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1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讲义:高考第3大题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1 WORD版含解析 2017 高考 语文 江苏 专版 二轮 复习 策略 讲义 古诗词 鉴赏 专题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古诗词鉴赏专题卷(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山亭柳赠歌者晏殊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赌:与人竞赛。花柳:借指歌舞技艺。1词的上阕是如何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5分)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对诗歌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基础,也是关键。古代诗人表现歌者的技艺,多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
2、法。比如琵琶行并序李凭箜篌引。上阕开头是歌女的介绍和自夸,“花柳上,斗尖新”正面夸耀自己的多才多艺和艺术追求。“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的歌唱才能。这都是正面描写。“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是说观众赠予她的财帛数量庞大,借所获赠的财物,侧面表现歌女的技艺高超。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歌女非凡的技艺。【答案】词的上阕从正面描写了歌女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女受人追捧的情景,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歌女的技艺高超。(正面描写1分,侧面描写1分;简要分析3分)2全词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
3、分析。(6分)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词的上阕描写歌女年轻时的盛况,下阕描写歌女年老时的凄凉。两相对比,反衬出歌女年老时的失意凄惨。下阕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词人对照自身的凄惨遭遇,抒发对歌女的无限同情。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心中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纵观下阕内容,读者可以看出作者借歌女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寓意,词人自己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满腹才华无人赏识的情感也就呼之欲出了。【答案】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1分)作者将歌女曾经的自负得意与如今四处奔波、知音难觅的前后际遇相对照,(2分)既表达了对歌女的欣赏与同情,也借此抒发
4、了自己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以及无人赏识的感伤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诗歌鉴赏】这首词从内容上看,反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女的不幸命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与作者被贬官的境遇有关,表面是写歌女,但读者仍可以看出作者借歌女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寓意。上阕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歌女技艺的高超。下阕首句“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是失意后凄凉冷落境遇的写照。“衷肠事”,这里是指终生相托的大事。“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仍是以歌女的口气自述:假如有一个知我心的人接纳我,那么我将唱尽高雅美好的曲子,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他。可是知音
5、难觅,所以结果只能是“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了。歌女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的满堂喝彩声,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重掩”,是屡次流泪,强作笑颜,其悲哀就更为深重了。全词看似纯为客观叙述,但字里行间无处不包含着作者的身世感慨,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品更加忧郁深沉。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杨柳枝词刘禹锡其一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其二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3赏析第一首诗“数枝残柳不胜春”一句中“数”和“残”两个字的妙处。(5分)
6、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隋宫,距刘禹锡生活的时代,已有很多年历史了,其衰败可想而知。此时,往日的繁华全然不见,唯见数枝残柳在风中摇曳。“数”与“残”,都渲染了隋宫的衰败,是作者愁情的触发点。答题时要将“数”与“残”置入句子描写的景象与画面中,分析其表现的情思和隐含的情感。【答案】“数”说明数量之少,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片的样子;“残”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已不再是当年郁郁葱葱、浓荫蔽日的样子。“数”“残”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从而映衬出隋宫破败、倾圮、荒芜的景象。(5分)4历代评论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异曲同工”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
7、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6分)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异曲同工”即有异有同。在表达技巧与表达效果上,两首诗歌都以写景为主,都是借景抒情,但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有区别,一首诗中景象凋零,一首诗中景象葱茏,而对历史沧桑的哀叹却又是一致的。【答案】第一首诗中作者极力渲染隋宫外杨柳残败衰颓的样子,借以衬托隋宫的破败,以哀景写哀情;而第二首诗中,作者极写宫树的葱郁茂盛、景色迷人,以宫树的葱郁茂盛来反衬隋宫的破败荒芜,以乐景写哀情。(3分)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同样是写树,虽一残败衰颓,一葱郁茂盛,但都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都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兴衰之叹。(3分)三、阅读下
8、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导学号:20332028】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赵鼎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注】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赵鼎(10851147):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舣:停船靠岸。5作者在上阕中是怎样描写“雁”的?请简要赏析。(6分)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能力。上阕中描写“雁”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中“南翔”“不成行”“吊影苍波”属于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展示了一只内心悲苦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904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安徽专版)习题课件:第六单元检测卷(共62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