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习题:专题十一 “传记选择题”配套检测 (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习题:专题十一 “传记选择题”配套检测 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 WORD版含答案 2018 2019 学年 高中 三维 一轮 复习 语文 通用版 习题
- 资源描述:
-
1、“传记选择题”配套检测 (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共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我的父亲俞师傅俞宁父亲精通旧学,骨子里却是个新式的知识分子。有人称他俞先生,有人叫他俞教授,近来还有人说他是某个领域里的“大师”“巨匠”。只有我才知道父亲最喜欢人们怎样称呼他。 大概是1974年,我和父亲从北师大主楼西侧往新华书店旁边的理发馆缓缓而行,迎面飞来一辆半旧的自行车,骑车的人左脚鞋跟蹭地代替刹闸停了下来。用沧州一带口音问候一声:“俞师傅,干嘛去?”嗓门之大,震得我耳鸣。父亲也用那种口音回答:“韩师傅,理发去。”说完二人点头一笑就各奔前程了。我问父亲:“这是谁呀?怎么叫您师傅?”父亲说,那是中文
2、系的一个青年教师,“他干活有力气,是把好手。” 大学教师、有力气、劳动好手不知道21世纪的国人是否会觉得这事有些难解。 父亲1958年初被错划“右派”后就必须用劳动来“改造思想”。到了“文革”,父亲的工作变为打扫主楼六层走廊加男女厕所的卫生。 1966年老舍在太平湖投水,那时父亲正在接受“疾风暴雨式的批判”和“劳动改造”。我生怕父亲会受他的启发,弃我而去。未满十一岁的我连问带摸,找到了太平庄师大的主校园,又摸上了主楼的六层,一眼看见父亲正用拖把很努力地擦拭着走廊的水磨石地面。我拉了拉他的后衣襟,他转过身,也不问我为何突然到学校来找他,指着地面说,“你看,你看!是不是跟镜子似的?嘿嘿,甑亮!”说
3、罢还给我示范劳动程序:先在左边墙角与地面的交接处狠狠地前后擦两次,然后横抡三下,从左墙根擦到右墙根,再在右墙角与地面结合部前后狠擦两次。“横三竖四。这是我总结出来的擦地秘诀。”父亲很骄傲地告诉我。 1971年和1972年之际,父亲参加了后勤基建科的劳动,砌院墙、盖房子。开始,后勤的师傅们让他当壮工,和泥、运砖。时间长了,父亲就从和泥搬砖的“小工”升级到上脚手架“跑大墙”的“大工”。1974年冬我到北京市西城区长安街房管所当了一名瓦工,学徒三年,出师一年后,又升为二级瓦工。父亲的手艺不比我这个专业瓦工差,在细微的地方,甚至比我强。一次他指着一所平房的墙角说:“这个角儿,是我把的。”把角儿的“把”
4、字有把关的意思,是“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我用瓦工匠的眼光考察了一下父亲把的角儿,父亲的活儿干得真地道!横平竖直不说,选砖对角十分细致,外加“游丁走缝”绝没有超过一公分的,根本看不出是非专业工匠干的活计。后勤的师傅们称父亲是“三级教授,四级瓦工”。我当时的感想是给他当儿子,实在是窝囊。他的古汉语知识是我望尘莫及的,现在就连我的专业瓦工,他都要略胜一筹,给儿子留个饭碗行不?恢复高考以后,我报考英文系,就是想躲开他的强项,给自己找一个发展空间。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到北外读研究生,发现两位全国顶尖的英语教授,一个专文学,一个专语言,都比不上父亲那口纯正的剑桥音。 一次父亲忽然问我:“你懂什么叫师傅吗?师
5、字好懂,傅字就有点儿微妙了。”说着就开始给我细解“傅”字的来龙去脉。对于父亲拿手的训诂之学,我是一窍不通。他当时给我讲的,我似懂非懂,父亲的大意是,“傅”字原是指侍弄花草的人。侍弄之外还负责展示花木,还要认准花木的优美之处并将其展示在世人面前。所以后来古代官职有少傅、太傅,都是培养太子、向世人展示太子才能和品质的官儿。作为师傅,一个人须有见识、肯于劳动、善于劳动,并且无私地把劳动对象的优秀品质展示出来,而自己甘居幕后 父亲嘱咐我的话,他自己完全做到了。至今我还记得一个学生三年饥荒时期到我家来补课,父亲掰开揉碎给他讲,补课之后,还把我们十分紧张的口粮拿出一些来给他吃。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周,他还为一
6、个学生的书写了序。那个师傅的概念,恰好是他生命的写照。我父亲引以为傲的事,是干哪行就能成为哪行的师傅。我很幸运,我的父亲就是我的师傅。 (选自文史知识,有删改)相关链接: 俞敏先生一生精研语言学,学问博大精深,治学科学严谨,著述宏富。他通晓英、德、俄、日等多种语言,对梵语和藏语等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方言也很有研究,在语言学的各门类诸如语言学理论、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文字学、词源学、方言学、语音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父亲是一个精通旧学,又受过新文化洗礼的知识分子,而他却最喜欢别人称他“师傅”,所以
7、同系青年教师的招呼让他格外欢喜。B父亲被错划为“右派”后,以劳动改造思想,“文革”期间,父亲始终豁达地面对更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在劳动中收获快乐。C疾风骤雨似的批判和改造已经突破了当时知识分子承受的底线,而父亲却毫发无损,可见父亲受到了优待。D父亲以他的学识和劳动诠释了师傅的内涵,就是把劳动对象的优秀品质无私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自己却甘居幕后。解析:选C“父亲却毫发无损,可见父亲受到了优待”错,父亲没有受到伤害,不是受到优待,而是因为父亲内心强大和豁达。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父亲较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多一份豁达,是因为他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中能坦然面对命运的摆布
8、,主动选择以体力劳动改造思想。B面对打扫厕所和走廊的卫生这样的劳动,父亲仍认真投入,这让担心父亲可能因无法忍受屈辱而弃世而去的我松了一口气。C父亲在基建科劳动期间,由“壮工”到“大工”再到工人们口中的“四级瓦工”,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不断探索劳动技巧。D父亲作为许多领域的专家,对“师傅”二字情有独钟,理解独特,他眼中的“师傅”与我们平素所说的“师傅”有区别。E“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父亲的才华连让做儿子的都心生嫉妒,又怎能躲过时代的风雨,文中流露出对父亲的担忧。解析:选BDA项,不是“主动选择以体力劳动”改造自己;C项,“任劳任怨”不妥;E项,主要是对父亲的钦佩和自豪。3俞敏先生的人生经历给你哪
9、些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 答案:面对厄运时,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在猛烈地批判和劳动改造期间,俞敏先生始终坦然面对,内心豁达。无论做什么都应投入全部的精力,争取做得更好。俞敏先生在打扫厕所和走廊卫生以及做瓦工时都认真投入,找窍门。无私奉献。俞敏先生在给学生补课后从紧张的口粮中拿出一些接济学生,并且在生命的最后一周还为一个学生的书写序。(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刘东生:阅读黄土高原这部大书刘世昕旁人眼里普普通通的黄土却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心中的宝贝。这位“面朝黄土背朝天”达半个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914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