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训练:第一单元《我与地坛》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与地坛 2016-2017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训练:第一单元我与地坛 WORD版含答案 2016 2017 学年 苏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同步 训练 第一 单元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苏教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我与地坛同步训练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宿命(s) 坍圮(p)弥漫(m)猝然(c)B恪守(k) 隽永(jun) 活跃(yo) 玉砌雕栏(qi)C焦灼(zhu) 蝉蜕(tu) 熨帖(y) 亘古不变(n)D炫耀(xun) 倔强(ju) 颓墙(tu) 真知灼见(zhu)解析:选B。跃读“yu”;砌读“q”。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荒芜冷落历尽苍桑玉砌雕栏自在坦荡B失魂落魄亘古不变专心至志急于求成C坦然安卧变换莫测声名狼藉恪守不渝D淋漓尽致猝然去世绰有余裕荡然无存解析:选D。A项,苍沧;B项,至致;C项,换幻。3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
2、上填上一句话,与上下文的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只是到了这时候,_,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A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B我眼前才幻现出纷纭的往事C我眼前才幻现出清晰的纷纭往事D纷纭的往事清晰地幻现在我眼前解析:选A。注意前后句内容上的关联和句式上的一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B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C所以死是一件不必心想事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D这件事搞得我声名狼藉。解析:选C。“心想事成”不能与前后语意连贯,应改为“急于求成”。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A一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世界经济增长总体趋缓、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等情况,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大了。B理科班的大多数同学喜爱数理化,把很多精力投放在做题上,所以就对语文不感兴趣了。C小明最近变化很大,他不但知道用功了,而且也不贪玩了,令人刮目相看。D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和群众健身意识的增强,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解析:选A。B.属于强加因果,不合逻辑。C.语序不当导致不合逻辑,将“知道用功了”和“不贪玩了”颠倒一下位置。D.成分残缺,介词结构淹没主语,将“由于”删去。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看见母亲仍站
4、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
5、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6选文开头的第一句话(要特别注意加点的词语)对母亲近乎
6、“定格”的情态的描写,表现了母亲当时怎样的心境?从内容上来说,这句话在全段中有何作用?答:_答案:表现了母亲送“我”出门时极度关切、惦念,极度沉重、复杂的思想感情。引起下文对母亲生前心境的感悟。7这段文字重点写母亲给作者的生存的启迪。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迪?答:_答案:残疾固然是自己的不幸,更是一个母亲的不幸。而不幸的母亲在儿子最脆弱的时候却以伟大和无私的母爱关爱着儿子,愿为儿子承担一切不幸,并希望儿子坚强起来,能找到一条自己的路。残疾的儿子活下来了,健康的母亲却匆匆离去。母亲的举动给了作者以强烈的生存感悟:不要只沉溺于自己的痛苦之中,残疾是一片阴影,顽强的生命可以从阴影中走出来。8作者为什么说
7、“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答:_答案:她理解儿子,不想惊扰儿子,但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本能的、刻骨铭心的爱,她又无法不为儿子的生命担忧,整日整夜处在痛苦之中。“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无法将这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因此,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072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课件:第2单元 单元导读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