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作业: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宋散文选读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第12课一、基础积累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生者得致其严严:威严B皆务勒铭以夸后世勒:约束C有名侈于实侈:奢费D辨之不惑,议之不徇徇:徇私【答案】DA项,严:尊敬。B项,勒:刻。C项,侈:过分,超出。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B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C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D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答案】CA项,古义:因此。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B项,古义:泛指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C项,往往:常常,古今同义。D项,古义:两次。今义:动作再次发生。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
2、是()A而善人喜于见传B惧后世之不知C非近乎史,其将安近D则人情之所不得【答案】AA项,被动句。B项,是“不知后世”。C项,是“近安”。D项,是“不得人情”。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
3、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
4、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于众人则能辨焉于是余有叹焉B惧后世之不知石之铿然有声者C皆务勒铭以夸后世夫夷以近,则游者众D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答案】AA项,均为句末语气词。B项,第一个“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
5、是助词,起定语后置的作用。C项,第一个“以”是连词,来、用来;第二个“以”是连词,并且。D项,第一个“其”是代词,他们的;第二个“其”是语气副词,表示期望语气。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B至于通材达识C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D则人情之所不得【答案】A古义:建立功业。今义: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论述了“铭志”与“史传”的不同特点,目的是区别二者的不同,给后代写铭志者以指导和警示。B文章阐述了“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是近世铭志不能行世而传后的缘故。C本文笔法纡徐百折,
6、跌宕多姿;吞吐抑扬,极尽腾挪。形成了舒展自如、婉丽从容的风格。D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不仅表达了对欧阳舍人的感激之情,而且论述了为文要“公与是”的观点,论证严密有力。【答案】A“给后代写铭志者以指导和警示”错,应该是为了说明铭志有警劝之道,义近于史。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答案】(碑铭)警戒劝勉的意义,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别的什么相近吗?(2)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答案】后代要写碑铭的人,往往要了解作者是什么样的人。(3)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答案】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879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四年级下语文课件-21 爬山 语文S版(共24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