第6讲则、者、之:词语释义 成语助记 经典文言 故事巧练 高考实例-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虚词“释义 巧练 实例”18讲.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6讲 则、者、之:词语释义 成语助记 经典文言 故事巧练 高考实例-2022年高考语文文言虚词“释义 巧练 实
- 资源描述:
-
1、Ciwei cai 高考18个文言虚词:词语释义+成语助记+经典文言+故事巧练+高考实例(则、者、之)十六、则【词语释义】【本义】古代以贝类和刀形金属作为货币货币。【引申义】1货币的轻重各有等差,需要制定法则加以衡量法则、准则【成语例释】以身作则: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经典文言】愿依彭成之遗则。(屈原离骚)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论语六则。动词。效法。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2法则就是规定必须遵守的是非标准副词,是、就是。【成语举例】偏信则暗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穷则思变闻过则喜【成语例释】不平则鸣: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
2、反抗的呼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经典文言】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3副词,就、立即。【经典文言】沛公则置车骑。4、用作连词,表示多种语法关系。连接前后相承接的语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就”“便”“那么”。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经典文言】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唇亡则齿寒。(桓宽盐铁论诛秦)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接转折关
3、系的语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却”“但”。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经典文言】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手裁举,则双超忽而跃(促织)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北虽貌敬,实则愤怒。(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那么”。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经典文言】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表示并列关系,不用翻译。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
4、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经典文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经典文言】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左传殽之战)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译为“就是”“不是就是”。【经典文言】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勾践灭吴)2助词,无实际意义。【经典文言】匪鸡则鸣,苍蝇之声。(诗经)【固定词组】然则指示代词“然”和连词“则”的连用,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如:然则
5、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韩非子五蠹)【则是】只当是。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窦娥冤)【则则】赞叹的声音。连呼则则。【故事巧练】“此则(1)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2)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应邀作赋,文播寰宇,则(3)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4)足羞,官盛则(5)近谀,范氏则(6)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知,赶至河边,则(7)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解析:(1)副词,表示肯定,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
6、”,“是”。(2)连词,表让步转折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倒是”。(3)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4)(5)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6)连词,转折,可译为“却”(7)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观啊”,(这句话)说出了岳阳楼的壮美,但是岳阳楼名满天下,并非只凭借这个;如果这样,那么普天之下
7、像岳阳楼的(建筑)多了,为什么只有岳阳楼天下闻名呢?范希文如果不应邀作赋,文章散布天下,岳阳楼能名闻天下吗?当今的风气,与地位低的人交往就认为这是值得羞耻的事情,遇到官职高的就追随着阿谀奉承。范希文却不是这样,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调子。(他的)朋友被贬官,大家躲避他都恐怕来不及。等到(他)知道了,急忙追赶到河边,朋友已经在船上了,可见他性情的忠厚。【高考实例】(1)(2019全国卷) 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则:连词,表示条件关系,译为“那么”“就”(2)(2019全国卷)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3)(2019北京高考)而认之者不塞则惑则:连
8、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4)(2019天津高考)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则:连词,假设关系,译为“那么”“就”(5)(2019浙江高考)余则无以难子相也则:连词,表示转折,却(6)(2018全国卷)草湿则生火,何足怪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7)(2018浙江高考)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则: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8)(2018江苏高考)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吕峄亭,人名)遣使来迎则: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是、就是(9)(2017浙江高考)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则: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是、就
9、是十七、 者【词语释义】【本义】从鼻子中喘气帮助说话分辨事物的言辞。【假借义】1表示称代,加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后,使之具有名词性质,可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成语举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观者如云来者不善来者不拒【成语例释】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窃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经典文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
10、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的情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不赂者以赂者丧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2用在名词后,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这个人”。注意两种用法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可不必译出。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对象:邑有成名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3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语气停顿。可不必译出【经典文言】近者奉辞伐罪。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远者数世,近者及身。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4用在数
11、词之后,相当于“种”“样”“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经典文言】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曹皆冒行之。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5指代某种情况,可视上下文翻译。【经典文言】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柳宗元捕蛇者说)6表示指代,跟在总体名词后的限定性词语后面,指代总体中的某一部分、个体。【成语例释】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定语后置标志。【经典文言】例: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吕氏春秋察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自衣冠以送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
12、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于)殿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7助词,用作“若”“似”“如”的宾语,用在句子末尾,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似的”。【经典文言】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8助词,表示停顿,用在名词、分句后面或句子中间,表示“者”字后面有所解释,或者叙述、说明原因。注意: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例: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9助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59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创新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课件2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