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春市 长春 外国语学校 2018 2019 学年 语文 下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书院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书院这个名词成为私人讲学的代表,是从朱熹开始的,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从唐末到 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1000多年。一个制度能维持这么久,那么它的贡献也就可想而知了。 “私人讲学”这四个字其实是一个很现代的名词。因为在传统中国,公私的分别并不像现代这么清楚。唐末社会崩溃,世家大族早已陵夷,中央政令不行,原有的庙学教育也跟着衰落不振,于是便有了私人创办家族学校之举。其实私人教学,至少源始于孔子,但以家族之力
2、来创办学校,招收学生,延聘师儒,却是以前少有的事。 从传统教育的立场来说,私人兴学不外是在官学崩溃的时候,模仿其体制和规模,继续其功用,并没有取代官学的意思或目的。这样的私人教育当然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 但是在发扬儒家的“为己之学”或宋明理想的思想方面,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讲学的风气以及制度化当然要归功于书院,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往往依附书院而发扬光大。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十分光辉的发展。西洋中古学术的发展往往依附于大学,迨文艺复兴,则“学院”兴起,日渐取代大学。而到了启蒙时代,沙龙更成了新思想的温床。可见学术的发达往往和思想家荟萃的场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言
3、之,书院是宋明以来儒学发达的制度上的保姆。 政府对于书院所扮演的角色当然是很清楚的,因此有数次毁灭书院的纪录。也因此作为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得以发展出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它继续不断更新,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我们对东林书院和它所代表的实践精神的神往,无非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理想。唯其独立而有尊严,唯其尊严而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书院在各地发展的过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不断地和地方既有文化特色产生交流。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先此当然有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但中国疆土自元以来,扩张得特别快,再加上外族入主中国,所以在整合各种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过程里,教育扮
4、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 总之,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从宋元以来,替中国维持它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命脉的实在是这种文化上的弹性和教育、思想上的包容性。书院至少在充分官学化以前是这种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 (摘编自朱汉民李弘祺主编中国书院)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制度如果能维持长久,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贡献,持续了1000多年的书院教育,其贡献也一定不会小。B. 私人创办家族学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政治等影响外,还跟教育自身的衰落不振有一定的关系。C. 在传统中国,公私分别并不清楚,私人教学,至少起始于
5、孔子,但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却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D. 书院作为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在发扬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书院也是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荟萃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宋明以来儒家学术的发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B. 西方中古学术的发展历程,不同于中国的形式,而是从大学到“学院”,到了启蒙时代,很多新思想则来自于沙龙。C. 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这种角色有时不被政府所接纳,因而也会招来官方打压。D. 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早在宋代以前就出现,从宋代开始,学术地理得以继续
6、保持,这有力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整合。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院机构和书院制度,不是自古就有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私人教学的现象则远比书院机构出现得早。B. 中国古代的私人教育,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在体制、规模和功用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官学色彩。C. 作为官学教育的辅助,书院慢慢发展出特立独行的性格,能代表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思想,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D. 在舍弃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书院教育依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并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成为中国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答案】1. C 2. D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关
7、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C项,原文表述是:“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可知,不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而是“唐代以前没有的事”。【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要求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章信息能力。D项,原文表述是:“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可见,“学术地理得以继续保持”的表述有误。【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要求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D项,原文表述“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
8、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可见书院教育并不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比如本题D项,原文表述“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可见书院教育并不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野外理发处丰子恺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
9、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我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图画来。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有时微嫌左右两旁空地太多或太少,我便自己变更枕头的放处,以适应他们的变动,而求船窗中的妥帖的构图。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故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被剃者端坐中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但我看来,适得其反: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因为在姿势上,剃头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被剃者不管是谁,都垂头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纯粹用感觉来看,
10、剃头这景象中,似觉只有剃头司务一个人;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因为他无声无息,呆若木鸡;全身用白布包裹,只留出毛毛草草的一个头,而这头又被操纵在剃头司务之手,全无自主之权。独有被剃头的人一声不响,绝对服从地把头让给别人弄。因为我在船窗中眺望岸上剃头的景象,在感觉上但见一个人的活动,而不觉得其为两个人的勾当。我很同情这被剃者:那剃头司务不管耳、目、口、鼻,处处给他抹上水,涂上肥皂,弄得他淋漓满头;拨他的下巴,他只得仰起头来;拉他的耳朵,他只得旋转头去。这种身体的不自由之苦,在照相馆的镜头前面只吃数秒钟,犹可忍也;但在剃头司务手下要吃个把钟头,实在是人情所难堪的!我们岸上这位被剃头者,耐力格外
11、强:他的身体常常为了适应剃头司务的工作而转侧倾斜,甚至身体的重心越出他所坐的凳子之外,还是勉力支撑。我躺在船里观看,代他感觉非常的吃力。人在被剃头的时候,暂时失却了人生的自由,而做了被人玩弄的傀儡。我想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起身取出速写簿,拿了铅笔等候着。等到妥帖的位置出现,便写了一幅,放在船中的小桌子上,自己批评且修改。这被剃头者全身蒙着白布,肢体不分,好似一个雪菩萨。幸而白布下端的左边露出凳子的脚,调剂了这一大块空白的寂寞。又全靠这凳脚与右边的剃头担子相对照,稳固了全图的基础。凳脚原来只露一只,为了它在图中具有上述的两大效用,我擅自把两脚都画出了。我又在凳脚的旁边,白布的下端,擅自添上
12、一朵墨,当作被剃头者的黑裤的露出部分。我以为有了这一朵墨,白布愈加显见其白;剃头司务的鞋子的黑在画的下端不致孤独。而为全图的主眼的一大块黑色剃头司务的背心亦得分布其同类色于画的左下角,可以增进全图的统调。船主人给十个铜板与小杂货店,向他们屋后的地上采了一篮豌豆来,现在已经煮熟,送进一盘来给我吃。看见我正在热心地弄画,便放了盘子来看。“啊,画了一副剃头担!”他说:“小杂货店后面的街上有许多花样:捉牙虫的、测字的、旋糖的,还有打拳头卖膏药的我刚才去采豆时从篱笆间望见,花样很多,明天去画!”我未及回答,在我背后的小洞门中探头出来看画的船主妇接着说:“先生,我们明天开到南浔去,那里有许多花园,去描花园
13、景致!”她这话使我想起船舱里挂着一张照相:那照相里所摄取的,是一株盘曲离奇的大树,树下的栏杆上靠着一个姿态娴雅而装束楚楚的女子,好像一位贵妇人;但从相貌上可以辨明她是我们的船主妇。大概这就是她所爱好的花园景致,所以她把自己盛妆了加入在里头,拍这一张照来挂在船舱里的。我很同情她的一片苦心。世间颇有以为凡画必须优美华丽的人,以为只有风、花、雪、月、朱栏、长廊、美人、名士是画的题材。我们这船主妇可说是这种人的代表。我吃着豌豆和这船家夫妇俩谈了些闲话,他们就回船艄去做夜饭。(有删节)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丰子恺是集文人与画家于一身的儒者,文章“文中有画”,描
14、绘了理发司务的理发技艺和过程,显示了作者迥乎寻常的眼光。B. 文章取材于生活中的凡常之人、凡常之物,如写生一般,将这些凡常的人和事,通过文字呈现在我们面前,给人历历在目之感。C. 作者把“船窗”当作“画框”,置身于剃头司务的生活中,近距离观察,通过极其平凡的画面,表现出非同一般的生活哲理。D. 文章语言明快朴实,幽默隽永,视角独特,简单的故事中充满了童真,充满了禅意,充满了生活情趣,更充满了真性情。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6. 本文运用对比手法来结构文章,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答案】4. C 5. 在理发时,无论贵贱,都会失去自由,任由人摆布。在生活中,低贱的人物也会有
15、机会摆布别人,高贵的人也会有被别人支配的时候。 6. 剃者与被剃者的对比,以被剃者的呆木来表现剃者的技艺,揭示了生活之理。“我”与船主妇艺术观的对比,以船主妇的“优美华丽”的审美观突出了“我”的“质朴”、生活化的审美艺术观,揭示出艺术之理。(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C项,“置身于剃头司务的生活中”错误,从第三段可看出作者并没有“置身于剃头司务的生活中”,而是从远处客观地观
16、察人物,客观地描写人物和事件。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其字面含义和在语境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句和修辞手法加以理解。理解句子本意时,抓住关键词“失却人生的自由”“傀儡”,即不能自主、受人操纵、任人摆布。深层含义应从理发师和被理发者两个角度思考,由上文“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而这头又被操纵在剃头司务之手,全无自主之权。独有被剃头的人一声不响,绝对服从地把头让给别人弄。”可看出无论什么人都有摆布别人和被别人摆布的时候;理发如此,生活中也
17、如此。【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题目要求,明确考查手法,然后结合考查手法的特点,从文本中找到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即可,注意分析要做到全面、具体。本文运用了两组对比来结构全篇。第一组对比从第三段中可看出,“剃头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而“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因为他无声无息,呆若木鸡”,从这里可看出是将剃者与被剃者对比,揭示了生活中的道理。第二组对比可从第三段中“为了它在图中具有上述的两大效用,我擅自把两脚都画出了。我又在凳脚的旁边,白布的下端,擅自添上一朵墨,当作被剃头者的黑裤的露出部分”和第四段“世间颇有以为凡画必须优美华丽的人,
18、以为只有风、花、雪、月、朱栏、长廊、美人、名士是画的题材。我们这船主妇可说是这种人的代表”处看出,是有关“我”和船娘在绘画上的不同观点,揭示出的是艺术上的道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秦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
19、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
20、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相关链接:相传项橐七岁时就曾难倒过孔子;武安君:白起,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应
21、侯:范雎,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秦国宰相,因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7. 下列断句正确一项的是( )A.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B.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C.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D.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8.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2、)A. “上卿”是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后,被赵王拜为上卿。B. “乘”,量词,古时一车五马为一乘。乘车驾五马,所以,“乘”有时作为“五”的代称。C.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此文是将爵位赐给甘罗。D. “质”或“质子”,两国交往,各派世子或宗室子弟留居对方作为保证。9.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的是 ( )A. 秦始皇派遣张唐到燕国去任相国,但张唐曾带兵攻打过赵国,他觉得赵国一定会怨恨自己,对自己不利,所以以此为借口推托。B. 张唐不敢去,吕不韦虽然心里不快,但也没有办法勉强他,结果年仅十二岁的甘罗看出了吕不韦
23、的心事,主动请求去说服张唐。C. 甘罗用武安君白起得罪了吕不韦,结果被吕不韦逼死的例子警告张唐,如果他不听吕不韦的话,只能是死路一条。D. 甘罗在出使赵国时,仔细分析了秦、赵、燕之间的关系,成功地劝说赵王割给秦国五座城池,后来秦国还不费吹灰之力就又取得了原属燕国的十一座城池。10.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答案】7. B 8. B 9. C 10. (1)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到燕国任相而(您)却执意不肯去,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2)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
24、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本题可运用排除法快速选出正确答案。第一个“然”表转折,故在“然”前停顿,可排除AC两项;“方秦之强时”是时间状语,故应在“时”后停顿,排除D项。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
25、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乘,量词,古时一车五马为一乘。”错误,古时一乘为四马。故选B项。【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归纳主要信息,然后仔细分析选项与原文的差别。C项 ,“武安君白起得罪了吕不韦”错误,由“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可知,白起得罪的不是吕不韦,而是应侯范雎。故选C。【10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应当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把握文言句子里面的重点词汇和特殊句式。关键词:(1)句中,“自请”,亲自请;“相”,任相;“所死处”,死在什么地方;(2)句中,“赍”,
26、诚送给;“归”,送回;“与”,帮助。【点睛】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 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
27、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译文: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奉事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燕国任相,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百里方圆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
28、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192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