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类型开放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53519
  • 上传时间:2025-11-22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2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开放 数学 课堂教学 培养 学生 创新 意识
    资源描述:

    1、开放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是相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而言的。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刻意减少“权威性”的指令成份,从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出发,抛弃抑制学生情感、认知与能力发展的条条框框,善于放手,机智应变,巧妙引导,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自觉能动地提出问题,多途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地解决问题,科学求实(类比、分析、归纳)地总结规律、愉悦生动地提高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学习个性和求异、求新、求奇的创新意识。一、开放教学思想,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课堂氛围心理学家罗杰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

    2、才能获得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从开放教学思想做起,把学生看作具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学习主体,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正视各自的知识基础、情感个性的特点和差异。课堂上,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呵护他们,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尊重他们,以寄予厚望的态度信任他们,以满腔的激情赞赏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觉到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师生互动、思维各异、感情共鸣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创造热情。实践证明: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绝非

    3、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不仅需要课下师生情感交流的积累,更需要课上师生心灵的碰撞。有经验的教师不仅注重课下与学生交心畅谈,而且在课堂上也努力让自己与孩子们融合在一起。当学生回答的问题较好时,他(她)会面带笑容地与学生握一握手;当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时,他(她)便以命名的方式加以肯定;当学生之间为讨论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时,他(她)会对胜方说:“感谢你们为全班同学带来的精彩!”,尔后又对败方说:“是你们让大家从错误中加深了对知识的正确理解,你们虽败犹荣!”从以上实例我们可以得出:开放教学思想,也不仅仅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更重要的应要把教师这份职业当作孜孜追求的事业,以热爱每一位天真无邪的孩子情怀,

    4、做好今生永恒的事业,体会春蚕做茧的内涵。唯有如此,融于“爱心”的教学思想开放,才能营造宽松、民主和揩的课堂氛围。二、开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素材“封闭性”的课堂教学,常常“依纲套本”地选择课堂教学内容,总认为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讲完,习题做完,课堂教学就“大功告成”。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已经感觉到,有些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呆板、乏味,缺乏“现实性、生活性、挑战性”。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教材的绝对性和权威性,采取“来者不拒”的教材使用方式,往往会使学生步入“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的学习歧途,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个性便会泯灭于乏味的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开放教学内容就

    5、是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组织和使用教材,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有数学价值的题材,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素材。如在教学五年制第十册(p30)例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将教材例题开放扩充为如下四块内容:出示两位同学两次数学竞赛成绩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确定“进步标兵”的办法,不仅可以按二人两次竞赛的最高成绩、总分、平均分、以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出分值的大小进行颁奖,还可以根据两人的进步幅度“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考百分之几”来确定“进步标兵”,从而使本节课

    6、的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置于生活化和现实化的问题背景之中。)在学生尝试运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这一数学方法后,向学生提供以下几组数据,让学生自主编题并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具体说明造林、用电以及学生人数的情况。第一组:宁阳镇去年植树造林16公顷,前年植树造林12公顷。第二组:学校一月份用电4500度,二月份用电4250度。第三组:某班有80名学生,其中男生有45名。采取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质疑、相互辩论的方式,重点探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多种解法。以全方位多层次的练习(练习题略),拓宽应用范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教学,教师没有应用

    7、教材原有例题,但起到了比应用教材例题还好的教学效果,原因就是把数学知识寓学生生活素材讨论交流的实践活动之中,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而且还亲身感受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现实意义。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讲,是一种探究方式的创新;从学生的体验来讲,经历了“现实数学现实”的双向历练,既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自身素质,真可谓一举两得。三、开放主体空间,向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实践机会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它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站在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理解、思维的层面上,以“大智若愚”的憨像,促使学生亲身经历

    8、“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学习困惑;然后组织学生操作实践、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再以合作者的身份适时点拨、理性解惑,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显然,教师在课堂中要当好三位一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必须把课堂教学的主体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舞台上顶大梁、唱主角。正如波利维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杞人忧天般地怀疑学生的认知能力,应树立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巧妙运用课堂空间的开放技巧,让学生在广阔的课堂时空中愉悦地创新。.积

    9、极创设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辩论、澄清的时间和空间,唤醒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如何充分保证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辩论、讨论、澄清呢?我认为关键问题就在于教师要设计开放的教学流程,遵循“情境创设、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汇报交流、澄清问题拓展应用、解决问题”这一“问题中心”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五年制第九册第6页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将“1/2+1/3=?”的例题教学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结合课件演示)师:星期天,小华到小明家学电脑。小明的妈妈张阿姨便把冰箱中的半(1/2)块蛋糕和1/3块蛋糕拿出

    10、来,分别给小华和小明。此时,“丁铃铃!丁铃铃!”门铃响过之后,又来了三位小朋友(故事至此,嘎然而止!)正当学生目瞪口呆时,老师说:“你认为小明的妈妈张阿姨应该怎么办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提出了种种设想,但最终还是定位于“把1/2块蛋糕和1/3块蛋糕平均分给5位小朋友!”2、小组学习、确定方案师:对呀!老师也认为应该把蛋糕平均分给5位小朋友。不过,小明的妈妈张阿姨可急坏了!怎样分才能让5位小朋友分得的蛋糕一样多那呢?下面就以小组为学位,利用手中的学具(将1/2和1/3涂色的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采取想一想、分一分、拼一拼、算一算的方法,推算一下小明的妈妈应分给每位小朋友一整块蛋糕的几分之几

    11、?最后用算式来表示出你们的想法!3、汇报交流、展示算法学生经过操作讨论,结合学具得到以下方案:把1/2块和1/3块各平均分成5份,每人得1/25+1/35=1/10+1/15=?把1/2块平均分给3人,再把1/3块平均分给另外2人,每人都得1/6。即1/23=1/6和1/32=1/6。先把1/2块和1/3块拼在一起,再平均分成5份。即1/2+1/3=3/6+2/6=5/6;5/65=1/6。4、质疑辩论、顿悟算法组织学生对1/10+1/15=?和1/2+1/3=3/6+2/6=5/6的算法算理展开辩论,进而顿悟“先通分再计算”的实际意义和数学方法内涵。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统

    12、一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课的导入这一环节中,为让学生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应分得苹果的多少时,既允许用文字“一半”表示,也允许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在用折纸的方法表示分数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对折出几分之一的同学大加赞赏,而且也要对表示出几分之几的同学表露出由衷的惊喜。在课堂教学结束前,为了让那些仍在坚持用“文字”或“画图”来表示分数的同学,教师没有指令性地让他们被动接受分数这一新生事物,而是采取让他们想办法用图画表示出1/10

    13、0、1/1000、1/10000这种迂回婉转的方式,心服口服地接受分数。以上教学细节,看似微不足道、无关大局,实际上是教师通过民主、耐心的教学行为认可了学生认知差异。、拓展应用空间,促使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勇于实践、乐于创新。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就是部分学生知识能力与数学素养之间不协调,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问题熟视无睹,不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思考、提出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导致了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片面性。为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着手,树立大数学观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践性作业的导向作用,及时捕捉实践性强、研究范围宽泛的教学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向学生提

    14、出一些专题调查任务,或为课堂教学收集资料,或作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或为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学生主动地对生活观察和思考,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的辩证哲理。如:学习完比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以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的形式,了解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完“圆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圆形设计各种图案,提高审美能力。四、开放学科视野,为课堂创新提供保障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无疑是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教学指导思想,要有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教学功底,要有一定的特长和爱好。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接受、社会认可

    15、的教师,已悄悄地升华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念,拓展视野,向他人学习,向其他学科学习,向国外学习,其他学科先进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等均可作为借鉴,以求从中得到启发,获取有益的养料,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从众、不照搬,为我所用、用有所创、创有所得。惟此,才有可能使逐步成长为一名创新型教师,时时上出创新的课,培养创新的人。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16、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

    17、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总之,开放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教学理念的开放,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开放。加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它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起”,其中一些课堂教学策略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开放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3519.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
  • 江苏省2014届一轮复习数学试题选编29:算法初步(学生版) WORD版含答案.doc江苏省2014届一轮复习数学试题选编29:算法初步(学生版) WORD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巩固】.docx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实用】.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实用】.docx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基础题】.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基础题】.docx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docx
  • 江苏省2013年高考南通学科基地数学秘卷 模拟试卷6 WORD版.doc江苏省2013年高考南通学科基地数学秘卷 模拟试卷6 WORD版.doc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b卷】.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b卷】.docx
  • 江苏省响水县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数学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解析版) 苏教版.doc江苏省响水县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数学第一次调研考试试卷(解析版) 苏教版.doc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a卷】.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培优a卷】.docx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名师推荐】.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名师推荐】.docx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典型题】.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典型题】.docx
  •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数学(文)限时练习31(20141021)(无答案).doc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数学(文)限时练习31(20141021)(无答案).doc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b卷】.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b卷】.docx
  •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数学(文)限时练习30(20141020)(无答案).doc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数学(文)限时练习30(20141020)(无答案).doc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a卷】.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a卷】.docx
  •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数学(文)限时练习26(20141014)(无答案).doc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二数学(文)限时练习26(20141014)(无答案).doc
  • 江苏省2013年栟茶中学高三数学考前赢分30天 第26天.doc江苏省2013年栟茶中学高三数学考前赢分30天 第26天.doc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ab卷.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ab卷.docx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下载答案.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附下载答案.docx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重点班.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重点班.docx
  •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第1节指数的运算性质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A版必修1.doc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第1节指数的运算性质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重点.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重点.docx
  •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第1节指数概念的扩充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A版必修1.doc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中数学第2章第1节指数概念的扩充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A版必修1.doc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通用.docx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通用.docx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