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解析 (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选读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太史公自序 WORD版含解析 2 2019 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同步 苏教版 选修 史记 选读 太史公 自序 WORD
- 资源描述:
-
1、太史公自序一、读准字音颛顼(zhun x)蒯聩(kui ku)篡弑(cun sh) 缧绁(li xi)羑里(yu) 股肱(n)封禅(shn) 牝牡(pn m)朔旦(shu) 重译款塞(chn si)喟然而叹(ku) 善善恶恶(w )二十八宿(xi) 辅拂(b)俶傥(t tn)二、识记通假(1)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2)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继承)(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同“弼”,辅助)(4)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俶傥”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三、一词多义(1)适(2)本(3)次(4)以(5)且四、词类活用(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国
2、相)(2)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词用作动词,担任将军)(3)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词用作动词,坑杀)(4)于是迁仕为郎中(名词用作动词,出仕)(5)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词用作动词,主管)(6)乡射邹、峄(名词用作动词,参加乡射之礼)(7)王卬于殷(名词的使动用法,封为王)(8)南略邛、笮、昆明(名词用作状语,向南)(9)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10)则学者至今则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准则,把视为准则)(11)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12)孔子修旧起废(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过去被废弃破坏的礼乐)(13)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形容词用作动词
3、,奖励;惩罚)(14)整齐百家杂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归纳)(15)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五、古今异义(1)无泽为汉市长古义:掌管市场的官长。今义:市的最高行政长官。(2)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古义:参与其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3)先人有言古义:父亲。今义:祖先。(4)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5)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古义:褒贬评定。今义:对错。(6)以为天下仪表古义:标准。今义:人的外表。(7)余所谓述故事古义:历史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8)夫诗书隐约者古义: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今义:看起来或听起来
4、不很清楚;感觉不明显。(9)维我汉继五帝末流古义:遗业。今义:已经衰退的;等级或质量低的。(10)小子何敢让焉古义:我。今义:男孩子;人(指男性,含轻蔑意)。(11)诗书往往间出矣。古义:不断。今义:常常,经常。六、文言句式(1)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判断句)译文:扬名于后世来光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2)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判断句)译文:所以春秋是礼义根本之所在。(3)韩非囚秦。(被动句)译文:韩非被囚秦国。(4)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宾语前置句)译文: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5)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宾语前置句)译文:先生所要撰述的,究竟想阐明什么呢?(6)还而
5、与之俱赐死杜邮。状语后置句、被动句、省略句(省略介词“于”)译文:回来后与武安君一起被赐死在杜邮。(7)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被动句)译文: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8)见父于河洛之间。(状语后置句)译文: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父亲。(9)皆葬高门。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译文:都葬(在)高门。资料链接千古“史圣”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人,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司马迁十岁起在长安求学,受教于当时的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开始学习古文典籍。二十岁离开家乡漫游各地,寻访古代遗迹,收集资料,回到长安
6、后,入仕做了郎中,奉武帝之命随军西征巡视西南地区。元封三年(前108)父亲司马谈去世之后,司马迁继承了父亲之职当了太史令,曾经参与制定太初历。后因李陵之祸,激怒汉武帝,自请腐刑,得以保全性命,忍辱完成了史记的创作。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社会,要求有一部记载天子盛德、叙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业绩的史书,以总结历史经验。司马迁根据这一时代的要求,再加上父亲的遗愿“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准备撰写一部通史。在与他人共同完成太初历之后,司马迁便潜心修史,开始了史记的创作。1文体常识(1)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 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
7、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共50多万字。无论大小人物,都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作者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显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叙事有详有略,笔锋纵横捭阖,语言生动,个性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
8、和艺术特色。2文化常识(1)祥瑞祥瑞(xin ru)又称“福瑞”,是吉祥的征兆。儒学认为祥瑞是表达天意的、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如出现彩云,风调雨顺,禾生双穗,地出甘泉,奇禽异兽出现,等等。儒学认为,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上天对皇帝的行为和所发布的政策的赞成或表彰。(2)封禅封禅,是中国古时候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祀典。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禅就是“祭天地”。封与禅一般都是在泰山同时进行。(3)黄老“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是道教的别称之一。“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以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为主,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特点是“无为而治”。(4
9、)三皇、五帝,朔、望、晦,五经、六艺名词解释三皇、五帝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或者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朔、望、晦农历每月初一称为朔日;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农历每月十六日称为既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五经、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种儒家经书。六艺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另一种说法认为: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文本鉴赏太史公自序记叙了作者的家世谱系、生活经历、著史记的始末,表明修史乃是家族传统赋予自己的使
10、命,是时代的要求,暗示了自己要以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精神来写史记。 文本深读1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_答案(1)时代的因素:依据文章第9段壶遂的话,第10段司马迁的话以及第12段史记产生的条件可知,当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学术发展较快。(2)家族的影响:史官世家赋予司马迁的使命感、责任感,先祖多方面的才艺对司马迁的熏陶。(3)自身的努力:依据文章第4段可知,司马迁自幼攻读古代典籍,青年时期的两次游历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4)前人的表率作用:孔子作春秋奖善惩恶给了他启迪,在自己遭受挫折的时候,屈原、左丘明等人“述往事,思来者”,最终能“扬名于后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507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