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五中九年级语文下册 5.18《孟子两章》课件1 新人教版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两章 湖北省襄阳五中九年级语文下册 5.18孟子两章课件1 新人教版 湖北省 襄阳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5.18 孟子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孟子两章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作品简介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其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释重点字词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3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4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6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7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0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3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4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池非不深也3、兵革非不坚利也4、委而去之5、人和6、域民7、固国8、威天下9、寡助之至 10、亲戚畔之11、亲戚畔之代词,这(就是)护城河武器装备,兵:兵器 革:甲衣委:放弃委:放弃去:离开去:离开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界限,这里意思是限
3、制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巩固威慑到通“叛”,背叛他,指寡助之君利利:锋利锋利一、解释一词多义: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牒为械三里之城环而攻之而不胜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以:凭借,靠以:把。用之:的之:代词,它之:到利:有利利:锐利课堂反馈练习: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亲戚畔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何陋之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动词:到、去动词:到、去宾语前置标志,无义宾语前置标志,无义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独立性,无义代词:它,指代驴子代词:它,指代驴子123456 久之
4、,目似瞑语气助词,无义语气助词,无义一词多义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中心论点提出来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使用什么论证方法?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后面的内容?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攻城:守方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人和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分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进攻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防御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战争中需要“人和”治国需要“人和”结论 得道者多助顺之失道
5、者寡助畔之论证施行“仁政”(对比论证)(举例论证(举例论证)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由此逐层展开,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作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然后由战争中的“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结论,阐明了“人和”的实质,即“多助”“天下顺之”;最后把“多助”与“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小结(1)用双重否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