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本对应练1-2 大战中的插曲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新教材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文本对应练1-2大战中的插曲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新教材 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文本 对应 大战 中的 插曲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文本对应练(三)大战中的插曲基础运用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纵观历史,我们这个民族在每一个关键之处、每一个挫折时刻,都深深地刻着“道德”二字。近代以来,中国曾陷入旷古未有的危困之局。尤其是抗日战争,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大悲壮、大苦难,更是民族精神的大觉醒、大挣扎、大振作。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有节操的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撑起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锋、焦裕禄等闪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道德星空图上,他们是德之楷模,国之栋梁。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而道德是为人之本,处世之基。汉代崔寔在政论里说:“刑罚者,治乱之药
2、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西方哲人亦云:“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两者都不约而同地把道德的教化与修养比作人的精神食粮。法律、准则等都是药石,而人是不能靠吃药来维持生命的。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今日之中国,欲民族复兴,首在立人。立人之道,首在立德。这个“德”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理想追求;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信仰;是“为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是舍我其谁,“为天地立言,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是修齐治平的道德实践和人生磨砺。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道德”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
3、借老百姓的。”B“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C这样的 “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D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D文中“道德”二字的引号用来表示强调突出。A项,属于直接引语,引用的作用。B项,用来表示特定称谓。C项,用来表达否定讽刺的意味,属于反语。D项,强调突出的作用。2文章的叙述通常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请指出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_解析文段中“这个德是人生磨砺”等句运用了五组排比的修辞手法,一般分号之间是排比手法。文中论证“德的重要性”“德是什么”时均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比如:汉代崔寔在政论里说:“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
4、,兴平之粱肉也。”西方哲人亦云:“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等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答案文段中使用了排比、引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其中,“这个德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理想追求;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信仰;是为天下之忧而忧,为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文中论证“德的重要性”时均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句的错误类型并写出正确的句子。_解析文中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有节操的仁人志士”重复赘余,“仁人志士”就是“有节操”的人,可删去“有节操的”
5、。二是“投入到救亡图存”成分残缺,没有宾语,可在“救亡图存”后加上“的历史洪流中”等。即“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答案文中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有节操的仁人志士”重复赘余,可删去“有节操的”:二是成分残缺,可在“救亡图存”后加上“的历史洪流中”等。正确的句子:从政要到平民,从军人到妇孺,无数仁人志士投入到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4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于何时?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外国学者大都认为起始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
6、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在中国。这其中又有三种主要观点:一种主张起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认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是全球战争冲突的开始;一种主张起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认为中国是第一个对抗轴心国的国家,比英法早2年,比美国早4年;还有一种主张起始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认为这次会战是中日双方主力部队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作战。国内学者大多倾向于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确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我们认为,把“九一八事变”作为起点符合历史事实,是基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性质得出的结论,也是基于日本自此以后持续扩大侵略的战争行为得出的结论,更是基于从那
7、时起武装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国军民的壮举得出的结论。_解析这段材料共有六句话,由第一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于何时”可知,这段文字主要探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源;第一个句号之前的内容是过去学者的观点,不符合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特征,不是重要内容;中间部分主要讲国外学者的三种主要观点,剩下的内容主要是阐释中国学者的观点及理由。这样,综合以上分析就可以得知,这段新闻的主要内容是:许多外国学者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在中国,他们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种,而国内学者大多认为起点是“九一八事变”。答案许多外国学者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在中国,他们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种,而国内学者大多认为起点是“九一八事变”。5下面
8、一段话是抗战时期张大爷表达的取信线路信息,假如你是接头人,请将这个信息用书面文字转述给我党情报员,以便他顺利取信。要求:信息准确,文字简明,字数不超过25字。你从这里出发,就要走过一座桥,过桥后呢,你就到了桥那头,然后呢,你就看到一堵墙了,你就从墙根下走,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墙根尽头,这个时候呀,你要向你的右手边看,就会看到远处有一个亭子,你就走到亭子里去歇气,那儿有一条石凳子,倒在地上的,你要取的那封信嘛,就在那个凳子底下藏起的。_解析这是一道把口语转换成书面语的语言表达题,具有文化气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对特别用语的重视。这要求我们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才能很好地完成题目。可以从以下
9、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是用语要简洁。这是抗战时期,张大爷的取信线路信息,所以不可啰嗦。其二是用语要准确。要求用书面文字转述给我党情报员,以便他顺利取信。不可表述含糊,造成表意不清。阅读张大爷表达的取信线路信息,从中筛选出重要信息,主要是取信的线路图,所以前行的方向“向右”,标志性建筑“桥”“墙根”“亭”,信件所放置的地点“倒凳下”等要一一交代清楚,其他无关的信息删除。比如“你从这里出发”“过桥后呢,你就到了桥那头,然后呢”“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墙根尽头,这个时候呀”“你就走到亭子里去歇气”等都就直接删除。答案过桥,顺墙根,向右,见一亭,亭中一倒凳,其下有信。6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设立中国人民
10、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120个字。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画上了句号,对此应该确定一个纪念日。中国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令人尊重的。_解析首先阅读所给的两则材料,材料一说的是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日期,材料二说的是确定中
11、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意义和正确选择。回答时,对于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要有明确的态度,在肯定的同时,关键是要指出这种做法的意义所在。比如,首先指出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是正确的做法。这样做法是正确的理由从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角度阐述。如历史意义是:一是尊重历史,悼念死难同胞,揭露战争罪行,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现实意义是:提醒我们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正告日本当局,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企图注定要落空。注意观点鲜明,语言表达简明、得体。有字数限制。答案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悼念死难同胞,揭露战争罪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更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216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7单元 课文 3 11 项链(笔顺动漫)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