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2课《海底世界》_ 苏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底世界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2课海底世界_ 苏教版 三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22 海底 世界
- 资源描述:
-
1、 第22课海底世界(教案)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
2、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知识与技能“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3、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学会认读课文9个生字,能够书写10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 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找出描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段落,体会海底世界的特点。【教学难点】 感知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激发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
4、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师: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海底世界。 2. 板书课题“海底世界”。 师:大海深处究竟是什么样的?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吧!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切窃、禾私、宿缩、余途、王汪、几 肌、方旅。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甲”独体字。共5画。“危”半包围结构。注意整个字的笔画。(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2. 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
5、富的世界。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 d fu zi shu wi sh xi gu t su海底 否定 乌贼 闪烁 危险 金属 峡谷 硅油 用途 收缩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3部分。)第一部分 (第1段):提出问题,点明要讲的是“大海深处”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海底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6段):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自然段,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提问开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第二部分 (1)品读第2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上册语文习题课件-12《假如没有灰尘》|人教新课标 (共8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