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教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秋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5 古人谈读书教案 2022 小学语文 年级 上册 25 古人 读书 教案
- 资源描述:
-
1、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古人谈读书选取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通过回忆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认识32个生字,读准5个多音字,会写19个字,会写16个词语。初步了解欧阳询楷书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阳询的楷书艺术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语言积累背诵古
2、人谈读书观书有感。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阅读理解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能梳理、总结找书读的方法。书面表达介绍一本书,能分段表述推荐理由。能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实践活动举办一次“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交流会。25 古人谈读书【教学目标】1.认识“耻、寝、矣、岂”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
3、带来的启发。【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收集整理论语、朱熹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理解第一则文言文的大意。【教学过程】板块一 诵读名言,引出课题1. 诵读经典,引出主题。(1)课件出示名言前半句,生接读名言的后半句。课件出示:l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l 书读百遍,(而义
4、自见)。l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l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2)导入主题:同学们,这些名言都和读书有关。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轼,对读书也有自己的感受。(课件出示单元导语)课件出示: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指名读,说意思。师加以引导和评价。(3)导入课题:古人喜欢读书,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人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读书、学习的。(板书:古人谈读书)2.教师介绍:这一课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两则文言文片段,从中获取读书和
5、学习的营养。【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用学生们熟知的名言引入课文,拉近了学生与课文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资料。课件出示: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十分重视学习,论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2.听课文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3.学生自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注意“默而识之”中的“识”读zh。4.出示会认字,指导
6、学生识记生字。5.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1)耻:“耳”要窄,第二个竖要长;“止”右竖要长,注意中间有一短横。(2)诲:“母”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横居中。6.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引导思考: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预设: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设计意图】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指导画出朗读的节奏,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熟悉和整体把握。板块三 品读释疑,理解大意1.引导思考:请同学们默
7、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在小组内互相交流。2.学生交流。(1)示例一:出示课文。课件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引导交流:谁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理解词语。是知也:同“智”,智慧。 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预设:不一样,最后一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智慧。教师指导。论语为政中的相关内容是:课件出示: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引导: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说说你们的理
8、解吗?预设: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个步骤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蒙混过去。当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地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白了解答这道题的全过程。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随机指导朗读)(2)示例二:出示课文。课件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引导交流:谁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敏:此处指聪敏。好:喜好。耻:以为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聪
9、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教师指导: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课件出示: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启发: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们的理解吗?预设: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随机指导朗读)(3)示例三:出示课文。课件出示: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引导交流:谁来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理解词语。识:记住。厌:满足。诲:教诲。点拨:这里的“默”的意思是默默地,“识”在这里读zh,是记住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孔
10、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知识拓展: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课件出示: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面。它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这一教育学说。表演读这一句。3.总结方法,学习后面三句。(1)学生交流理解方法。预设: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提示:注意文言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音和常用义不太一样,这就需要读注释或查阅相关资料。(2)交流对剩下三句话的理解。示例一: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