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区初三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奉贤区 初三 语文 下册 期中 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上海奉贤区2019年初三语文下册期中试题及答案内容预览:上海奉贤区2019-2019学年第二学期中考语文质量抽查试卷(完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2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3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4土地平旷, 。(桃花源记)5 ,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6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青玉案·元夕宋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2、人却在,灯火阑珊处。7“玉壶”在词中比喻的是 。(2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词的上片描写了元旦之夜的盛况。B“更吹落,星如雨”写了满天的星星被风吹落,像雨一般纷纷洒下。C“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表达了词人对满城观灯仕女的爱慕之情。D词人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抒发了自甘淡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9.本文作者是 朝的文学家
3、、哲学家 (人名)。(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文章首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仙”、“龙”比喻陋室的“室主”。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了交往宾客的身份,以此表明作者孤傲的心情。C从文中看,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D作者把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表达了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
4、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注释】拳:饲养。 系狱:囚禁在狱中。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遂许之曰( ) (2)汝却还旧巢(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14.从文中看鹦鹉甚“慧”的“慧”表现在:(1) (2)(3)能及时想主人倾诉自己的不幸。(2分)15.读了本故事,你得到的启示是 。(3分)二、现代文(
5、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0分)读书的境界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书视为自己生命的全部,好书悔人不倦,这是人类文明有史以来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读书是要有境界的。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会翻来覆去的看着他喜欢的一本连环画而不知疲倦,这是他的读书境界;一个学生,会在强烈的求知欲下泡在书店里流连忘返,这是他能达到的读书境界;而一位老人,会在冬日温煦阳光的照耀下,坐在椅子上静静的阅读有如他一生记录的书籍,他会因此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满足,这是他生命之端的一种读书境界。故有人云:“少年读书,如隙中望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不同年龄的不同阶段,
6、不同人生的不同经历,都会有不同的读书境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喜爱书、崇拜书。常读书,也是一种读书的境界。人若要不断长进,就要不断地读书学习,探求新知识,吸取书中的营养。正如清人萧抡所说的那样:“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意思是说,人心和禾苗一样,得到养分才能生长,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一天不读书,心中便没有好想法。一个月不读书,连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来的清爽。读书要有一定的境界,还要会读书。一本书并非皆是精华,满世界的书也并非都是精品,这就要求读书的人能够辨明是非,善于思考和分析,吸取书中真正的精华所在。做到
7、这一点,那就是一种已经被升华了的读书境界。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宋儒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也说出了读书人所追求的两种不同的境界。“古之学者为已”,是说读书人要把看作提升自己修养与心志的途径,刻苦而努力地求索、追求,博闻而强志,胸襟宽广,以“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廓大胸怀为他人造福,同时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可是,孔子也批评“今之学者为人”的浮躁与虚妄,他所说的“今之学者为人”是说读书人的读书纯粹是为了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鲁迅先生也曾讽刺过那种“为人”而读书的所谓“文人”,他说,他们其
8、中的一个特征是,必有个雅致的书斋,背后有几大排漂亮的书橱,橱中摆满了精装的典籍等。可是,他们真的认真读书了么?真的认真思考了么?读书若没有高尚的情操,便不免要落到为人的俗套里,即使读了书,也不能致用、致知,即用不到正地方和一知半解而已。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没有幽静的心灵和清明的神智,你怎么能获得经典中的真谛,又怎么能用优秀的文化和高雅的灵魂之光来陶冶自己、洗礼自己?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读书能够让人开阔视野,令人胸怀大志,让人更为热爱生活。越是知识更新快的时代,读书就越有讲究。越是需要知识的年代,读书也就越需要境界。真正的读书人,是以自己全部的身心,从一本本书的字里行间,找到与自己心
9、灵共鸣的所在,最终达到一种只有自己才能够体会得到的精神的升华。所以说,崇拜书,常读书,会读书,有高尚的情操,这才是一个读书人必须拥有的读书境界。16.第一段加点词“悔人不倦”中的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2分)17.第二段划线句“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运用了 、 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5分)1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段划线句中的这是指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把书视为自己的生命的全部。B.第二段划线句中的这是指一个目不识丁的幼儿,会翻来覆去地看着他喜欢的一本连环画而不知疲倦。C.第四段划线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读书人要能够辨明是非,善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襄阳专版)习题课件:专题六 (共10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