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 单元 寡人 国也学案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8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字词和文言特殊句式。2.深刻地理解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培养“经世济民”的政治胸襟。自主认知一、文言知识整理借助手头资料,自行归纳总结文言知识(可以分类整理,如重点实词、虚词、句式、通假字、一词多义等,也可以逐段整理)。二、自练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数罟()洿池()鱼鳖()河豚()狗彘()庠序()孝悌()饿莩()衣帛()不王者()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谨庠序之教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虚词。(1)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以
2、请以战喻()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3)之填然鼓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五亩之宅()申之以孝悌之义()三、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合作探究1.假如时光倒流,我们又回到了孟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并且你就是当时的一个小民,你愿意往梁惠王那里跑吗?为什么呢?2.“王道之始”与“王道之成”有什么关系?它们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3.在你看来,梁惠王会采纳孟子的建议吗?为什么?4.如果你作为孟子的嫡传弟子,跟随孟子刻苦学习多年,今天突然通过时光隧道,来到了21世纪,你觉得你跟随你师傅所学的“民本”思想、“仁政”思想,对现在的中国乃至世界有用吗?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1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曳兵(y)数罟(c g)洿池(w)移粟(s)B.鸡豚(tn)狗彘(zh)庠序(yng)鱼鳖(bi)C.孝悌(t)饿莩(pio)供养(gng)兵刃(rn)D.衣帛(y)王天下(wng)胜用(shng)畜养(x)2.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名词,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3.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4.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
4、者,未之有也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5.选出对“之”字相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邻国之民不加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王道之始也填然鼓之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未之有也察邻国之政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B.C.D.(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69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
5、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洿池罟:网。B.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制止、约束。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发现。7.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范增数目项王媒人去数日识盈虚之有数A.B.C.D.8.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D.非我也,兵也
6、行军用兵之道9.翻译下面的句子。(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晳、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
7、: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
8、慝矣。”(节选自孟子尽心下)注:万章:孟子的门徒。狷(jun):洁身自好。琴张、牧皮:未详。曾晳:孔子的弟子。嘐嘐(xio xio):志大言大的样子。夷:句首助词,无义。原:同“愿”,谨慎,拘谨。踽踽(j j):独自走路,孤单的样子。佞(nn):能说会道。慝(t):奸邪。1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吾党之小子狂简简:简慢,轻视。B.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掩:遮蔽、遮盖。C.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憾:仇恨、怨恨。D.孔子以为德之贼贼:残害的人。11.以下五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批评“原人”的一组是()非之无举也孔子以为德之贼恶利口,恐其乱信也居之似忠信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9、A.B.C.D.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的弟子万章,对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感到不解,认为孔子是错误的。B.孔子在交友的过程中,首选中道之士,次而选狂放之士,然后选狷介之士;对于乡原之士深恶痛疾,不与交往。C.孟子认为狂放之士虽然胸怀大志,并能讲一番道理,但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不能与他们的语言相一致。D.孟子认为,孔子身在陈国却思念鲁国的狂放之士是正确的。13.翻译下列句子。(1)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2)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四)语言应用。14.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为文段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
10、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参考答案【自主梳理】自练自测1.gwbitnzhxingtpioywng2.D解析:A项中“颁”通“斑”,斑白;B项中“涂”通“途”,道路;“莩”同“殍”,饿死的人;C项中“无”通“毋”,不要。3.(1)比,介词。对,介词。在,介词。(2)用,介词。按照,介词。把,介词。(3)没有意义的衬字。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助词。前一个“之”是代词,代百姓,后一个“之”是助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专题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共24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