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练习:散文部分 第4单元 如真似幻的梦境 素质升级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其中()。然而即使这件浑然天成的作品,其_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情致。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
2、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失衡乃至不惜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情感显得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_。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A行云流水韵味悠然自得阻滞B挥洒自如韵味安然自若阻隔C行云流水意蕴安然自若阻滞D挥洒自如意蕴悠然自得阻隔【解析】行云流水,意思是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挥洒自如,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根据语境应该是说苏轼的书法写得自然不受约束,用“行云流水”。韵味,含蓄的意味、情趣风味;意蕴,含义。根据语境并非说书法或文章的“含义”,而是
3、情趣风味,应该填“韵味”。安然自若,意思就是很镇静像平常一样,一般用来形容一种良好的心态,常用在遇乱不惊的状态下;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根据后语境“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与其照应的自然是“悠然自得”。阻隔,两地之间隔绝,难以往来;阻滞,阻碍滞留。根据前语境“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最后一空与“流畅”相照应,选择“阻滞”更好。故选A。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A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安排等,毫无做作之态。B力度轻重的控制,节奏缓急的安排与字体大小的变换等,毫无做作之态。C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安排节奏的缓急等,毫
4、无做作之态。D在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缓急的安排等,毫无做作之态。【解析】根据语序规律,排除B项,先说“力度”不符合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根据语法规则排除D项,残缺与介词“在”搭配的中心词“方面”。根据结构特点排除C项,“力度轻重”是主谓结构,不能与并列部分的“安排节奏”照应,“安排节奏”是动宾结构,可见C项结构混乱。故选A。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A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在内容中也鲜明可感。B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中
5、也每每可见。C这不仅在诗的内容、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中也每每可见。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解析】根据上文“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可知首先或直接、主要依靠“内容”,排除A项。根据后语境的标点“;”,可知并列的句子排序规则应该大体一致,再看后语境“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章法”是放在最后的,据此排除B、C两项。故选D。4下面是四个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不得体的一
6、项是(C)A这次校庆承蒙贵集团慷慨解囊,热情鼎力相助,取得圆满成功。他日有托,本人定当投桃报李,全力相助。B这本古籍是我的恩师惠赠给我的,我现在把它敬赠给你,希望你能有所得。C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D我们家家教很严,家父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解析】“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辞,只能对己,句中却把它用在“陈教授”身上,犯了“谦辞敬用”的错误。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某些特点是由语言文字决定的。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单音节
7、文字,一般地说,每一符号都单独包含音、形、义三要素。在汉语的文句中,单词不因词性、时态而发生变化,作为词而存在的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并不被完整的句子“吞没”,仍然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汉语文句的语法也并不是十分严密的,一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不仅需要通过语法惯例和规则来理解同时也需要通过对若干单词所形成的意象集合来体会。这种语言用于表达复杂的逻辑思维时会有较多的困难,但用于表现诗化的印象、联想,用于包容歧义和暗示却十分合适。而汉字的单音节特征又使得汉语作品很容易写得音节整齐而匀称,并便于对偶的形成,再加以适当的押韵,文句更富于美感。所以,不仅仅是诗歌,在先秦各类著作中,如易经老子庄子荀子等等,都有广
8、泛运用韵文的情况,那种不怎么严格、看上去似乎是自然形成的对偶句也颇为多见。这种现象的形成,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诵的需要这在书写不便的上古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意义,但不能说这里没有追求语言形式美感的心理因素存在。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在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诗经所收作品,时间和地域跨度都很大,但几乎全都是使用整齐的四言句式,这无疑是人为修饰的结果。这一现象或许与当时使用的音乐的特点有关,但考察后世入乐之作的一般情况,可以发现句式不齐也并不一定妨碍文字与乐曲的配合,所以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在写作或者改定那些作品的人看来,诗歌需要有某种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一般文章的特殊形式。而追求形式的精致,后来成
9、为古典诗歌十分突出的特点。对于语言形式美感的追求,更有一种泛化的倾向,这不仅显示在介乎诗文之间的特殊文体赋中,表现在骈体文中,许多散文在韵律、节奏方面也有精致的讲究。综上所述,可以说汉语总体上是一种诗性特征十分强烈的语言。而语言并不只是思维的工具。人所知道的、人所能理解的世界就是人能够用语言描述出的世界;一种语言的特点直接显示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思维与心理结构。所以,尽管中国文化很早就脱离了神话的笼罩,但汉语的上述特点却证明,在日常的生活里,人们仍然保留着很多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具象性的感受、暗示的诱导、活跃而无定则的联想等等精神现象,对人们理解世界与人生的活动一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而文学
10、尤其是诗歌在中国古人的精神生活中显得特别重要,显然有着非常深层的原因。(摘编自骆玉明简明中国文学史)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带有象形意味的字具有直接指示意象的功能,虽作为词而存在,但不会被完整句子“吞没”。B汉语作品容易写得音节整齐匀称,便于使用对偶句式,这些都与汉字的单音节特征有关。C上古时代书写不便,记诵变得非常重要,因而先秦不少典籍中都广泛用韵,对偶句也多见。D不仅赋和骈体文追求语言形式的美感,许多散文也如此,体现在韵律、节奏方面的精致讲究上。【解析】C项,“记诵变得非常重要”说法绝对,原文是“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诵的需要”,“当是”带有揣测意味,选项的表述则
11、过于肯定。此外,以偏概全,文中为“最初当是缘于易于记诵的需要”“但不能说这里没有追求语言形式美感的心理因素存在”。故选C。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概括文章主旨,分述部分以并列结构从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B文章运用“单词”“词性”“时态”等原属西方语言学的概念,不无中、西语言对比之意。C文章举诗经几乎全是四言句的例子,证明了中国诗歌很早就开始寻求明显的形式特征。D文章多处出现“当是”“或许”“恐怕”等词语,体现了论述文注重语言的严密性的特点。【解析】A项,“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分析有误,据第一段和第五段开头“综上所述”,可知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12、。另外,“并列结构”错,分述部分不是并列结构。故选A。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语言文字决定了文学的某些特点,由此可知,语言学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会特别强。B汉语不大适合表达复杂的逻辑思维,因此,有必要对汉语的字、词乃至语法进行改造。C人们在日常生活里仍保留着很多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这对于诗歌的复兴大有裨益。D了解了汉语的主要特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人思维习惯以及本国文学的认识和理解。【解析】A项,“语言学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会特别强”观点牵强,语言学家对语言现象异常敏感,对语言特征及语言规律理解很深,但不一定长于文学鉴赏。文学固然是语言的艺术,但文学与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
13、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B项,“有必要对汉语的字、词乃至语法进行改造”失之武断,“语言并不只是思维的工具”,而且语言的演化是渐进的,人为的“改造”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C项,“对于诗歌的复兴大有裨益”夸大其词,“偏向于诗性的思维习惯”与“诗歌的复兴”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D。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
14、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
15、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逄,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
16、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减)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17、)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在西汉汉文帝前,指墨、劓、刖、宫、大辟;隋唐之后,则指笞、杖、徙、流、斩。【解析】“斩”错,应为“死”。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
18、,李斯功不可没。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C李斯的位高权重让赵高畏惧,赵高诬陷他致使李斯被捕入狱。李斯叹惜三位效忠昏君而死的名臣,比照后,觉得自己死得合乎情理。D李斯被判腰折,跟他的次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次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已。【解析】“为寿”在此文里,只是“敬酒庆贺”之意,不指“庆生”。第卷(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译文: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
19、听从我的意见,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依祸转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2)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译文: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李斯的案件,惩处李斯,追究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全部拘捕了宗族宾客。【参考译文】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
20、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然而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余儿子没有跟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740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