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墙上的斑点 (二)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小说欣赏
- 资源描述:
-
1、墙上的斑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2、体会作者在意识流动中所蕴涵的对生命、现实、文学以及体制与观念的深沉思考。3、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教学设想1、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首先的难重点,尤其是其中流露出的思想内容;课文基本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是又一个难点2、对联想方法的把握和材料的选取是要深入研究的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1分钟30秒)现代主义文学有很多流派,比如,表现主义、荒诞派、魔缓现实主义等,我们今天这节课主要是赏析一下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幻灯)请大家看一下,对于这样一个墙上的斑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把它写成一篇小说的呢,想一想意识流小说和传统小说有什
2、么不同。 (二),介绍作者:(1分钟) (幻灯)墙上的斑点作者是弗吉尼亚.伍尔夫。那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英国现代着名的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家,她对现代小说,特别是意识流小说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弗吉尼亚?伍尔夫精神非常脆弱,多次发作精神分裂症,最后在1941年,投河自尽。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前为世人创作了一部部不朽的着作,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还是一个着名的女权主义者。她的思想体现在她的作品中。她的意识流代表作主要是: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等。(三)简介意识流小说(2分钟30秒)什么是意识流,意识,头脑对客观现象的反映,包括回忆、幻想、思想、各种感觉、印象,“意识流”是心理学
3、家提出来的,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人的思想或感觉的持续流动。后来文学评论家借用这个词形容现代小说中模仿“意识流”这一过程的创作流派。意识流小说家否定否定生活的客观性和现实性,认为现实生活是表面的,而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引起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不可界说的内在精神”则是真实的,因此他们强调“内心真实”,展现的是人们的内在精神,从而折射现实生活。这一方面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时代的产物。意识流小说的兴起归于社会的演变和时代的变迁。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在一个动荡不安、矛盾激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遭到极大的破坏,人们的自尊与自信每况愈下,而人的孤独感和异化感却与
4、日剧增,英美意识流小说的一个最根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着重表现西方人的复杂心态与悲观情绪,从而折射出社会生活的现实。 (四)代表作家:代表作家除了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外,还有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尔兰的乔伊斯和美国的福克纳: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代表作,同学们课后有兴趣可以翻阅。马赛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追忆似水年华(19131927) 詹姆斯?乔依斯(James Joyce)尤利西斯(1922)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喧嚣与骚动(1929) (五)分析课文(三十五分钟)1,墙上的斑点是伍尔夫创作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它描写了主人公从看到墙上有一个斑点而引
5、发的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作者通过描述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况,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者篇小说,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么两个问题。(并且做出标记)(十分钟)思考1:小说对“墙上的斑点”有几次推测。每次产生了什么联想?思考2:“墙上的斑点”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思考1,请同学们回答,每回答一次可点击一次。(可以在同学们回答之后展示) 1),确定哪一天看到斑点冬天炉火、城堡红旗、红色骑士骑马上山坡2)、好像是钉子的痕迹贵妇人肖像画、以前房主、铁路郊外别墅3)、太大太圆,又不像钉子 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遗失的东西、生活的快速、来世4)、可能是玫瑰花瓣特洛伊
6、城、莎士比亚、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伦敦的周日、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5)、凸出在墙上 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学者6)、像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树、树的生存3,思考2:“墙上的斑点”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A,这一斑点是蜗牛或别的什么,在小说中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客观事物“蜗牛”充当了“我”意识转向的契机(结),使得“我”把表面上那些互不相关的零碎的思绪连成一体。B,以一个原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的,这是伍尔夫小说的独特的结构形式,课文中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在结构上是作者引导读者进入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支点。作品的所有线索都,严谨有序,作者的联想从“斑点”出发,展开叙述,再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164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秋(新人教部编版)(毕节专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习题课件:专题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共16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