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共15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课件 第六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15 PPT
- 资源描述:
-
1、名著阅读课外古诗词第22课 礼记二则1古诗词黙写.课外古诗词第22课 礼记二则古诗词默写文本背诵名句理解默写自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赏析:“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此句不仅再现了诗人踏过曲径,穿过深幽的花草树木,走到禅院的情景,而且道出了某种审美光照中的体验,艺术地表现了华夏文化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第22课 礼记二则古诗词默写文本背诵名句理解默写自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
2、余钟磬音。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赏析: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一个“悦”字写出了诗人的欢愉心情,“空”字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在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第22课 礼记二则古诗词默写理解性默写:1.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2.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的诗句是:,。3.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这两句诗,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及人生的启示。
3、禅房花木深曲径通幽处但余钟磬音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第22课 礼记二则古诗词默写文本背诵名句理解默写自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赏析:这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上句想象友人旅途中飘零之感,下句抒写别后故人相思之情。这一联对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渲染出浓郁的离别氛围,却点到即止,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二、送友人(李白唐)第22课 礼记二则古诗词默写文本背诵名句理解默写自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
4、马鸣。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赏析:这两句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第22课 礼记二则古诗词默写理解性默写:1.李白的送友人中点明送别地点的诗句是:,。2.李白的送友人中运用比喻,写出了友人即将远行他乡,漂泊不定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通用版)知识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七 成语运用 绝招22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