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 精简版教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5 自相矛盾 精简版教案 部编版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15 精简 教案
- 资源描述:
-
1、教学要求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生字,会读“矛盾、何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4.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2.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课时2课时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生字,会读“矛盾、何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多媒体。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当之无愧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习作或说话中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取得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文题目。4.理解课文题目。“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牌。“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5.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
3、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事荀子。曾建议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吸收道、儒、墨各家的思想,尤其有选择地接受前期法家的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学说,认为“道”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而“理”则是具体事物运动的特殊规律。著作有韩非子。 6.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的自相矛盾,希望同学们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道理。7.教师范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思考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
4、在文中画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词。3.了解文言文。4.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思考:如何读懂文言文?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3.教师总结: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出示多媒体)读懂文言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结合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来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四指导朗读1.划分朗读节奏。(出示多媒体)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5、:“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学生练习朗读。小组内互读互听,互相评议。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熟读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学习新课时,教师先示范朗读,把学生带入文言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把需要停顿的地方读好。最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练,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1.弄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故事中人物的思维过程。2.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高优指导》2017语文苏教版一轮课件:15-6 标新立异六月花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