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类型第三单元 (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语文上册分层训练AB卷(解析版).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4013
  • 上传时间:2025-11-0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7.3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 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语文上册分层训练AB卷解析版 第三 单元 能力 提升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分层 训练 AB 解析
    资源描述:

    1、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第三单元 (B卷)(测试时间:120分 试卷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1分)1.按要求默写。(10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其一)(2)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4)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5)秋草独寻人去后,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6)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7)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借眼前之景抒发愁苦悲戚之情的诗句是 。(8)山河日月俱有感,风花雪月皆是情。请写出古诗中写“雪”的连续两句诗: , 。【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2)

    2、沉舟侧畔千帆过(3)千里共婵娟(4)露从今夜白(5)寒林空见日斜时(6)野芳发而幽香(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8)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解析】(1)-(6)题是直接型默写,根据上下句的提示直接默写即可。第(7)题是理解型默写,根据题干“借眼前之景抒发愁苦悲戚之情”的提示,调动积累默写即可。本题易错字有“沧”“畔”“婵”“幽”“拥”。第(8)题填写关于“雪”的诗句即可,示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8分)综艺节

    3、目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最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该节目制作水准较高,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逐渐成为品牌。诗词歌赋表达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追求与人文精神,yn()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歌赋,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su()。把这些“文化家底”守护好、利用好,我们才更能怀着自信与从容行稳致远。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 , , 。近年来,不少优秀文化类节目(B),背后都折射着同样的时代需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实场景,吸纳时代气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yn()含 精su()【答案】蕴髓【解

    4、析】本题考查正确书写汉字。平时需认真积累,结合词语意思,正确书写,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汲取吸取油然而生异军突起A. B. 【答案】汲取异军突起【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汲取”原指从低处取水,后喻指像吸取水分一样地吸取有用的东西,侧重于提取、取得;“吸取”是“吸收采取”。“汲取”一般只用于抽象事物,适用范围较小;“吸取”适用范围较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抽象事物,前面应该填“汲取”。“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异军突起”比喻突然兴起的新生力量。前面主语是“优秀文化类节目”,后面应该填“异军突起”。(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

    5、,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答案】该节目制作水准较高,受到(得到,获得)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逐渐成为品牌。或:该节目制作水准较高,观众和业内人士一致好评,逐渐成为品牌。【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语病为句式杂糅,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可以在“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前面加上谓语动词“受到、得到、获得”,或者将其改为“观众和业内人士一致好评”。(4)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将古典价值融入当代表达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诗词这一文化宝库ABC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立足诗词这一文化宝库”是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栏目根本的

    6、立足点,应放在最前面,“将古典价值融入当代表达”是其创新做法,“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这句话是对栏目创新形式的总结性评价,故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谪守”指因罪被贬谪流放,出任外官。“迁客”指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B.“饮酒”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象征着富贵吉祥、子孙昌盛;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向往。C.“更”为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更定”指的是晚上八时左右。D.“庆历四年”“崇祯五年”中的“庆历”“崇祯”指的是皇帝的年号,运用了年号

    7、纪年法;“丙辰中秋”中的“丙辰”运用的是干支纪年法。【答案】B【解析】八月十五应喝桂花酒,雄黄酒应在端午节喝。 4.(2020青海省中考)综合性学习。(11分)(1)给下列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青海新闻网 2020年书香青海助力脱贫攻坚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暨“书香青海”阅读季活动启动,旨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广泛开展,助力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建设。活动当天,各地开展了线上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爱国卫生知识问答、线下赠书等活动。活动以抒发全民战“疫”情怀、弘扬地域文化、文化走笔、书香之家评选等11项全民阅读活动为内容,通过研讨会、征文、展览、经典诵读等多种载体形式开展。近年来,全省各市

    8、州图书馆以全民阅读活动为推手,引导、培育、成立了阅读推广人联合会,发挥了图书馆与读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更好地参与、监督、服务全民阅读活动,带动全社会参与到全民阅读活动中来。下一步,各图书馆将继续加大数字阅读资源的制作和线上推广的力度,能够让群众通过手机等方便快捷的方式,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有删改)A.世界读书日暨“书香青海”阅读季活动启动 B.全省各市州学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C.4月23日读书日享受阅读的乐趣 D.全社会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答案】A【解析】新闻的结构通常是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安排的,最重要的内容在最前面,所以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第一句话选择标题。故选A.(2)下图是江源中学国学经典阅读

    9、现状调查数据饼状图,请仔细观察,写出你得出的结论。 (2分) 【答案】示例:大多数学生阅读过一些国学经典,但并没有完整、深入阅读。(意思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注意抓住图中的数据。将图中对国学经典“泛泛了解”“从未阅读”“完整阅读”的三类数据(84%、13%、3%)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江源中学的学生对国学经典只是泛泛了解的占绝大多数,还有一部分人从未阅读过国学经典,只有极少数人能完整阅读。将比较的结果用一句话简洁地表述出来即可。(3)请仿照例句,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句子。(4分)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 , ; , ;青春是一首诗,她浸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灵。【答案】示例:青春是一只

    10、手 她拨动了我们年轻的心弦 青春是一支笔 她画出了我们人生的蓝图【解析】根据前文“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的内容和句式特点,用“青春是一xx,她xx了我们xx”来补写即可,要注意补写语句在内容上的照应关系。如,青春是一缕光,她照亮了我们迷茫的心灵;青春是一支笔,她记下了我们美好的明天。(4)在处理读国学经典和流行作品的关系上,海青同学认为流行作品读起来轻松、有趣、通俗易懂,没必要读国学经典,你应该怎样劝说他呢?(3分) 【答案】示例:海青同学,你好。我们应该多读国学经典。因为经典作品毕竟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是文化的精华。它们和流行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反映的都是对人性的赞美、

    11、对真理的追求,所以我们应该多读国学经典。你说是吗?【解析】仔细阅读题干我们可以发现,劝说海青同学多读国学经典应该找到合理的理由,理由可以从国学经典的优势去讲,比如国学经典成为经典的原因以及对后人的影响。劝说内容注意要有称呼,语言得体,语气委婉,修辞使用恰当,语言通顺。二、阅读与理解(39分)(一)(2022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5-7题。(10分)【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

    12、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注释】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静: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5.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甲词以“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二问“兴亡”,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有力,结构严谨。B.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暗含词人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C.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隔水远

    13、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D.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为尾联情感的抒发营造氛围,极有韵味。【答案】B【解析】“批评之意”有误。6.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中的叠词音韵和谐,意蕴深厚,请赏析“悠悠”一词。(3分) 【答案】“悠悠”意指众多、悠长,表现古今兴亡事之多,时间悠长久远,词人思绪无究。7.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4分) 【答案】甲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遗遗

    14、之情乙诗通过观吴公台,抒发乡思,同时也表达了因历史兴意无常(昔盛今衰、历史沧桑)而产生的烟怅之感。(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9分)菱溪石记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倒,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涠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唐会昌中,刺史李演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杨行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氓,尚有居溪旁者。余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

    15、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遵立于亭之南北。辛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注菱(ling)溪:溪名,在滁州东北,源出永阳岭,南入清流河。永阳岭:在滁州北三里。皇道山;在今安徽滁州东北十八里。刘金:杨行密的部将。编氓:平民。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往往祀以为神 (2)西经皇道山下 (3)遂立于亭之南北 (4)亭负城面近 【答案】(1)作为(2)向西(3)于是,就(4)背靠,靠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本题中的“为”“负”是多义词,要联系词的本义,并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西”是名词作状语,向西。“遂”是常用

    16、的副词。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 (2)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氓,尚有居溪旁者。 【答案】(1)到实地探求,如今并没有叫作荇溪的溪流。(2)如今刘氏的后代散居在滁州成为平民,还有居住在菱溪旁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其中的重点词语。如(1)句中的“求”是“探求”的意思。(2)句中的“后”是“后代,后人”的意思;“散”是“散居”的意思;“尚”是“还”的意思。10.为何“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答案】因为这条小溪在历史上叫荇溪,只是后来杨行密占据淮南,淮南人因为要避讳他的名字,才改“荇”字为“菱

    17、”字,所以没有记载。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要弄懂第二段的意思,概括其要点。11.下列各句中“而”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4分)A. 其一差小而尤奇 B. 水涸而石出C. 惜其可爱而弃也 D. 朝而往,暮而归【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理解能力。A项和C项中的“而”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但是”的意思。B项中的“而”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D项中的两个“而”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1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材料一 余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未氏,遂立于亭之南北。辛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

    18、游之好。材料二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群人游也。以上两则材料分别提到“滁人岁时嬉游”“滁人游”,作为太守,欧阳修不把关注点放在大事上,却放在老百姓的游玩上,是不是不务正业?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不是不务正业,这正反映了滁州的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体现了欧阳修“以民为本、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把课内与课外的文言文结合起来,理解作者的“以民为本、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当太守后,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坚持“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的思想,用另一种方式为老百姓做实事,使

    19、他们过上和平安定、物阜民丰的生活,并不是不务正业。【参考译文】菱溪的石头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倒在溪水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单独存留在这里。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头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菱溪这条小溪,查阅古代的地理图画和书籍都没有记载。唐朝会昌年间,滁州刺史李溃写过一篇荇溪记,说此水是从永阳岭流出来的,向西经过皇道山之下。到实地探求,如今并没有叫作荇溪的溪流。再向滁州人打听,人们都说:“这条小溪就是荇溪。”杨行密占据淮南的时候,淮南人因为要避讳他的

    20、名字,才改“荇”字为“菱”字,这种说法于理是讲得通的。菱溪旁边好像还有一片遗址,当地人说那是当年大将刘金的宅第,石头就是刘金家的旧物。如今刘氏的后代散居在滁州成为平民,还有居住在菱溪旁的。我感慨人事的兴废无常,又因石让人喜爱却遭到遗弃而深感可惜,于是找来三头牛将它拉到幽谷;又寻找那块比较小的,在白塔居民朱氏家找到了,于是将它们分别立在丰乐亭的南面和北面。丰乐亭背靠城墙,离城里很近,可以作为滁州百姓逢年过节游玩观赏的景物。(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2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0分)【材料一】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互赠礼品,是人类社会

    21、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牵涉到生活的许多方面。不同的人送礼也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有的人送礼是出于利他主义,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有的人则只是出于“礼尚往来”。所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并不是送礼行为的唯一解释。礼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赠送和接受的双方都有意义。礼品能反映你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树立怎样的形象。因为,每件礼品都是精挑细选或亲手制作后才送出去的,对方能从中衡量出你的兴趣品味,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同时,对接受者来说,礼品能让他感受到,他得到了你的认可,祝福,赞扬或牵挂总而言之,

    22、他对你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另外,不同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不同的人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同样的行动对不同的人传递的信息也会不同。比如,贫困的人送礼和富人送礼就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前者最缺的可能是钱,而后者最缺的可能是时间。如果一个百万富翁给乞丐100元钱,那可能只是一种施舍;同样地,陪人聊天,可能是他本来就没有什么事干。贫困的人送一件价格100元的礼物,与富人送1000元的礼物,两者传递的信息是不能以实际价格衡量的。贫困的人传递的信息可能更强烈一些。反过来,闲人陪你玩一天,富人只陪你一个小时,表现出来

    23、的信号也可能是富人更重视和你的关系。所以,对于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很有道理。鹅毛可能对你来说没有很大价值,但是对方愿意花大成本,把鹅毛千里迢迢地给你送过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你,很看重你们之间的关系。(部分内容摘编自张维迎博弈与社会第三节)【材料二】世间但凡牢不可破的关系,都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之上,这样的关系,更经得起时间检验。因此,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书籍。书之所以能成为承载友情,亲情乃至大国外交的礼物,是因为它更贴近精神、情感需求的本质:既彰显了通礼者的诚意和品味,又让收礼者感

    24、到自身的内在价值被发现、被读懂。惟其如此,送礼者和收礼者的关系。才不会堕入需求的底层,才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材料三】现实生活中送的很多礼物可能是浪费性的。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互送粽子。现在可能没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吃粽子,而且即使喜欢吃,也不必非得端午节之前买。在端年节的时候,买粽子、送粽子的人并非注重粽子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表达牵挂和祝福。而且,很多时候,人们更在乎粽子的包装和价格,似乎看起来贵重,才能更显示自己的诚意。1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载体。B. 礼品不仅对接受者有意义,也是赠送者精

    25、神情感的渴求。C. 不是所有的送礼行为都是为了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D.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因为鹅毛是对方的急需品。【答案】D1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A. 相互馈赠礼品,在有的时期和地区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B. 不同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采取的行动也会不一样。C. 礼物的价值主要是以其实际价格衡量,与送礼人是否用心无关。D. 只要互送书籍,就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答案】B15. 关于赠送礼品,常存在两种误区:“越贵重的礼物,越能体现心意之诚”。“越实用的礼物,越能满足对方所需。”请分别指出其不当之处。(4分) 【答

    26、案】(1)礼物并非越贵重越体现心意之诚,最主要的是看这份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2)礼物并非越实用越能满足对方所需。对方渴求的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 三、感悟与表达(50分)16.(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大作文。(50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刘禹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东坡的诗句。他们的诗句发人深思。要求:选择文段中刘禹锡或苏东坡的诗句,整体立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书写你的生活与感悟,不得套作抄袭;字要写得工整,保持卷面整洁;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不少于600字。【答案】正确面对挫折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起伏不定的,没

    27、有任何人能保证自己一帆风顺。在挫折面前,有人畏缩了,有人哀叹了,但我想说,正确面对挫折,挫折就是成功的垫脚石。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确,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经历过挫折的考验。爱迪生不害怕一次次的失败,依然苦心研究创造,成了拥有一千多项发明的发明家;莎士比亚不在乎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潜心研究戏剧,最终实现了从车夫到戏剧家的巨大变化;桑兰小小的年纪就经历了由运动健将到终将一生与轮椅相随的挫折,可是她没有屈服,以自己灿烂的微笑成为身残志坚的楷模其实,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人当然远不止这

    28、几个,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面对挫折不退缩,勇敢面对,最终获得了成功。挫折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是悲伤,但一旦人们勇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就会成为生活的强者。的确,生活中每个人都企盼着前途是一马平川,但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有多少能经历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呢?温室虽好,但里面的花朵是禁不起雨打风吹的,世间纨绔子弟又有多少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材呢?挫折是一块试金石,只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才能勇敢地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勇敢地面对艰难险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胜。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正确面对挫折,会发现挫折并不可怕;正确面对挫折,会发现“失败是成功之母”,战胜挫折就意味着成功!挫折培养人的性

    29、格,挫折锻炼人的耐性,正确面对挫折吧,它将会带来无限的美好!【点评】这篇作文论述了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开头斩钉截铁提出观点,主体部分回溯历史,运用引用论证和事实论证,又兼用排比句式,使得论证严密而有气势。结尾简洁有力,鼓舞人心。【解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诗句均出自初中课文中的古诗词,一则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则出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领会诗句内涵是写作的基础。根据第一则可以立意为: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面对逆境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根据第二则,可以立意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对外出务工的亲人的美好祝愿,对海外同胞的祝福。可以选择其中一则诗句中的某个感悟作为主旨来写。可以写成记叙类文体,在叙写中揭示要直面挫折的道理,或者表达对亲人或者朋友美好祝愿的情感。也可以写成议论性文体,论证守望相助必能心想事成或要直面挫折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 (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九年级语文上册分层训练AB卷(解析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01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