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答案(0001).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协作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第三次 月考 语文 答案 0001
- 资源描述:
-
1、20212022学年度(上)六校高一第三次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1. CA项,“但个人身世情感不应入诗”错误。由“个人身世的琐碎情感不具备入诗的资格”可知,选项说法绝对,并非所有“个人身世情感”都不应入诗,而是其中“琐碎情感”不能。B项,“应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出发”错误。由“新诗的接受与评价也应该面对自身小传统的考核,而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耿耿于怀于新诗必须是古诗的一种分支与延续”可知,应为“不是固执于诗歌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选项与文意相反。D项,“所以他的新诗作品都应属于材料二中说的老少皆宜的一类”错误。由材料二最后一段“中间的广大地
2、带属于融会性的老少皆宜,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下来容易被接受的基本盘面”可知,“老少皆宜”是从成熟度和接受面来分类的,将胡适的新诗简单地归为第二类是不恰当的。2. D;解析: 2.“只有在新诗阅读中,才能提升自身审美能力”错误。由“面对文学艺术乃至诗歌的出现,作为阅读者和接受者,应该调整和转变已经习惯于阅读明白清楚的文学作品的心态提升对于这类有深度余香和回味美的作品接受理解的审美能力”可知,原文是“文学艺术乃至诗歌”3. C;A项,“在古代,采诗和献诗是知得失,自考正的重要手段,学诗、知礼可谓是人生之大事”是谈古诗的社会功能,主题不一致,与新诗地位无关。B项,“诗歌史是一部不曾停止的诗体的演变史,
3、中国诗学传统并没有因白话新诗的出现而中断,而是得到了现代更新”是谈诗学传统,与新诗地位无关。D项,“古诗形式是先在的,要义是在自律中体现自由,而新诗形式有所创新,要义是始终保持住自由和自律之间的危险平衡”是比较古诗与新诗的形式内容,与新诗地位无关。4.材料二首先以设问形式开头,提出为什么新诗地位难以定为一尊的问题(1分)然后从三个方面分析原因;与古典诗歌相比,新诗未稳定成熟,尚处于生长期;人们习惯于以西方诗歌世界精粹“总和”为参照评价新诗,将新诗自我矮化,拉大了与世界诗歌的差距;固执于大一统的本质主义观念,无视新诗“自由、多变、求新的小传统”。(2分)最后指出对待新诗应分门别类对待,多重维度审
4、视。(1分)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可不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论述逻辑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类题,一般先浏览材料,梳理文本结构。5.要抒发经过淘洗的社会情感和家国情怀;应表现与大众联系交融的新题材、新内容;娴熟地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语言要富有音乐性和弹性,含蓄蕴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观点的筛选整合能力。作答本题,学生应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整合材料中的观点,分析概括优秀的新诗应该具备的特点。然后浏览全部材料,确定答题区间,结合具体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二)现代文阅读6.C解析: “介绍了左宗棠治理西北边陲的现实意义”错误。第段说“岁月无情
5、,从1871年左宗棠下令植树到现在已一百四十多年,要想拜谒一下左公亲植的柳树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但198年到如今又过了十五年啊,斗转星移,大树飘零,左公柳还在锐减”,可见选项曲解文意,第段主要写左公柳几近消失,现实中我们对西北边陲治理和保护的不够好。故选C。7.A“文本运用类比的手法”错误。第段说“面对赤地千里,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往今来西北曾多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可见并非类比(得出相同点),而是对比衬托(得出不同点)。故选A。8.(1) 使用叠音词:“星星点点”“黑黑的”,音韵和谐朗朗上口;(2) 使用了比喻、比拟、修辞手法:(对偶、反复等也可给分,点
6、出手法并举例说出作用)“西北地图”“如发”“如裾”“手臂”“儿孙绕膝”等处,化陌生为熟悉,变复杂为简单,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昂扬向上”“微笑”“青筋暴突抱定”等处把自然物写活了,拉近了距离,增强感染力和画面美;(3)整散结合,既有整齐之美,音韵和谐,节奏协调,加强语气,表达丰富,又有错落之美,自由活泼,舒卷自如。比如“有的” “绿满”间隔反复,“密浓如发,披拂若裾”,比喻兼对偶,不仅增强了表现力和音乐美,而且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丰富了内容,饱满了树的形象。(每点2分,答对2点意思对即可)9. 材料选用安排:(1)历史材料方面,第二、三、四、七段以回顾并评价历史为主,写左宗棠在西北的伟大建树以及
7、深厚而长远的思想观,在取得西北战事胜利的同时,生态建设也卓有成效,值得后人仰慕赞叹。(2分)(2)现实材料方面,第一、五、六、八、九段等段涉及现实,或交代行程或抒发议论感悟。( 2分)艺术效果:(3)选材及布局充分体现了散文特色形散神聚。多角度多侧面取材,内容丰富,既能把读者带进悠悠不尽的历史时空里,又能融进作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悟理解,中心突出,思想深厚,耐人寻味。从较深层面上增强对历史人物、现实风物和自然景观的鉴赏力与审美感,使其思维的张力延伸到文本之外。(2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B(原文断句:“卿等固然,其如麾下欲富贵何?一旦有以黄袍加汝身,汝虽
8、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泣谢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11A(“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说法错误,应为“指加在某月之后的那个月”。)12A(“殿前都点检一职改变了任命方式,由宋太祖直接任命”错误,原文的表述意思是殿前都点检一职不再任命官职)13(1)太祖说:“他们绝不会背叛我,您为什么如此多虑?” 得分点:“彼”译为“他/他们”,1分;“不吾叛”宾语前置,应为“不叛吾”,译为“不会背叛我”,1分;“忧之深”,“忧虑这样多”,意为“多虑”。句意1分。(2苏先生(我)(不禁)改变了容色,整理了衣裳端坐着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得分点:“愀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737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