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类型2022届高中数学 微专题45 均值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42302
  • 上传时间:2025-11-21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334.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届高中数学 微专题45 均值不等式练习含解析 2022 高中数学 专题 45 均值 不等式 练习 解析
    资源描述:

    1、微专题45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一、基础知识:1、高中阶段涉及的几个平均数:设 (1)调和平均数: (2)几何平均数: (3)代数平均数: (4)平方平均数:2、均值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均为: 特别的,当时,即基本不等式3、基本不等式的几个变形:(1):多用在求和式的最小值且涉及求和的项存在乘积为定值的情况(2):多用在求乘积式的最大值且涉及乘积的项存在和为定值的情况(3),本公式虽然可由基本不等式推出,但本身化成完全平方式也可证明,要注意此不等式的适用范围4、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遵循的原则:“一正二定三等”(1)正:使用均值不等式所涉及的项必须为正数,如果有负数则考虑变形或使用其它方法(

    2、2)定: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变形后的一侧不能还含有核心变量,例如:当求的最小值。此时若直接使用均值不等式,则,右侧依然含有,则无法找到最值。 求和的式子乘积为定值。例如:上式中为了乘积消掉,则要将拆为两个,则 乘积的式子和为定值,例如,求的最大值。则考虑变积为和后保证能够消掉,所以(3)等:若能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最值,则要保证等号成立,要注意以下两点: 若求最值的过程中多次使用均值不等式,则均值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必须能够同时成立(彼此不冲突) 若涉及的变量有初始范围要求,则使用均值不等式后要解出等号成立时变量的值,并验证是否符合初始范围。5、常见求最值的题目类型(1)构造乘积与和为定值的

    3、情况,如上面所举的两个例子(2)已知(为常数),求的最值,此类问题的特点在于已知条件中变量位于分子(或分母)位置上,所求表达式变量的位置恰好相反,位于分母(或分子)上,则可利用常数“1”将已知与所求进行相乘,从而得到常数项与互为倒数的两项,然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例如:已知,求的最小值解: (3)运用均值不等式将方程转为所求式子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解:例如:已知,求的最小值解: 所以即,可解得,即注:此类问题还可以通过消元求解:,在代入到所求表达式求出最值即可,但要注意的范围由承担,所以 二、典型例题:例1:设,求函数的最小值为_思路:考虑将分式进行分离常数,使用均值不等式可得:,等号成立

    4、条件为,所以最小值为 答案: 例2:已知,且,则的最大值是_思路:本题观察到所求与的联系,从而想到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即,代入方程中可得:,解得:,所以最大值为4答案:4例3:已知实数,若,且,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思路:本题可以直接代入消元解决,但运算较繁琐。考虑对所求表达式先变形再求值,可用分离常数法将分式进行简化。,结合分母可将条件,变形为,进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出最值解:,即的最小值为答案:A例4:已知正实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思路:本题所求表达式刚好在条件中有所体现,所以考虑将视为一个整体,将等式中的项往的形式进行构造,而可以利用均值不等式化积为和,从而将

    5、方程变形为关于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解: 方程变形为: 解得:答案:的最小值为例5:已知,则的最小值为_思路一:所求表达式为和式,故考虑构造乘积为定值以便于利用均值不等式,分母为,所以可将构造为,从而三项使用均值不等式即可求出最小值:思路二:观察到表达式中分式的分母,可想到作和可以消去,可得,从而,设,可从函数角度求得最小值(利用导数),也可继续构造成乘积为定值:答案:3小炼有话说:(1)和式中含有分式,则在使用均值不等式时要关注分式分母的特点,并在变形的过程中倾向于各项乘积时能消去变量,从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2)思路二体现了均值不等式的一个作用,即消元(3)在思路二中连续使用两次均值不等式

    6、,若能取得最值,则需要两次等号成立的条件不冲突。所以多次使用均值不等式时要注意对等号成立条件的检验例6:设二次函数的值域为,则的最大值为_思路:由二次函数的值域可判定,且,从而利用定值化简所求表达式:,则只需确定的范围即可求出的最值。由均值不等式可得:,进而解出最值解:二次函数的值域为答案:例7:已知,则的最大值是_思路:本题变量个数较多且不易消元,考虑利用均值不等式进行化简,要求得最值则需要分子与分母能够将变量消掉,观察分子为均含,故考虑将分母中的拆分与搭配,即,而,所以答案:小炼有话说:本题在拆分时还有一个细节,因为分子的系数相同,所以要想分子分母消去变量,则分母中也要相同,从而在拆分的时

    7、候要平均地进行拆分(因为系数也相同)。所以利用均值不等式消元要善于调整系数,使之达到消去变量的目的。例8:已知正实数满足,若对任意满足条件的,都有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思路:首先对恒成立不等式可进行参变分离,。进而只需求得的最小值。将视为一个整体,将中的利用均值不等式换成,然后解出的范围再求最小值即可解: 解得:或(舍) (在时取得)例9:已知,则的最小值是_思路:观察到所求的两项中部分互为倒数,所以想到利用均值不等式构造乘积为定值,所以结合第二项的分母变形的分子。因为,所以,则,所以原式,因为要求得最小值,所以时,故最小值为答案:小炼有话说:本题考验学生对表达式特点的观察能力,其中两项

    8、的互为倒数为突破口,从而联想到均值不等式,在变形时才会奔着分子分母向消出定值的方向进行构造例10:已知,且是常数,又的最小值是,则_思路:条件中有,且有,进而联想到求最小值的过程中达到的最值条件与相关:,即的最小值为,所以,解得,所以答案:7三、历年好题精选1、(2016,天津河西一模)如图所示,在中,点在线段上,设,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2、(2016,南昌二中四月考)已知都是负实数,则的最小值是( )A. B. C. D. 3、(2016,重庆万州二中)已知为正实数,且,则的最小值为_4、(扬州市2016届高三上期末)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_5、已知正项等比数列满足,若存在

    9、两项,使得,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不存在6、设,为坐标原点。若三点共线,则的最小值是_7、已知,且,则的最大值是( )A. B. C. D. 8、设,若,则的最大值为 9、已知,且,则的最小值是 习题答案:1、答案:D解析:,因为三点共线,所以,根据所求表达式构造等式为,所以有:,由均值不等式可得:,所以2、答案:B解析: 是正实数3、答案:解析: 4、答案:3解析: 或 5、答案:A解析:解得:或(舍) 而下面验证等号成立条件:解得:所以等号成立,的最小值为注:本题要注意到,在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小值的过程中有可能等号成立的条件不满足。所以在变量范围比较特殊时,要注意验证等号成立条件6、答案:解析:三点共线 7、答案:A解析: 8、答案:1解析: 9、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中数学 微专题45 均值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2302.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模拟题】.docx
  • 广东省金山一中等三校2012届高三5月考前模拟测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doc广东省金山一中等三校2012届高三5月考前模拟测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doc
  • 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九章 第二节 排列与组合 WORD版含解析.doc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九章 第二节 排列与组合 WORD版含解析.doc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巩固】.docx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实用】.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实用】.docx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完整版】.docx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夺分金卷】.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夺分金卷】.docx
  • 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九章 第一节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WORD版含解析.doc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九章 第一节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WORD版含解析.doc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基础题】.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基础题】.docx
  • 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三章 第四节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三章 第四节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
  • 广东省重点中学2022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广东省重点中学2022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
  • 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三章 第六节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WORD版含解析.doc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三章 第六节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WORD版含解析.doc
  • 广东省重点中学2022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docx广东省重点中学2022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docx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培优b卷】.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培优b卷】.docx
  • 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三章 第五节 Y=ASIN(ΩX+Φ)的图像及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三章 第五节 Y=ASIN(ΩX+Φ)的图像及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培优a卷】.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培优a卷】.docx
  •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doc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无答案.doc
  • 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三章 第二节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WORD版含解析.doc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三章 第二节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及诱导公式 WORD版含解析.doc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名师推荐】.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名师推荐】.docx
  • 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WORD版含解析.doc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三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WORD版含解析.doc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典型题】.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典型题】.docx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b卷】.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b卷】.docx
  • 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三章 第七节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WORD版含解析.doc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三章 第七节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WORD版含解析.doc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a卷】.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a卷】.docx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ab卷.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ab卷.docx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docx
  • 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七章 第四节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七章 第四节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WORD版含解析.doc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完整答案(考点梳理).docx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附完整答案(考点梳理).docx
  • 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七章 第六节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WORD版含解析.doc2022届高考北师大版数学(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七章 第六节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WORD版含解析.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