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陈涉起义练习4含解析冀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4 课陈涉 起义 练习 解析 冀教版
- 资源描述:
-
1、陈涉起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辍耕( ) 闾左( ) 笞( ) 烹食( ) 適戍( ) 忿恚( ) 社稷( ) 数有功(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 (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3)道不通,度已失期( ) (4)扶苏以数谏故( )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6)比至陈( )3划分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节奏。(每句划三处)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3)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发间左適戍渔阳 通 (2)为天下唱 通 (3)固以怪之矣 通 (4
2、)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 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1)会 会天大雨,道不通( )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2)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 得鱼腹中书( )(3)将 上使外将兵( ) 项燕为楚将( )(4)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吴广以为然( )6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起义的导火线是“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2)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 (3)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用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4)表明陈涉年轻时就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7翻译下列句子。(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
3、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8.(宜昌中考)汉字注重“随文学习”,阅读中抓住一个字,往往能读懂一篇文。下面这四个名篇的学习你认为应抓住哪个字来解读文章呢?(填代号)香菱学诗( )杨修之死( )范进中举( )陈涉世家( )A.志 B.痴 C.疯 D.忌9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文化名人灿若群星,英雄人物各领风骚。下面一段话是对这些文化名人的赞美之词,请你仿照文段句式,并结合司马迁的人格与成就,仿写一段话。有一种生活,无拘无束;有一种眼光,超凡脱俗;有一种境界,天长地久。陶渊明安贫乐道,采菊东篱,留千首诗文传后世,这种身陷浊世却洁身自好的品质,是一种坚守的人生态度。
4、(梧州中考)阅读课文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陈胜”,完成下面的题目。10.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 心领神会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罄竹难书C.今或闻无罪 不可或缺D.皆指目陈胜 有目共睹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之:到、往)B.扶苏以数谏故 (以:因为)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乃:是)D.为天下唱 (为:为了)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失期,法皆斩。 (2)扶苏以数谏故。 1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长久蕴蓄着反抗的力量。B.陈胜、吴广
5、听从卜者的建议,借鬼神来“威众”,这是迷信的做法,在当时是不可取的。繁重的赋税、残酷的刑罚使农民苦不堪言。秦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敲响了秦王朝的丧钟。C.“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陈胜在士卒心目中的地位已初步确立。D.这段文字写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
6、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舣船:船靠岸边。面:侧面以对。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持短兵接战 兵: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江东虽小,地
7、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不忍杀之,以赐公 屠惧,投以骨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7.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 文言文对照翻译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 佣 耕,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曰:“苟 富 贵, 无 相 忘。”(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
8、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对同伴们)说:“如果有一天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同伴们哪。” 佣 者 笑而应 曰:“若为 佣 耕, 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那些)受雇佣的人笑着回答说:“你是个给别人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安知鸿鹄(h)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实词 阳城:现在河南登封东南。阳夏:现在河南太康。少:年轻。佣:被雇佣。辍:停止。怅:失望。忘:忘记。应:回答。若:人称代词,你。太息:长叹。燕雀:小鸟,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天鹅,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虚词 尝:曾经。与:和,跟。苟:如果。之:动词,去、往。用在表时间的“久”
9、之后,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义。结构助词,的。无:通“毋”,不要。相:单指一方,指同伴。而:连词,表修饰关系。二世元年七月, 发闾(l)左適(zh)戍渔阳,九百人 屯 大泽乡。陈胜、吴广皆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穷苦平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途中)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次当行(hng), 为 屯长。 会 天大雨, 道不通, 度 已 失期。 被编在征发的队伍里,并担任小队长。正遇到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的)期限。失 期, 法 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 亦死, 举大计亦死;等死, 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法令都要杀头。陈胜、吴广就商量说:“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
10、样是死,死 国 可乎?” 陈胜曰:“天下 苦秦 久矣。吾闻 二世 少子也,我们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天下百姓长期苦于秦的统治。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 不 当 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 shu)谏故,上使外将(jing)兵。今子,不应当立为国君,该立的是长子扶苏。扶苏因为多次劝谏始皇的缘故,始皇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或 闻 无罪, 二世 杀之。 百姓 多闻其贤, 未知 其死也。项燕为人听说他并没有罪过,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但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担任楚将, 数有功, 爱士卒, 楚人 怜之。 或 以为 死,或 以为 亡。 楚国将领的时候,多次立下战功,又爱
11、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战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走 今 诚 以 吾众 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 为天下 唱, 宜 多应者。”吴 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将军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以 为 然。 乃 行卜(b)。 卜者 知 其指意, 曰:“足下事 广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两个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对他们)说:“你们皆 成, 有 功。 然 足下 卜 之 鬼乎?” 陈胜、吴广 喜, 念要做的事都能成功,能建功立业。但是你们还是把事情向鬼神卜问一下吧!”陈胜、吴广非常高兴,考虑鬼, 曰:“此 教我 先 威众 耳。” 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河南专版2020秋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卷作业课件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