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习题集.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语文 单元 习题集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习题集第三单元A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阴晦(hu)惊愕()寻觅(n)栈桥(zhn)B.恐吓(h)窘迫(jing)隔膜(m)萧瑟(s)C.拮据(j)恣睢(su)抽噎(y)煞白(sh)D.脚踝(hui)髀骨(b)嗤笑(ch)惘然(wng)2.填空。(4分)故乡作者,体裁,课文选自。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国小说家。小说的三要素是、和。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是、。3.与下面的文字衔接起来最为连贯的一个句子是()(3分)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敢出门,A.但父亲终于带走了他。
2、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C.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D.但他终于随他父亲走了。4.问题探究。(6分)故乡最后写道:“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怎样理解?菲利普夫人听丈夫说那个卖牡蛎的穷水手好像是于勒时,她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菲利普夫人为什么会这样?5.观察下边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3分)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是。6.仿写。(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体谅是友情中的清风一缕微笑是交往中的礼物一份,。二、现代文阅读(28分)(一)(11分)我冒了严寒,回到相
3、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我所记得的故乡。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7.将下面词语填入文中的空白处。(只填序号)(2分)A.本也如此B.全不如此C.也就如此8.此次回故乡“我”对故乡的印象是怎样的?(2分)9.用
4、横线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简析其作用。(3分)10.将各段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第段第段第段第段(二)(17分)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
5、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5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他回答:“2法郎50生丁。”我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
6、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11.在哲尔赛岛的旅行中,菲利普遇见了自己的亲弟弟,他不但不高兴,反而说是“出大乱子了”。其原因是什么?(3分)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3.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4分)14.简析最
7、后一段画波浪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15.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你对菲利普夫妇的看法。(4分)三、文言文阅读(19分)(一)灵隐寺僧(9分)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注:铛臼:烹茶的工具。伏谒:拜见。16.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所蓄茶有数等(蓄:含蓄)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恭:通“躬”)C.
8、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惑:迷惑不解)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热:热情)17.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手自烹进,冀得称誉。18.读完文段后,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4分)(二)去私(10分)晋平公问于祈黄羊:“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祈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祈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
9、之曰:“善哉!祈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祈黄羊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19.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B.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C.午非子之子邪D.善哉!祈黄羊之论也20.翻译句子。(4分)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祈黄羊可谓公矣!21.根据全文内容,解释标题“去私”的含义,说说本文歌颂了祈黄羊的什么品德。(3分)四、写作(3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据说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说:“我看,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
10、大废纸篓。”管理人员奇怪地问:“为什么要大的?”爱因斯坦答道:“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每个平凡或伟大的人都会犯错误,只有像爱因斯坦那样的人,不断丢弃错误,才能看到一条向上的路。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以“丢弃错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内容要有新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550字。一、积累与运用(18分)1.下列词语的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惘然(wng)嗤笑(ch)阴晦(hu)B.恣睢(zsu)胆怯(qi)给予(j)C.狗吠(fe)戳穿(cu)妒忌(dj)D.诧异(ch)过瘾(yn)拮据(ji)2.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11、。(3分)A.鲁迅故乡彷徨B.曹文轩孤独之旅草房子C.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D.黄蓓佳心声儿童时代3.问题探究。(6分)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打听于勒来历时说:“你知道点儿这家伙的底细吗”?句中的“家伙”可否换成“人”?为什么?孤独之旅一文中,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4.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6分)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绵绵。二、现代文阅读(42分)(一)阴影与阳光(徐慧芬)(21分)14岁的中学生小佳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前天,因为出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
12、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突然他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么样,取取经。但是人家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了一张凳子。人站在凳子上,高了。这样他就可以通过墙上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正在他脸贴玻璃,专心张望的时候,值班老师走了过来,有点h()疑地问了他一番后,就要他赶快回家。巧的是,这天夜里,这一层的办公室遭窃。所有老师的抽屉都被翻动,连零星小钱都被搜走。这样,作为最后一个离校又有点古怪行为的学生,就有理由被唤到教务处谈话。虽然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全都担保他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从教务处出来的小佳仍忍不住掉了眼泪,因为班上竟有不明真相的同学,用一种m()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2课 古诗两首_人教(部编版) (共31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