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分类汇编:2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高 语文 题解 分类 汇编 23
- 资源描述:
-
1、材料概括分析题(15 分)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 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
2、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 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家。前有梁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
3、:不败求败,有删改)262014江苏卷 请简要概括文中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4分)答:_26答案 愚能胜智,弱能胜强。解析 本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根据介绍段誉、石破天的内容进行概括;另一方面,文段举段誉、石破天的例子,是为证明金庸的史学佛学见解在小说中的体现,因此,有关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可能会融会在介绍金庸的史学佛学见解中,寻找这样的语句组织答案更有效。272014江苏卷 文中画线句中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 (5分)答:_27答案 “不讲”是指:正面表达见解,不是小说主要目的。“讲”是指:随着情节推进,金庸小说有意无意地表达了某些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解析 可以用理解“愚而智,弱而强”的方法来理解“不讲而讲”,示“愚”不是真“愚”,在“愚”中显“智”;示“弱”不是真“弱”, 在貌似“弱”中胜“强”。282014江苏卷 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金庸有哪些评价?(6分) 答:_28答案 作者对金庸的佛学史学水平持保留态度;对他的武侠小说的创作成就,是肯定的;对他以佛学史学入小说,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是推许的。解析 文段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金庸史学佛学水平的评价,二是对金庸小说创作水平的评价,三是对金庸以佛学史学入小说的评价,找出从这三方面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词句即可概括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0高考语文双一流冲刺大二轮课件:专题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学案11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