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10短新闻两篇第第1_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北票市 高中语文 10 新闻 两篇第第 _2 课时 学案无 答案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短新闻两篇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2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3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瞬间美,培养关注社会、洞察世相、了解历史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赏析别了,“不列颠尼亚”的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 2赏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双线展开、表里交织的结构布局。难点:学习和体味两篇新闻的情感倾向和抒发感情的第一课时一、导入大千世界时时刻刻都有信息。新闻就是传播信息的,“就是能够唤起读者、唤起人们的关心,进而教诲他们,鼓舞他们并使他们能够得到乐趣的一种对于人们活动的最适时的记录”(美国华连)。社会发展
2、的需要和新闻特有的文化、审美功能,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有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二、回答问题。1、按时间顺序列出英国殖民者在文中的活动。明确:4时30分:末代港督降旗仪式。6时15分:英国告别仪式7时45分:英国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0时左右:香港交接仪式上的 易帜。0时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思考:2、文中写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义?文章虽短,但却写了三次降旗。第一次写降旗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 号角声中降下来,这标志今后香港再也不会有港督来统治;第二次是港岛每一天的降旗,平时这次降旗是 很平常的,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这面旗帜的降下,标志着被英国统治了15
3、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第三次降旗是写7月1日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这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这次降旗,标志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议论意味深长,试用两三句话阐释一下。解说:本文表达的感情还是比较含蓄的,很少有直抒胸臆的句子,大部分是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句议论包含着内容很丰富,需仔细斟酌。答案:通过对比议论,既含蓄地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无情鞭挞,又抒发了包括香港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自信、自豪、欢乐、振奋的感情。4、“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
4、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时间为什么要具体到“零4天”?解析:揣摩这句话,作者表达的情感是非常沉重的,自己的土地被人一占就是150年,这是何等屈辱的事,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忘记这奇耻大辱,争取香港的回归的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掉这个日子。答案:一方面写出我们百年的屈辱史,一方面又写出了中国人为此作出的努力。思路点拨一、本文的感情以抒发自豪感为主,但也有辛酸,作者在组织材料时把现实与历史交融在一起,实际上也是两种情感的交融。二、 1、只要抓住这篇新闻的感情线索,即一种鞭挞、屈辱感和自豪感,此题也不难作答。2、认真揣摩这些具体数字的含义,
5、一个是1841年1月26日,土地被占领的日子;一个是1997年7月1日,重新拥有主权的日子。两相对照,表达的内容和感情也就比较明白了。 5、香港回归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对这一事件的报道,可以用多个侧面、多个角度选材来表现,本文是如何处理的?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回归的人群是 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义和影响,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显得比较新颖。并且在简介英国人降旗,参加交接仪式,登上“不列颠尼亚”号回国这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这样就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课堂小结:本文重温了香港回归那一刻的 激
6、动与自豪。这不仅仅是事件本身的特殊性,也是与本文的艺术再现分不开的。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 报道中,本文新颖别致,匠心独运。作者没有直接写仪式现场的庄严,而是选择了末代港督和“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一角度,耐人寻味,独辟蹊径,也应成为我们写作的典范。第二课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知识目标:学习情感性新闻的特点及写法。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在客观描述事实的同时,又运用多种手法将自己的心理感受细致的表现出来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清法西斯的罪恶,宣传世界和平。本文感情相当充沛,与本文的独特的写法有关。因此,应加强对课文的诵读,增强感性认识。 一、写作背景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实用阅读课件:第19课 唐宋古文运动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