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寡人之于国也 粤教版必修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孔孟两章寡人之于国也 粤教版必修4 2014 高中语文 第四 单元 孔孟两章 寡人 粤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14 孔孟两章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曳兵() 数罟() 洿池()B.鸡豚() 狗彘() 庠序()C.孝悌() 饿殍() 供养()D.衣帛() 王天下() 不可胜用()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荒年) 曳兵(拖着)斧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黎民(百姓)B.庠序(殷代的学校) 无望(不要)兵刃既接(接触)C.饿殍(饿死的人) 不知发(开仓赈济百姓)树之以桑(栽种) 孝悌(顺从兄长)D.数罟(细密) 不知检(约束)狗彘(大猪) 洿池(池塘)3.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作“比”讲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B.移其粟于河内C.则无望民
2、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下列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课堂练习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斧斤以时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 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斯天下之民至焉A.与相同,与相同B.与不同,与不同C.与相同,与不同D.与不同,与相同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填然鼓之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弃甲曳兵而走7.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是行王道的根本。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
4、和“涂有饿殍”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三、课外拓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
5、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襒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