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5

类型[整理]语文:2011高考复习课件 文言句子翻译.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57264
  • 上传时间:2025-11-10
  • 格式:PPT
  • 页数:45
  • 大小:4.13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整理 整理语文:2011高考复习课件 文言句子翻译 语文 2011 高考 复习 课件 文言 句子 翻译
    资源描述:

    1、高考复习专题(文言文3)陕西省丹凤中学叶宏武文言句子翻译 高考加大了把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的考查力度,由客观判断转变为主观翻译,通过此项考查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水平。2004年翻译题增加了分值,由5分增到10分,2005年、2006年、2007年保持了这一分值。因此,只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才能尽可能多地得分。高考目标 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省略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动、动词使动、形意动、名意动、名作状)语气揣摩:(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句关系)文言难句的翻译文言翻译的方法文言翻译的原则翻译指导文言翻译的种类文言翻译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2、“信”、“达”、“雅”。信:达:雅: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翻译出的现代文要通顺明白,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点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学生能做到“信”、“达”就可以了。要做到要做到“信信”、“达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可增减。文言翻译的种类

    3、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直译: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文言翻译的种类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从高考的特点与考

    4、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例: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直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意译: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张良陪同坐在东面。文言翻译的方法增字法解释法区别法转述法保留法改写法补充法调序法扩充法凝缩法删减法增字法文言文单音词多,翻译时应逐字对照。在文言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表达准确、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复音节词或短语。如: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

    5、有重于社稷也。“明明”翻译为翻译为“阐明阐明”。“大大”翻译为翻译为“重大意重大意义义”。“重重”翻译为翻译为“重要作用重要作用”。如:当是时也,商君佐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佐佐”翻译为翻译为“辅佐辅佐”。“筑筑”翻译为翻译为“修筑修筑”。“守守”翻译为翻译为“把把守守”。如:如:“之之”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也也”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均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均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译。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不译。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夫夫”是语音助词,起

    6、提起下文的作用,无实是语音助词,起提起下文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在意义,删去不译。如: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之之”在句中起补足音节的作用,在句中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无实在意义,删去不译。删去不译。例:“至至何何”翻译为翻译为“到什么地方去到什么地方去”。调序法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把倒装句译成非倒装句。豫州今欲何至?调整为“豫州今欲至何?”甚矣汝之不惠!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翻译为翻译为“你不聪明太严重了你不聪明太严重了”。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调整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翻译为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7、没有强壮的筋和骨头壮的筋和骨头”。解释法也叫“对译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如: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瑰瑰”翻译为翻译为“珍贵珍贵”。“观观”翻译为翻译为“景象景象”。如:如: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系系”翻译为翻译为“捆绑捆绑”。“组组”翻译为翻译为“绳索绳索”。“首首”翻译为翻译为“头颅头颅”。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董董”翻译为翻译为“监督监督”。“振振(通震)(通震)”翻译为翻译为“威威吓吓”。区别法即对有些词的翻译与对其的解释是不同的,要加以区别,不能把解释当作翻译。如:“奄奄”解释为解释为“覆盖、包住覆盖、包住”,而翻译应为,而翻译应为“占有

    8、占有”。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如: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絜絜”解释为解释为“衡量衡量”,而翻译应为,而翻译应为“比比比比”。如: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盛盛”解释为解释为“多多”,而翻译应为,而翻译应为“热闹热闹”。改写法如:将文言文中的习惯用语改换为现代说法。又嘱学使俾入邑庠。“邑邑”改写改写 翻译为翻译为“县县”,“庠庠”改写翻译为改写翻译为“学学”。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如:“促织促织”改换为改换为“蟋蟀蟋蟀”,“岁岁”改换为改换为“年年”。如: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业根业根”改换为改换为“祸根祸根”,“而而”改换为改换为“你

    9、你”,“翁翁”改换改换“爹爹”,“汝汝”改换为改换为“你你”。转述法如:“缙绅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借代用法。翻译为借代用法。翻译为“做官的人做官的人”。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文言词语。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云”,比喻用法,翻译为,比喻用法,翻译为“像云一样地像云一样地”。“响响”,比喻用法,翻译为,比喻用法,翻译为“像回声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景景”,比喻用法,翻译为,比喻用法,翻译为“像影子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如: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封狼居胥封狼居胥”,用典

    10、故,翻译为,用典故,翻译为“想要建立像汉想要建立像汉朝霍去病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那样的功绩朝霍去病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那样的功绩”。保留法如: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帝号、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以照录保留,不必翻译。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如:如: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如: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补充法如:文言文中常出现借一定语境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的现象,为使译文准确、通顺,翻译时应将某些省略了的成分先补上,然后再翻译。郑穆公使(人)视(于)客馆,则(其)束载、厉兵

    11、、秣马矣。如:审视之,(之)短小,黑赤色,(成)顿(觉)非前物。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扩充法如:可翻译为可翻译为“自从丈夫离家外出经商后自从丈夫离家外出经商后,我便独自一个人守着空船在江口盼望着;船我便独自一个人守着空船在江口盼望着;船儿常在明月照耀下的寒冷江面上漂来泊去儿常在明月照耀下的寒冷江面上漂来泊去。可哪里有丈夫的踪影啊。可哪里有丈夫的踪影啊。”对言简意丰的句子加以扩展。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凝缩法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翻译为可翻译为“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秦国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雄心”。把用了繁笔的文句译为简笔。文

    12、言翻译的方法文言文翻译需要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如1999年高考第14题“在郡多有出息”中“出息”就是关键词,它不是现代汉语的“有前途,有志气”的意思,而是文言文中的“产生利息、收益”的意思。2、充分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正确的语序应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同时还应保持原文语气,即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3、看清上下文的意思和关系。认真领会原文,要把词放在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到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绝境”不能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无法生活”,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会生活无着,“绝境”当是“与世隔

    13、绝的地方”的意思。4、一般词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其中的“东西”、“南北”实际都是“到处”的意思,用意译就比用直译好。文言难句的翻译文言难句是文言词按照一定的文言句式组成。文言难句翻译之“难”,主要在于对文言词义和句式的理解有困难。其中,文言词义的理解难度更大,因为有很多文言词义跟现代汉语词义不一样,不容易理解。词义不能理解,句意也就不能正确译出。必须准确理解文言词义这是解决文言难句翻译问题的关键。文言难句的理解要注意下列10个问题。1实词字字落实,一译到底:如2002年高考翻译题:“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者,皆为尽哀”必须落实的文言

    14、实词是“及”“尽”(“到”、“竭尽”)“知”此处为文言实词,但若翻译为“知道”则不合逻辑了(不知道他的人,如何为他尽哀)应变译为“熟知、了解”则更合道理,所以我们还应稍作变通,灵活处理,使之合情合理。2、注意词的古今意义由于词义的发展变化,有的词古今意义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辨别,准确理解。例如:“去”的今义常用是“到去”,而古义常用是“离开”,动作趋向古今恰恰相反。荀子致士:“川渊枯则鱼龙去之。”译为“河流干枯了,那么鱼和蛟龙就离开这里。”又如:“偷”今义常指“偷窃”,古义常解为“苟且”、“马虎”。商君书农战:“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译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粮仓即使充实,对农业也不马虎

    15、。”3、注意一词多义有的文言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果理解有误,也容易导致文言难句翻译的失误。例如,同是“兵”这个词,在汉贾谊的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句中,“兵”指的是“兵器”;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兵四十万”中,指的是“军队”。这就需要仔细辨识。4、注意词类活用5、注意文化知识有的文言文选段常常牵涉到古代礼俗、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文化知识,在文句翻译时也要留意,以免弄错。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是指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意动、使动;形容词活用为意动、使动;动词的使动用法(即前面所讲的各种活用情况)6、注意通假现象7、注意偏义复词现象所谓通假字就是古人在

    16、书写时利用同音或音近(也有不同音和音不近的)代替的办法写成的别字。与我们的现代汉语不同,要注意分辨。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我有亲父兄”中的“父兄”就只有“兄”的意义。8要忠实原句的语气 原句是疑问语气、反问语气、无奈语气、推测语气等语气的,翻译后,要保持原语气。如: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商量语气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委婉推测语气岂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能讥笑我吗?)反问语气9.注意修辞A批龙鳞,逆圣听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

    17、千里D落霞与共长天一色E权起更衣F秦无亡矢遗镞之费G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H.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历之于义。(反复)(比喻)(夸张)(对仗)(讳饰)(借代)(互文)(排比)10要体现文言句式的表达特点:a判断句:无论是否有判断标志,只要是判断句,翻译时一定要落实判断动词“是”或“就是”,如“此人力士”(这个人是个大力士)“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b被动句:无论是否有表被动的词,只要认定是被动句,就一定要翻译为被动结构。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大王所欺骗)“行将为人所并”(将要被人所吞并)“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被正义所激励,踏上死地

    18、而义无反顾)c文言固定句式:要套用它的固定结构来翻译,而不要一字一字地抠。如:吾孰与城北徐公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其李将军之谓也?无乃尔是过与?(与比,哪一个更?)(是不是呢?)(大概说的是吧?)(恐怕吧?)首览全篇,了解大意。读准句读,准确释义。句不离段,词不离句。人名地名,不必翻译。词语古今,不同含义。一词多解,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察全句。通用假借,同音同义。常见虚词,用法不一。句式倒装,变换词序。被动判断,掌握规律。省略成分,补出大意。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力求直译。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2)遇偾军夺舟

    19、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答案】(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解析】(1)注意“以”“缘”“堞”的意义。(2)注意“弃江中”“浮断木”的省略和“浮断木”的句式特点,以及“实”的意义。07全国卷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也。译文:(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译文:答案:(1)译文: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是酷吏的过失,而劳民伤财

    20、并不是体恤百姓的根本办法。(2)译文:大多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志愿。解析:本题考察了对原文的理解,注意对个别关键字的翻译,然后将句子愿意翻译出来即可。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译文: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取。(2)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译文: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07全国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

    21、者,畀以财;(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07宁夏卷答案:(1)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2)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显明。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译文:(2)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译文:(1)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得分点在“自为”是“从担任”。(2)他先后出任数郡的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家那样。得分点在“居”、“可欲”还有“

    22、饥寒如下贫”。06全国卷11把第1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肉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答案:您因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答案: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06全国卷05全国卷11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译文:于是怀疑司马迁只是文笔雄健,在叙事中善于渲染,而古人不一定就是这样。等到了解到桑怿的事迹,才知道古时的人也有这样的情况,司马迁的书并没有说假话,知道今人中本来就

    23、有,只是未能全都知晓。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15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纺:系。范氏富,盍已乎?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欲而得之,又何请焉?05福建卷译文: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1)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延伸练习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延伸练习(2)根据对文言的理解,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王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整理]语文:2011高考复习课件 文言句子翻译.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7264.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