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训练(辽宁省专用):专项再现训练2-1-2 文言虚词.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配套训练辽宁省专用:专项再现训练2-1-2 文言虚词 2014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配套 训练 辽宁省 专用 专项 再现 文言 虚词
- 资源描述:
-
1、第二节文言虚词板块一考点对应练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一项是()A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解析C项为代词,你;A、B、D三项均为连词,表目的,来。答案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C项均为代词,什么原因。A项,动词,“谁何”连用,表示盘问身份等;代词,什么原因。B项,代词,什么;副词,多么。D项,副词,怎么;代词,什么。答案C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形容词词尾,助词,的样子;相当于介词“于”。A项均
2、为助词,反问语气,吗。B项均为助词,反问语气,吗、呢。D项均为助词,表疑问语气,吗。答案C4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均为副词,表顺承,就、才。B项表出乎意料,竟然;副词,确认判断,是、就是。C项,副词,是、就是;第二人称物主代词,你的。D项表顺承,就、才;副词,确认判断,是。答案A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均为副词,分别表商婉、期望语气。A项,指示代词,这;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B项,人称代词,他;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我。D项,指示代词,那;音节助词,不译。答案C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3、)A.B.C.D.解析A项为连词,表并列,又。B项,副词,暂且,姑且;副词,将。C项,连词,表让步,尚且,还;副词,将要。D项,连词,表并列,又;副词,将。答案A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动词,像,如;表假设,如果。A项均为代词,你、你们。B项均为连词,表假设,如果。D项均为代词,你。答案C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名词,处所;介词,与“为”一起表被动。其余为助词,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答案C9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均为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A项表被动,
4、被;介词,为了。B项,动词,形成;介词,向、对。C项,介词,替;动词,作为。答案D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均为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项,兼词,在哪里;句末语气词,陈述语气,呢。C项,代词,之;句末语气词,表肯定。D项,语气助词,表提顿;助词,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答案A1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表停顿;助词,表肯定和感叹语气。A项均为助词,表判断。B项均为句中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表停顿。C项均为助词,用于句末,表感叹、肯定。答案D12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
5、义都不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B项,动词,认为;介词,把。A项均为介词,因。C项均为连词,表修饰。D项均为介词,表时间,在。答案B13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为介词,趁此、趁机。A项介词,依据;介词,因。B项,介词,表凭借,依据;名词,机会。C项,动词,继承;连词,于是。答案D14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介词,表被动;介词,在。A项均为介词,跟、同。B项均为介词,表比较,比。C项均为介词,对于。答案D15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介词,跟、同,有比较义。
6、A项,介词,跟、同;连词,和。B项,介词,替;动词,结交。D项,动词,给;助词,通“欤”,表疑问或反诘语气。答案C16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却;后者为副词,表判断。A项均为连词,表承接。B项均为连词,表假设关系。D项均为连词,表选择。答案C17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均为助词,前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是判断的标志,用在主语后,表提顿。A项均为助词,的(人、东西、事情)。B项均为助词,置于数词后面,有称代的作用。C项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答案D18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
7、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B项均为指示代词,这、此。A项,动词,到;人称代词,我。C项,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D项,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答案B板块二整体提升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檀道济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
8、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元嘉八年,到彦之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还,进位司空,镇寻阳。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也。”文帝寝疾累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638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