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草原 人教新课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草原 人教新课标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新课
- 资源描述:
-
1、1.草原1.走近作者老舍人生标签: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作者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生平简介: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岁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1966年去世,终年67岁.文学成就:1936年,其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部作品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1950年老舍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作者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二马;剧本龙须沟茶馆等。2.精彩片段赏析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
2、,并说说自己的体会。生:我觉得这句写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的;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地给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
3、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再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给无边的绿毯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怎不令人感到舒服呢?【课文分析】本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层次清晰,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
4、丰富的诗句结束。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大都已经懂得了从人物的有关事件或文章的重点词句中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有不少同学还不懂得如何理解和体会文章的重点词句,所以在教学时还需慢慢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与此同时,学生亲眼见到草原景色的还不多,对草原生活的了解也不多,教师上课前要给学生准备有关的资料,做好课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草原的美丽,了解在草原上生活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坚持以读为本、多读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
5、让学生在初读感知草原美、品读感悟景色美、精读品味人情美、选读体味语言美中读懂课文,读出草原的辽阔壮美,悟出民族间的团结友爱。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方法。还可采用探究讨论法,引导学生“心到、手到”,积极读书,抓住文中重点的句段,通过圈点、勾画和批注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襟飘带舞”等词语。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3.指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4.引导学生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
6、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2.引导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资料;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能够展示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激情导入, 揭示课题。(约5分钟)1. 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
7、高远辽阔的境界。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题目,并初读课文。4. 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1.课前交流,谈谈自己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2.听歌曲天堂,进入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字词。通过阅读,了解大概内容。通过歌曲欣赏、谈话导入,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约10分钟)1.指导学生读词语。 2.引导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
8、“mng”,“好客”中的“好”读作“ho” ,“似乎”中的“似”读作“s”。1.学生读词语。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3.读准字音。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ng”,“好客”中的“好”读作“ho” ,“似乎”中的“似”读作“s”。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读通课文,对草原的美丽有一个整体感知。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约20分钟)1.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引导学生谈一谈:通过这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草原哪些方面的美?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相互交流讨论。1.快速浏览课文,按照
9、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2.谈一谈:通过这些画面,自己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草原哪些方面的美?3.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优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相互交流讨论。通过理清文章思路,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赏析文章奠定基础。四、布置作业(约5分钟)1.抄写词语。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1.抄写词语。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及时巩固,为下面的文本赏析奠定基础。教学过程 第2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复习导入。(约5分钟)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