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学案 囚绿记.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学案 囚绿记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第一 中学 高中语文 新课 必修 二学案
- 资源描述:
-
1、学案(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组) 主备人:雷成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一单元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以感情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写法,领悟意境美。2、学习本文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特点,掌握景物描写抓住特征的能力。3、领悟课文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知识储备】 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抗日烈士。散文集有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等。【课前学习】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因为他爱绿)2、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课堂探究】1、寻绿(14段)(1)“这是去年夏间的
2、事情。”自成一段,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2)第二自然段,交代了寓所的具体情况。问题: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的特点)(3)屋子简陋,可我却选择了它,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小的理由。这里给读者留下悬念,很自然的引起下文。(4)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那个理由是什么?(5)而当我毫不犹豫的决定住下来,为什么连伙计都感觉到惊奇?(更加的衬托出我追求绿的迫切心情)从刚才我们所探讨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大家不难看出,作者对绿是热切追求的。寻绿热切追求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第4段反复三次提及
3、“绿影”,尽管只是寥寥几笔,但富有诗意。绿在此时还只是“影”。另外,一些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喜悦而满足”“欢喜”“喜悦”等,也给绿带上了情绪色彩,物我之间初相映照。2、观绿(57段)。(1)找出作者喜欢绿色的原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通过排比和比喻两种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3)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从作家自身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思考) “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困倦的旅程和以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等(4)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焦字? “焦”写出了一点点希望都快没有
4、了的绝望、渴盼、迫切的心情。也说明作者境遇不佳,生活在北平大都市举目无亲,正需要绿色来娱悦自己的眼睛,安慰自己的心灵。(5)绿色使作者忘记了种种困倦和不快,他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样的?行为“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等心态怀念、欢喜、急不暇择、视同至宝、留恋、爱观绿欢喜满足3、囚绿(812段)。(1)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色”?为了装饰这简陋的房间,抚平抑郁的心情,点燃心灵的希望,作者竟然“残忍”的绿枝条囚禁了起来。(如果我们被囚禁起来会怎样?颓废、抑郁、崩溃)但是,最初的时间里,绿枝条比在外面生长的更为茂盛。(2)作者好
5、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生的欢喜”应该怎样理解?生的欢喜即天性喜爱绿色,喜爱这象征生命、希望、幸福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3)在作者眼中,绿枝条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像。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
6、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尽管绿友是顽强的,是固执的。在第11段,作者详细的描写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可以说,即使一个普通人也会生命怀有怜惜之情,但是作者却没有。因为什么?因为绿友的固执,损伤了作者的自尊心。因此,魔念在我心中产生了。4、放绿(13段)“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抒发了作者祝
7、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作者在放绿的同时也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并点出了文章的主旨!放绿点明主旨5、怀绿(14)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怀绿惦念牵挂【目标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怀念陆蠡 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1938年,芦沟桥事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他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1942年4月13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
8、巡捕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出,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柜大搜查,最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陆蠡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据说,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陆蠡坦然回答:“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他毅然回答:“不赞成!”再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服?”他断然答道:“绝对不能征服!”一字一句,气壮山河 后来,陆蠡没有了音讯他的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终属徒然,他就这样在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位杰出
9、的天台人但陆蠡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不会因时间而消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陆蠡,重新认识他那带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和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据说,陆蠡从小便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聪慧,有神童之称7岁时,县知事到学堂视察,命陆蠡作文,他面无难色,略作思索,便提笔成文知事阅后,大为赞赏,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银元,奖励陆蠡,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知事升至台州府任职,便向陆蠡父亲提出带陆蠡到台州府读书陆蠡12岁时,又由耶稣堂一位姓邵的先生带到杭州教会学堂惠兰中学补习英语第二年,跨越初中,直接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从此,陆蠡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以后,陆蠡相继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读书,完成学业后先后在福建泉
10、州平民中学、上海南翔立达学园、临海回浦中学任教,后来再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在走南闯北的二十多年里,陆蠡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表达了他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在三十年代的散文家中,陆蠡的散文最是奇丽明朗,清新可诵他的散文有许多写到故乡的山水,是天台山的神秀山水给了他聪慧和灵气故乡的山水、童年的回忆,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写到故乡,陆蠡的笔端总是满蘸着深情 陆蠡是一个地道的天台山人,他的血脉中涌动着天台山人特有的激情,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散文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品格上忠诚善良,讲义气,富有正义感,不趋时媚俗,有一副热心肠,为朋友可以赴汤蹈火天台人所应有的优点,在陆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平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