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三语文(上)《悼念一棵枫树》课件(42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悼念一棵枫树
- 资源描述:
-
1、牛汉牛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感受诗歌中的意象,在此基础上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过程与方法领会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作品,体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哲理性思考。走进作者牛汉1923年生,原名史成汉,曾用名谷风。远祖系蒙古族,祖先是元王朝一个叫突兀儿的将军,元亡改姓史。牛汉生于山西定襄县西关。父亲曾在北大旁听,母亲曾拿刀杀向强占自家土地的阎锡山。牛汉13岁加入了“牺牲报国同盟会”,宣传抗战。16岁参加全省会考拔头筹。17岁加入“海星诗社”发表500行诗剧智慧的悲哀,之前发表了草原牧歌;19岁时(1942)年发表长诗鄂尔多斯草原。1942年全省高中会考第2名,1943年进入西北大学攻读俄
2、文专业。从事地下工作也从事诗歌创作。后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诗歌散文组组长,扶持了一大批文学新人。1955年因胡风一案被捕审查,七十年代初在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期间继续写诗。1980年复出。作品有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诗论有学诗手记,有诗集彩色的生活被列入了“七月诗丛”,因此作者被称为“七月”诗人。写作背景:“文革”期间,诗人受胡风案株连,被囚禁。这一时期,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这些作品“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痛苦而崇高的精神面貌”。悼念一棵枫树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知识积累掌握下列生字:哆嗦(du suo)浓郁(y)粗犷(gung)苦涩(s)贮蓄(zh)荆棘(jng j)簌(s)
3、凝固(nng)整体感知这是一首悼亡诗。不过这首诗的悼念对象有点特殊,它不是人,而是一棵被伐倒的枫树。一棵高大、挺直的枫树,在依然枝叶青翠的时候被伐倒了,村庄和山野都听到了它倒下的声音,周围的房屋、树木、花鸟、小船都因此颤颤地哆嗦起来。诗一开始所描绘的情景,就包含了诗人对枫树命运和遭遇的真切同情。但到此为止,它还停留在一般悼亡诗的境界,诗人和枫树之间的交流还没有建立起来。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在这个境界上再翻出一层,不仅让我们看到枫树外表的高大、挺直,枝叶的青翠,还引导我们进一步深入到枫树生命的内部,发现它气息的芬芳枫树倒下了,却使整个山野和村庄飘忽着浓郁的清香。没想到在它那灰暗粗犷、发着苦
4、涩气息的表皮下,储蓄了“这么多的芬芳”正是这芬芳使它看上去比它站立的时候,“还要雄伟和美丽”。随着诗歌对枫树的这种内在生命的揭示,诗中的感情也得到了深化。在诗人的眼中,叶片上明亮的露水就成了“亿万只含泪的眼睛”,一圈圈年轮成了一圈圈“凝固的泪珠”,成了枫树生命中“还没有死亡的血球”。由此一步步把诗歌推向了情感的高潮:“村边的山丘/缩小了许多/仿佛低下了头颅/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至此,诗歌被赋予了一种崇高的悲剧性力量。应该说,这样一种力量只有大地才能与之相称,也只有大地才能容纳。这就是在这首诗的最后一行要出现大地形象的原因,它在此处出现可谓恰如其分像一个巨大的秤砣,
5、稳稳地将诗压住。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可以说是含蓄蕴藉的。诗中包含的感情非常深厚沉痛,但在表现上却十分克制。对摧折枫树的那种邪恶力量,诗人在感情上十分憎恶,但通篇却找不出一个谴责的字眼。但是,诗人的悲愤和谴责却弥漫于诗行之间,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这种效果的获得也要归功于诗人对枫树内在生命的发掘诗人对枫树内在生命表现得越充分,越能感染读者,这种谴责的力量也就越大。牛汉是一位性情豪爽、为人耿直的诗人。1955年因受胡风案株连,长期遭受迫害。所以,这首诗中枫树的高大、挺直和不幸遭遇,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一个写照。这首诗写于1973年。这个写作时间不禁使我们联想到“文革”期间无数遭受迫害的正直的知识分子
6、,他们中也不乏像诗中的枫树一样,在依然枝叶青翠之时倒下的。作者的朋友、诗人阿垅就在文革第二年含冤去世。因此,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一定有很多感触和联想。所以,这首诗也可以说是为悼念那些在“文革”中含冤去世的知识分子而作的。枫树就是诗人为内心的感情找到的一个恰当的形象。从形式上说,这是一首自由诗,每节的行数从一行到九行不等,每行字数长短不一,也没有固定的押韵格式。但是全诗却有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般的效果。这是由于作者通过ang、eng、ong、ing等几个韵脚不规则的重复,制造了一种内在的押韵效果,它一方面为诗中悲伤、惋惜的情绪找到了声音上的依托,又避免了完全无韵可能造成的文体涣散。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习题课件:第六单元双休作业(12) (共11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