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分层训练:第21课 伶官传序(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第21课伶官传序(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勖(mo) 仇雠(chu) 欤(y)B伶官(ln) 盛饭(chn) 断发(f)C抑本(y) 仓皇(hun) 四应(yn)D遗恨(y) 所溺(nu) 沾襟(jn)解析A“勖”应读“x”。C.“应”应读yn。D.“溺”应读“n”。答案B2下列“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A B C D解析你的;是;竟然;才;才;于是。答案C3下列各句与“
2、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C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A判断句。B.否定句。C.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D.普通句式。答案A4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A、B、C项,的原因;D项,用来的。答案D5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
3、下笑 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解析A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B.侧,名词用作状语,从旁边。C.笑,耻笑。D.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答案C阅读与鉴赏二、课内精读(23分,选择题每题3分)阅读课内语段,回答610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
4、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6下列句子中的“方”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中的“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方其盛也 B夫虽无四方之忧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今其地方千里解析A正当。B.地方、地域。C.学问。D.地方、地域。
5、答案A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B乱者四应,仓皇东出C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 D举天下之豪杰解析C来招致。答案C8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段进一步议论评说庄宗的盛衰。B本段运用对比,指出庄宗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C本段总结的经验教训更具有普遍意义,值得当朝者借鉴。D本段内容与前文的结论意义相同,去掉的话也是可行的。解析“岂独伶人也哉”具有讽谏当朝的含意,这是借古讽今。答案D9选段中最明显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4分)答:_答案文章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服力极强。作者以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情景,
6、与其败时“士卒离散”、“泣下沾襟”的惨象对比,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3分)译文:_(2)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译文:_(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4分)译文:_答案(1)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3)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踪迹,都是由于人事呢?三、课外拓展(22分,选择题每题3分)阅读下面
7、的文言文,回答1115题。送丁琰序(宋)曾巩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
8、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378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课件新人教版20180907124.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