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闸北区 初三 语文 模拟 试卷 答案
- 资源描述:
-
1、2019年上海市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Section targeting 试题预览:闸北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卷(2019、4)(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 本试卷共27题。2.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共42分)(一)默写(18分)1. 会当凌绝顶, 。(望岳) 2. 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 3. ,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4. ,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5. 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芳草鲜美, ,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
2、8题(4分)送 友 人李 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7.“孤蓬”在诗中指 (2分)8.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青山”“白水”点明送别的环境很清雅。 B“浮云”“落日”既是眼前之景,也比喻诗人自己。C“班马鸣”以马写人,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D此诗情景交融,画面生动,感情真挚。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
3、,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9. 选文的作者是 朝的 (人名)。(2分)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1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待日出时,由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照应。 B日出时,抓住色彩变化的特点,勾勒出一幅雄伟、壮丽的景象。C作者在日观亭看远古的石刻,许多都磨灭消失了。 D在对泰山壮丽景色的描绘中,饱含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
4、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注释】偃蹇(ynjin):迂腐萎靡的样子。 雅:美好不粗俗。 针黹(zh):针线活。假寐:不脱衣服小睡。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比相见( ) (2)故走觅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14下列各句不能表现傅显性情迂缓的一句是 (2
5、分)A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B望之如偃蹇老儒。C或指所在,雅步以往。 D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15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3分) Section targeting 二、现代文(共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杂说“书卷气”对于读书人,你赞美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洋溢着书卷之气;你挖苦他,可以说他浑身上下看不到任何书卷之气。对于不读书的人,你同样可用“你好像有一种书卷气”之类的话赞美他;当然如果是想挖苦他,用一句“你没有文化”,杀伤力也就足够了。因为“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所以读书人看重它;不读书的人同样以拥有“书卷气”为荣。“书卷气”虽然只是个抽
6、象的精神概念,却可以通过十分 的方式表现出来。换言之“书卷气”是写在每个人脸上的。一个人有没有书卷之气,我们可以从他真诚抑或 、幸福抑或 的脸上直接观察到。当然观察者本人也必须是一个拥有“书卷气”的智者。否则,你是看不到的。我一向以为“书卷气”首先是可以“学而知之”的。通过我们后天接受教育和努力学习,便可以修得我们宝贵的书卷之气。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便是这个道理。因此,读书学习对于我们人类的意义,不仅在于吸收知识,更在于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如果你被人讥笑缺少书卷气,弥补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读你需要的书,读你喜欢的书,读圣贤之书,天长日久,水滴石穿,你的书卷之气会不请自来。相反你如果
7、厌恶书卷气,方法更简单,只要不读书即可。古人曾经说过,三日不读书,语言会无味,而且面目可憎。不过我相信真正厌恶书卷之气的人,必是世间可笑之人,而且在这世间应该是愈来愈少了。毕竟当今时代已是知识经济时代了。另一方面,我们似乎也应当承认一个事实,即所谓的“书卷气”有继承的可能性。因为文明与知识的传承,不仅依靠书本,也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耳濡目染,环境熏陶。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我相信一个浑身上下散发出“书卷气”的人,除了与他后天读书学习有关之外,也往往与他生在一个家学渊深的环境有关。即使是那些没有受过多少专业教育的人,如果他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们往往可以从他的身
8、上若隐若现地感受到一丝书卷之气呢!“书卷气”之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如果仅仅作为我们被别人夸奖和骄傲资本的话是很空洞和无聊的。在我看来,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更应当与中国知识分子救世济民的优秀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那样的书卷之气才是我们当今时代读书人所需要和追求的。16. 第段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语是 (3分) A详细 空虚 忧愁 B具体 虚伪 痛苦 C详细 虚伪 忧愁 D具体 空虚 痛苦 17.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 (5分)18. 第段最后一句中的“那样”指的是 (4分)19. 文中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