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20套)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代数综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120套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 代数综合 全国 120 2013 年中 数学试卷 分类 汇编 代数 综合
- 资源描述:
-
1、代数综合 1、(2013 德州)下列函数中,当 x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的是()A y=x+1 B y=x21 C1yx D y=x2+1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结合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逐一判断 解答:解:A、y=x+1,一次函数,k0,故 y 随着 x 增大而减小,错误;B、y=x21(x0),故当图象在对称轴右侧,y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对称轴左侧(x0),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正确 C、y=,k=10,在每个象限里,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错误;D、y=x2+1(x0),故当图象在
2、对称轴右侧,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而在对称轴左侧(x0),y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错误;故选 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单调性),是一道难度中等的题目 2、(2013攀枝花)如图,抛物线 y=ax2+bx+c 经过点 A(3,0),B(1.0),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 P 为第三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设PAC 的面积为 S,求 S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 P 的坐标;(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 D,DEx 轴于点 E,在 y 轴上是否存在点 M,使得ADM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
3、: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已知抛物线上的三点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过点 P 作 x 轴的垂线,交 AC 于点 N,先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 AC 的解析式,设 P 点坐标为(x,x2+2x3),根据 AC 的解析式表示出点 N 的坐标,再根据SPAC=SPAN+SPCN就可以表示出PAC 的面积,运用顶点式就可以求出结论;(3)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以 A 为直角顶点;以 D 为直角顶点;以 M 为直角顶点;设点 M 的坐标为(0,t),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 t 的值即可 解答:解:(1)由于抛物线 y=ax2+bx+c 经过 A(3,0),B(1,0),
4、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3)(x1),将 C 点坐标(0,3)代入,得:a(0+3)(01)=5,解得 a=1,则 y=(x+3)(x1)=x2+2x3,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过点 P 作 x 轴的垂线,交 AC 于点 N 设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kx+m,由题意,得,解得,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y=x3 设 P 点坐标为(x,x2+2x3),则点 N 的坐标为(x,x3),PN=PENE=(x2+2x3)+(x3)=x23x SPAC=SPAN+SPCN,S=PNOA=3(x23x)=(x+)2+,当 x=时,S 有最大值,此时点 P 的坐标为(,)
5、;(3)在 y 轴上是否存在点 M,能够使得ADE 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y=x2+2x3=y=(x+1)24,顶点 D 的坐标为(1,4),A(3,0),AD2=(1+3)2+(40)2=20 设点 M 的坐标为(0,t),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当 A 为直角顶点时,如图 3,由勾股定理,得 AM2+AD2=DM2,即(0+3)2+(t0)2+20=(0+1)2+(t+4)2,解得 t=,所以点 M 的坐标为(0,);当 D 为直角顶点时,如图 3,由勾股定理,得 DM2+AD2=AM2,即(0+1)2+(t+4)2+20=(0+3)2+(t0)2,解得 t=,所以点 M 的坐标为(0,);当
6、 M 为直角顶点时,如图 3,由勾股定理,得 AM2+DM2=AD2,即(0+3)2+(t0)2+(0+1)2+(t+4)2=20,解得 t=1 或3,所以点 M 的坐标为(0,1)或(0,3);综上可知,在 y 轴上存在点 M,能够使得ADE 是直角三角形,此时点 M 的坐标为(0,)或(0,)或(0,1)或(0,3)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到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二次函数的顶点式的运用,勾股定理等知识,难度适中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3、(2013 达州压轴题)如图,在直角体系中,直线 AB 交 x 轴于点 A(5,0)
7、,交 y 轴于点 B,AO 是M 的直径,其半圆交 AB 于点 C,且 AC=3。取 BO 的中点 D,连接 CD、MD 和 OC。(1)求证:CD 是M 的切线;(2)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D、M、A,其对称轴上有一动点 P,连接 PD、PM,求PDM 的周长最小时点 P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当PDM 的周长最小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Q,使16QAMPDMSS?若存在,求出点 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1)证明:连结 CM.OA 为M 直径,OCA=90.OCB=90.D 为 OB 中点,DC=DO.DCO=DOC.(1 分)MO=MC,MCO=MOC.(2 分
8、)DCM=DCO+MCO=DOC+MOC=DOM=90.(3 分)又点 C 在M 上,DC 是M 的切线.(4 分)(2)解:在 RtACO 中,有 OC=22ACOA.又A 点坐标(5,0),AC=3,OC=2235=4.tanOAC=OAOBACOC.534OB.解得 OB=320.又D 为 OB 中点,OD=310.D 点坐标为(0,310).(5 分)连接 AD,设直线 AD 的解析式为 y=kx+b,则有.05,310bkbj 解得.32,310kb 直线 AD 为 y=-32 x+310.二次函数的图象过 M(25,0)、A(5,0),抛物线对称轴 x=415.(6 分)点 M、A
9、 关于直线 x=415 对称,设直线 AD 与直线 x=415 交于点 P,PD+PM 为最小.又DM 为定长,满足条件的点 P 为直线 AD 与直线 x=415 的交点.(7 分)当 x=415 时,y=-32 415+310=65.故 P 点的坐标为(415,65).(8 分)(3)解:存在.SPDM=SDAM-SPAM=21 AMyD-21 AMyP=21 AM(yD-yp).SQAM=21 AMQy,由(2)知 D(0,310),P(415,65),61(310-65)=yQ 解得 yQ=125(9 分)二次函数的图像过 M(0,25)、A(5,0),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y=a(x-2
10、5)(x-5).又该图象过点 D(0,310),a(-25)(-5)=310,a=154.y=154(x-25)(x-5).(10 分)又C 点在抛物线上,且 yQ=125,154(x-25)(x-5)=125.解之,得 x1=42515,x2=42515,x3=415.点 Q 的坐标为(42515,125),或(42515,125),或(415,-125).(12分)4、(2013天津压轴题)已知抛物线 y1=ax2+bx+c(a0)的对称轴是直线 l,顶点为点 M若自变量 x 和函数值 y1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所示:()求 y1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若经过点 T(0,t)作垂直于 y
11、 轴的直线 l,A 为直线 l上的动点,线段 AM 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 l 于点 B,点 B 关于直线 AM 的对称点为 P,记 P(x,y2)(1)求 y2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 x 取任意实数时,若对于同一个 x,有 y1y2恒成立,求 t 的取值范围 x 1 0 3 y1=ax2+bx+c 0 0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专题:探究型 分析:(I)先根据物线经过点(0,)得出 c 的值,再把点(1,0)、(3,0)代入抛物线 y1的解析式即可得出 y1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II)先根据(I)中 y1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得出顶点 M 的坐标 记直线 l 与直线 l交于点
12、 C(1,t),当点 A与点 C 不重合时,由已知得,AM 与BP 互相垂直平分,故可得出四边形 ANMP 为菱形,所以 PAl,再由点 P(x,y2)可知点 A(x,t)(x1),所以 PM=PA=|y2t|,过点 P 作 PQl 于点 Q,则点 Q(1,y2),故 QM=|y23|,PQ=AC=|x1|,在 RtPQM 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 y2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再由当点 A 与点 C 重合时,点 B 与点 P 重合可得出 P 点坐标,故可得出y2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据题意,借助函数图象:当抛物线 y2开口方向向上时,可知 62t0,即 t3 时,抛物线 y1的顶点 M(
13、1,3),抛物线 y2的顶点(1,),由于 3,所以不合题意,当抛物线 y2开口方向向下时,62t0,即 t3 时,求出 y1y2的值;若 3t110,要使 y1y2恒成立,只要抛物线方向及且顶点(1,)在 x 轴下方,因为 3t0,只要 3t110,解得 t,符合题意;若 3t11=0,y1y2=0,即 t=也符合题意 解答:解:()抛物线经过点(0,),c=y1=ax2+bx+,点(1,0)、(3,0)在抛物线 y1=ax2+bx+上,解得,y1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x2+x+;(II)y1=x2+x+,y1=(x1)2+3,直线 l 为 x=1,顶点 M(1,3)由题意得,t
14、3,如图,记直线 l 与直线 l交于点 C(1,t),当点 A与点 C 不重合时,由已知得,AM 与 BP 互相垂直平分,四边形 ANMP 为菱形,PAl,又点 P(x,y2),点 A(x,t)(x1),PM=PA=|y2t|,过点 P 作 PQl 于点 Q,则点 Q(1,y2),QM=|y23|,PQ=AC=|x1|,在 RtPQM 中,PM2=QM2+PQ2,即(y2t)2=(y23)2+(x1)2,整理得,y2=(x1)2+,即 y2=x3x+,当点 A 与点 C 重合时,点 B 与点 P 重合,P(1,),P 点坐标也满足上式,y2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y2=x3x+(t3);根
15、据题意,借助函数图象:当抛物线 y2 开口方向向上时,62t0,即 t3 时,抛物线 y1的顶点 M(1,3),抛物线 y2的顶点(1,),3,不合题意,当抛物线 y2开口方向向下时,62t0,即 t3 时,y1y2=(x1)2+3(x1)2+=(x1)2+,若 3t110,要使 y1y2恒成立,只要抛物线 y=(x1)2+开口方向向下,且顶点(1,)在 x轴下方,3t0,只要 3t110,解得 t,符合题意;若 3t11=0,y1y2=0,即 t=也符合题意 综上,可以使 y1y2恒成立的 t 的取值范围是 t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到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解的解析式、勾股定理及
16、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5、(2013 年江西省压轴题)已知抛物线抛物线 y n=-(x-an)2+an(n 为正整数,且 0a1a20,a1=1 即 y1=(x1)2+1 方法一:令 y1=0 代入得:(x1)2+1=0,x1=0,x2=2,y1与 x 轴交于 A0(0,0),A1(2,0)b1=2,方法二:y1=(xa1)2+a1与 x 轴交于点 A0(0,0),(b11)2+1=0,b1=2 或 0,b1=0(舍去)b1=2 又抛物线 y2=(xa2)2+a2与 x 轴交于点 A1(2,0),(2a2)2+a2=0,a2=1 或 4,a2 a1,a2=1(
17、舍去)取 a2=4,抛物线 y2=(x4)2+4 (2)(9,9);(n2,n2)y=x 详解如下:抛物线 y2=(x4)2+4 令 y2=0 代入得:(x4)2+4=0,x1=2,x2=6 y2与 x 轴交于点 A1(2,0),A2(6,0)又抛物线 y3=(xa3)2+a3与 x 轴交于 A2(6,0),(6a3)2+a3=0 a3=4 或 9,a3 a3,a3=4(舍去),即 a3=9,抛物线 y3的顶点坐标为(9,9)由抛物线 y1的顶点坐标为(1,1),y2的顶点坐标为(4,4),y3的顶点坐标为(9,9),依次类推抛物线 yn的顶点坐标为(n2,n2)所有抛物线的顶点的横坐标等于纵
18、坐标,顶点坐标满足的函数关系式是:y=x;A0(0,0),A1(2,0),A0 A1=2 又yn=(xn2)2+n2,令 yn=0,(xn2)2+n2=0,即 x1=n2+n,x2=n2n,A n1(n2n,0),A n(n2+n,0),即 A n1 A n=(n2+n)(n2n)=2 n 存在是平行于直线 y=x 且过 A1(2,0)的直线,其表达式为 y=x2 【考点解剖】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一般知识,求字母系数、解析式、顶点坐标;字母表示数(符号意识),数形结合思想,规律探究,合情推理,解题方法的灵活性等等,更重要的是一种胆识和魄力,敢不敢动手,会不会从简单,从特殊值入手去探究一般规律,
19、画一画图帮助思考,所有这些都是做学问所必需的品质和素养,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和最高境界【解题思路】(1)将 A0坐标代入 y1的解析式可求得 a1的值;a1的值知道了 y1的解析式也就确定了,已知抛物线就可求出 b1的值,又把(b1,0)代入 y2,可求出 a2,即得 y2的解析式;(2)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得 a3、a4、a5 由此得到规律2nan,所以顶点坐标满足的函数关系式是:y=x;(3)由(2)可知0112232,4,6A AA AA A得12nnAAn;最后一问我们会猜测这是与直线 y=x 平行且过 A(2,0)的一条直线,用特殊值法取2(4)4,2yxyx 得112,0 xy和
20、225,3xy,得所截得的线段长度为3 2,换一组抛物线试试,求出的值也为3 2(当然用字母来运算就是解222(),2yxnnyx 得21211,1xnyn和22222,4xnyn,求得所截得的线段长度也为3 2).【解答过程】略.【方法规律】掌握基础(知识),灵活运用(方法),敢于动手,不畏艰难.【关键词】二次函数 抛物线 规律探究 6、(2013 年武汉压轴题)如图,点 P 是直线l:22 xy上的点,过点 P 的另一条直线 m交抛物线2xy 于 A、B 两点(1)若直线 m 的解析式为2321xy,求 A、B 两点的坐标;(2)若点 P 的坐标为(2,t),当 PAAB 时,请直接写出点
21、 A 的坐标;试证明:对于直线l 上任意给定的一点 P,在抛物线上都能找到点 A,使得 PAAB成立(3)设直线l 交 y 轴于点 C,若AOB 的外心在边 AB 上,且BPCOCP,求点 P 的坐标 解析:(1)依题意,得.,23212xyxy解得492311yx,1122yx A(23,49),B(1,1)(2)A1(1,1),A2(3,9)过点 P、B 分别作过点 A 且平行于 x 轴的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G、H.设 P(a,22 a),A(m,2m),PAPB,PAGBAH,AGAH,PGBH,B(am 2,2222 am),xy第25(1)题图OlmPBAxylO第25(2)题图
22、xyClmPAOB第25(3)题图将点 B 坐标代入抛物线2xy,得0224222aaamm,081816168228162222aaaaaa 无论 a 为何值时,关于 m 的方程总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即对于任意给定的 点 P,抛物线上总能找到两个满足条件的点 A(3)设直线 m:0kbkxy交 y 轴于 D,设 A(m,2m),B(n,2n)过 A、B 两点分别作 AG、BH 垂直 x 轴于 G、H AOB 的外心在 AB 上,AOB90,由AGOOHB,得BHOHOGAG,1mn 联立2xybkxy得02bkxx,依题意,得 m、n 是方程02bkxx的两根,bmn,1b,即 D(0,1)
23、BPCOCP,DPDC3P 设 P(a,22 a),过点 P 作 PQ y 轴于 Q,在 RtPDQ 中,222PDDQPQ,2223122aa01 a(舍去),5122a,P(512,514)PN 平分MNQ,PTNT,ttt22212,7、(2013内江压轴题)已知二次函数 y=ax2+bx+c(a0)的图象与 x 轴交于 A(x1,0)、B(x2,0)(x1x2)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x1,x2是方程 x2+4x5=0 的两根(1)若抛物线的顶点为 D,求 SABC:SACD的值;(2)若ADC=90,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xyPGHABO第25(2)题图xyHGQ第25(3)题图B
24、OAPmlC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首先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点 A、点 B 的坐标,得到含有字母 a 的抛物线的交点式;然后分别用含字母 a 的代数式表示出ABC 与ACD 的面积,最后得出结论;(2)在 RtACD 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出未知系数 a,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答:解:(1)解方程 x2+4x5=0,得 x=5 或 x=1,由于 x1x2,则有 x1=5,x2=1,A(5,0),B(1,0)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5)(x1)(a0),对称轴为直线 x=2,顶点 D 的坐标为(2,9a),令 x=0,得 y=5a,C 点的坐标为(0,5a)依题
25、意画出图形,如右图所示,则 OA=5,OB=1,AB=6,OC=5a,过点 D 作 DEy 轴于点 E,则 DE=2,OE=9a,CE=OEOC=4a SACD=S 梯形 ADEOSCDESAOC=(DE+OA)OEDECEOAOC=(2+5)9a24a55a=15a,而 SABC=ABOC=65a=15a,SABC:SACD=15a:15a=1;(2)如解答图所示,在 RtDCE 中,由勾股定理得:CD2=DE2+CE2=4+16a2,在 RtAO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2=OA2+OC2=25+25a2,设对称轴 x=2 与 x 轴交于点 F,则 AF=3,在 RtADF 中,由勾股定理
26、得:AD2=AF2+DF2=9+81a2 ADC=90,ACD 为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得:AD2+CD2=AC2,即(9+81a2)+(4+16a2)=25+25a2,化简得:a2=,a0,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5)(x1)=x2+x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点,难度不是很大,但涉及的计算较多,需要仔细认真,避免出错注意第(1)问中求ACD 面积的方法 8、(2013泸州压轴题)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 A 的坐标为(2,0),点 B 的坐标为(1,),已知抛物线 y=ax2+bx+c(a0)经过三点
27、 A、B、O(O 为原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 C,使BOC 的周长最小?若存在,求出点 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点 P 是该抛物线上 x 轴上方的一个动点,那么PAB 是否有最大面积?若有,求出此时 P 点的坐标及PAB 的最大面积;若没有,请说明理由(注意:本题中的结果均保留根号)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直接将 A、O、B 三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的一般式,可求解析式;(2)因为点 A,O 关于对称轴对称,连接 AB 交对称轴于 C 点,C 点即为所求,求直线AB 的解析式,再根据 C 点的横坐标值,求纵坐标;(3)设
28、 P(x,y)(2x0,y0),用割补法可表示PAB 的面积,根据面积表达式再求取最大值时,x 的值 解答:解:(1)将 A(2,0),B(1,),O(0,0)三点的坐标代入 y=ax2+bx+c(a0),可得:,解得:,故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 y=x2x;(2)存在理由如下:如答图所示,y=x2x=(x+1)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1 点 C 在对称轴 x=1 上,BOC 的周长=OB+BC+CO;OB=2,要使BOC 的周长最小,必须 BC+CO 最小,点 O 与点 A 关于直线 x=1 对称,有 CO=CA,BOC 的周长=OB+BC+CO=OB+BC+CA,当 A、C、B 三点共线,
29、即点 C 为直线 AB 与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时,BC+CA 最小,此时BOC 的周长最小 设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kx+t,则有:,解得:,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x,当 x=1 时,y=,所求点 C 的坐标为(1,);(3)设 P(x,y)(2x0,y0),则 y=x2x 如答图所示,过点 P 作 PQy 轴于点 Q,PGx 轴于点 G,过点 A 作 AFPQ 轴于点F,过点 B 作 BEPQ 轴于点 E,则 PQ=x,PG=y,由题意可得:SPAB=S 梯形 AFEBSAFPSBEP=(AF+BE)FEAFFPPEBE=(y+y)(1+2)y(2+x)(1x)(+y)=y+x+将
30、代入得:SPAB=(x2x)+x+=x2x+=(x+)2+当 x=时,PAB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此时 y=+=,点 P 的坐标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系中点的坐标求法,抛物线解析式的求法,根据对称性求线段和最小的问题,也考查了在坐标系里表示面积及求面积最大值等问题;解答本题(3)也可以将直线 AB 向下平移至与抛物线相切的位置,联立此时的直线解析式与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唯一交点 P 的坐标 9、(2013 聊城压轴题)已知ABC 中,边 BC 的长与 BC 边上的高的和为 20(1)写出ABC 的面积 y 与 BC 的长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面积为 48 时 BC 的长;(2)当
31、 BC 多长时,ABC 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3)当ABC 面积最大时,是否存在其周长最小的情形?如果存在,请说出理由,并求出其最小周长;如果不存在,请给予说明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先表示出 BC 边上的高,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可以表示出表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 y=48 时代入解析式就可以求出其值;(2)将(1)的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就可以求出最大值(3)由(2)可知ABC 的面积最大时,BC=10,BC 边上的高也为 10 过点 A 作直线 L 平行于BC,作点 B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B,连接 BC 交直线 L 于点 A,再连接 AB,AB,根据
32、轴对称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就可以求出周长的最小值 解答:解:(1)由题意,得 y=x2+10 x,当 y=48 时,x2+10 x=48,解得:x1=12,x2=8,面积为 48 时 BC 的长为 12 或 8;(2)y=x2+10 x,y=(x10)2+50,当 x=10 时,y 最大=50;(3)ABC 面积最大时,ABC 的周长存在最小的情形理由如下:由(2)可知ABC 的面积最大时,BC=10,BC 边上的高也为 10 过点 A 作直线 L 平行于 BC,作点 B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B,连接 BC 交直线 L 于点 A,再连接 AB,AB 则由对称性得:AB=AB,AB=AB
展开阅读全文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008年中考数学复习“六原则”.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