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13_201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沪教版五四制.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黄浦区 2013 _2014 学年 六年级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沪教版 五四
- 资源描述:
-
1、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六年级语文学科(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 阅读一、 文言文阅读(27分)(一)默写(12分)1、不惜千金买宝刀, 。(对酒)2、 ,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3、月出惊山鸟, 。(鸟鸣涧)4、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5、 ,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6、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二)春之古韵赏析(4分)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B、钱塘湖春行虽然全为静景,却把西湖初春的景色描写得生机勃勃。C、江南村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树,春雨等意象。D、春夜喜雨钱塘湖春行江南
2、村都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与神往。8、我们曾经学过的暮江吟是以下那位诗人的诗作( )A、白居易 B、杜牧 C、杜甫(三)唐诗鉴赏(4分)黄鹤楼【唐】 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9、“历历”的意思是 (2分)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B.颔联写远眺所见阔大的画面。C.颈联采用叠词来写江上美景。D.黄鹤楼是一首七言绝句。(四)课外文言(7分) 蝜蝂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3、。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注释蝜(f)蝂(bn)一种黑色小虫。 辄(zh)总是。 困剧极为劳累。涩不光滑。 卒踬(zh)仆(p)卒:终于。踬仆:跌倒。 11、请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1分)为去其负 ( ) A、wi B、wi 12、“为去其负”中“去”的解释与以下( )选项意思相同。(2分) A、大势已去 B、我以为日始出时去人近 C、西蜀之去南海 D、除邪去害13、蝜蝂“卒踬仆不能起”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14、对于此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A、做事切忌贪得无厌,否则会葬送自己的性命。B、做事要有一个度,不要超过自己
4、的承受能力。C、讽刺了那些不顾一切竭力向上爬的人。D、表扬了蝜蝂坚持不懈、努力向上的精神。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 19题(16分)丽江情 有幸在丽江小住了两天,印象最深的是丽江的清。我从未到过云南,到丽江之前,脑海里浮现的云南景象,一是影视上见到的西双版纳茂密的热带森林与出没于其间的珍禽奇兽,一是少时读过的艾芜南行记及漂泊杂记中描述的西南边陲诡谲的景色和少数民族奇异的风情。这次踏上丽江的土地,见到的却是另一番天地。飞机降落时还是浓云密布骤雨如注,住进旅馆时却已是晴日高悬蓝天似镜。旅馆南面正对着丽江人引以为自豪的玉龙雪山,虽已是暮春季节,山上仍是白雪皑皑,寒意如袭。不见烟雾
5、,没有沙尘,在雪山的映衬下,蓝天愈见其蓝,也愈现其清。丽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虽曰“城”,却不见城墙,据说历史上也从未建过城墙,是一座开放式的重镇。进入古城,只见高不过两三层的古屋鳞次栉比,湍急的渠水与石板路并行,在各家的门前屋后流淌。漫步在这座西南边陲的古城,常有种徜徉在江南水乡的幻觉,但一注意到整洁的石板路与清澈见底的流水,便马上从幻觉中醒悟了过来。看到清澈的流水,即时也注意到,沿水渠的石板路旁,虽也是三步一茶馆,两步一饭店,但绝不是江南水乡中的奇景:一根根指向河道的排污水管。我听到丽江人为保护水源流传下来一个古老传统:清晨的水供饮,午后的水供洗,秽物不准倾入水中。洗器物的见到有人在洗菜
6、蔬,会自觉地让位到其下游。现在,丽江市修建了完善的排污系统,绝不允许将污水直接排入水渠中。如果说路边密如网织的水渠的水清澈得使人惊异,那么到了黑龙潭,又见到了清幽得散发着寒气的潭水。潭周翠树环绕,潭中时有长于水中的树木低垂的枝条拂拭着水面。潭水清澈得如同早晨的空气,水底的岩石凸现于眼前,水中的游鱼像是无所凭依,历历可数。时间还早,没有多少行人,加之雨后,空气中充满了绿幽与湿润,似乎融入柳宗元描绘的永州小石潭境界。正想着,水中泛起一片气泡,又一群鱼游了过来。据说这里的鱼有特殊的嗜好:吃葵花籽,并说这里的鱼吃葵花籽时还有一特殊技能:吐出壳,吞下肉。游人为了观赏这一奇观,常大把大把地把葵花籽投入水中
7、,必然的结果是,潭中到处漂浮着葵花籽的壳。为了保持潭水的清澈,管理部门下了一道禁令:严禁向潭中投掷葵花籽。当然,我这次无缘观赏潭鱼吐壳吞肉的特技表演,但却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洁净给予的舒畅与甘美。最后一天,一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在一家小店买了两件体现东巴文化的木雕作品,导游“潘金妹”(纳西语姑娘的意思,这里的姑娘忌讳人们称她们为“小姐”)询问我买了什么好东西,我打开用报纸包着的木雕时,一片火柴盒般大的碎报纸落向了地面,我未在意,继续着我的动作,但导游“潘金妹”却不急于看我买的木雕,两次提示我落到地面上的碎纸片,直到我拾起。原来,丽江的天清、地清、水清,得益于这里的人清!15、文章第段中“住
8、进旅馆时却已是晴日高悬蓝天似镜”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借此来表现丽江 的特点。(3分)16、结合语境,说说第自然段中加点词 “密如网织”的意思是 。请在文章第段中找到与之相照应的语句: 。(3分)17、文章第自然段写“水中的游鱼像是无所凭依,历历可数。”的用意是 。(2分)18、文章第二段的内容似与文章的主旨无关,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19、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写道:“丽江的天清、地清、水清,得益于这里的人清!”这里的“人清”是指 ,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有:(5分)(1) (2) (3)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20 24题(17分) 找工作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
9、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lio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