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师大附中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民间文学是民众口头创作、口头传承的文学。具有口头性、集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等四大特征。跟作家的书面创作、书本传播相比,口头创作和传播是众人共同参与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加入表演队伍,并加入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一个不断汲取新思想的开放的意义系统。正因为如此,民间文学能够建构社会记忆,成为体现社会记忆的标杆。一个人的记忆从来都不是个人的特别定制,而是产生于集体交流的过程中,个人只能在集体的、社会的
2、框架内进行回忆。关于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曾说:“个体通过把自己置于群体的位置来进行回忆,但也可以确信,群体的记忆是通过个体记忆来实现的,并且在个体记忆之中体现自身。”集体记忆的本质是立足当下需要而对过去的回忆。集体记忆总是根据某种当下观念、利益和要求对过去进行重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集体记忆也被哈布瓦赫称作社会记忆。20世纪后期,记忆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学者们不再满足于讨论集体如何决定个体的回忆,转而探讨整个社会如何记忆,并将社会记忆定义为“一个大我群体的全体成员的社会经验的总和”。实际上,社会记忆不仅应当下需要而产生,也承接来自古代的经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
3、的文化记忆,这是保持一个民族的基本特性、维护内部成员相互认同的根基。民族认同及其稳定持久性是受制于文化记忆及其组织形式的。一般来说,民族的消亡,不是有形物质的消失,而是在集体、文化层面上的遗忘。因而,维持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对于维系民族的生存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记忆从古代延续到当代,也参与到对当下社会记忆的建构,并呈现出当代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认同。民间文学被当代社会征用,在新时代发挥新的记忆功能,也为新时代作出新的贡献。今天追述中国悠久的历史,我们常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是通过引用古代神话来表达的。这些神话传说,至今仍被人们所讲述并被赋了新的意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改编
4、成越剧梁祝抗婚,宣传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正当性。这部戏曲的演出反过来影响民间口头讲述,在此后搜集整理的梁祝传说各种文本中,反对包办婚姻、反抗邪恶势力、追求爱情自主成为富有时代特征的故事情节。今天我们讨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光辉成就和面临的各种问题,征用民间文学故事营造共同的历史氛围,构建共同的社会记忆,用历史悠久的传说人物映现出当代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互认同感和凝聚力。民间文学由口头性引申而来的变异性,让民间文学成为开放的知识系统。正因为如此,民间文学不仅承载跨越世代的文化记忆,也能体现当代社会的精神特质。民间文学不断因应当下需要而叙说过去的事情,所以我们能在其中看到古
5、代中国的历史风云,近代中国的屈辱与贫弱,现代中国的革命与胜利,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建设成就。当代民间文学的面貌,就是当代中国社会记忆的面貌。民间文学建构社会记忆的独特价值与贡献应受到更多重视,得到更多研究。(黄景春民间文学的社会记忆建构)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民间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意义系统,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加入表演队伍,加入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B. 集体记忆总是根据某种当下观念、利益和要求对过去进行重构,所以我们认为集体记忆就是社会记忆。C.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维持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对维系民族的生存活力具有积极意义。D. 民间文学承
6、载跨越世代的文化记忆,体现当代社会的精神特质,这些决定了它必须由口头性转为变异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体先阐发社会记忆的特点、作用,再对民间文学进行论述,从一般到特殊,思维过程清晰。B. 文章引用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的话,很明确地来论证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关系。C. 文章在谈论民间文学如何被社会征用时,既关照到了历史传承,又关照到了新时代的需求。D. 文章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改编成越剧梁祝抗婚的事例,讨论社会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记忆研究不但要研究集体记忆对个体记忆的影响,又要探讨群体
7、的全体成员的社会经验。B. 大多时候,一个民族的消亡是在集体、文化层面上遗忘,不是这个民族有形物质的消失。C. 中国的探月航天器以嫦娥命名使古老的传说发挥新的记忆功能,为新时代做出新的贡献。D. 征用民间文学故事,构建共同社会记忆,就能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互认同感和凝聚力。【答案】1. C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由于,所以”错。原文说“每个人都可以
8、加入表演队伍,并加入自己的经验、情感和想象。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一个不断汲取新思想的开放的意义系统”,所以,本选项属因果颠倒。B项,“就是”表述太绝对。原文说“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集体记忆也被哈布瓦赫称作社会记忆”,但这只是哈布瓦赫的观点,从后文看,“社会记忆”有新的内涵。D项,“这些决定了它必须由口头性转为变异性”错。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民间文学由口头性引申而来的变异性,让民间文学成为开放的知识系统。正因为如此,民间文学不仅承载跨越世代的文化记忆,也能体现当代社会的精神特质。”可见本选项属强加因果。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
9、的内容,圏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讨论社会发展中的成就和问题”错。原文说“今天我们讨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光辉成就和面临的各种问题,征用民间文学故事营造共同的历史氛围,构建共同的社会记忆,用历史悠久的传说人物映现出当代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互认同感和凝聚力”,可见文章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改编成越剧梁祝抗婚的事例,是为了映现当代的社会价值观。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
10、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D项,“,就能”错。原文只说“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相互认同感和凝聚力”,“就能”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点睛】解答以上三道选择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相关段落。一是要注意熟悉原文的大致内容,二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照分析,辨清意思是否有差异,做题一定要认真,不能马虎大意。(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2月14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1、疫情考验,商用不久的5G被积极应用在各行业各部门,信息通信新技术的有效应用为保障逐步恢复生产、减少人群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5G视频直播是5G最直观的应用。在武汉版“小汤山医院”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建设中,数亿遍及全国的“云监工”共同见证中国奇迹。远程会诊方面,在本次疫情防控中,为充分利用大城市、大医院专家资源,5G+远程会诊系统快速在全国各地的多家医院落地。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专家可以对偏远地区医院的重症、危重症的患者进行问诊,提供救治指导,把大城市的高端的医疗资源向中小城市进行输送。在火车站和地铁等公共交通、人群密集区域,采用5G+热成像技术,快速完成大量人员的测温及体温监控,识别
12、出温度异常的个体,同时将数据准确而快速地实时回传,筑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防扩散方面,5G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信息通信技术正助力实现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两不误。中小学生可在线上数字化空间学习,做到停课不停学;企业员工通过云平台在线办公、召开视频电话会议等。(摘编自赵艳艳工信部:防扩散阻疫情5G技术多方面助力疫情防控,光明网2020年2月14日)材料二:“5G远程医疗系统”是中国移动以5G科技助推医疗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应用。在支援武汉抗疫的行动中,中国移动用3天时间建设完成了包括火神山医院5G网络在内的各类通信、医保和卫生专网建设。这个系统充分发挥了5G网络高速率、低时延的优势,实测下行速率超过
13、1Gbps,上行速率超过100Mbps,响应时延低于15毫秒。截至2月9日,中国移动的10台5G床旁会诊车已进入病区。基于“云视讯”平台的医疗推车,可实现病区与远程专家的高清视频连接,可建立多方会诊,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解放军总医院专门组建了远程指导会诊组,6位解放军总医院的医疗专家在北京可以通过该系统24小时备勤,对疑难、危重疾病开展专业而高效的诊治。此外,医疗推车还可兼容医院内网环境和中国移动5G专网,将院内患者病历、影像等通过5G专网实时分享给远端专家,让诊断更加便捷高效。(摘编自郑萱中国移动5G远程医疗助力战“疫”一线,人民邮电报2020年2月15日)材料三:5G在本质上是移动通信技术
14、,可以和医疗结合的场景众多。基于医疗设备数据无线采集的医疗监测与护理类应用,如无线监护等;基于视频与图像交互的医疗诊断与指导类应用,如采用医疗服务机器人进行远程查房等;基于视频与力反馈的远程操控类应用,如远程机器人手术等。这些场景的应用,在当下技术条件中实现起来有难易之别。例如,远程操控手术就极复杂,要让“千里手”和“千里眼”的结合既突破地域限制,又保障零失误,需要有耐心去反复实验、踏实钻研。再比如,如何更好地实现信号加密、信号稳定、备用信号设置等,是接下来需要逐步突破的技术难关。医疗无小事,每个细微的差别都关乎人的生命。除了要有硬件上的技术保障,“5G+医疗”的落地,还少不了软件上的考量,包
15、括伦理考量、法律法规完善等。在政策方面,“5G+医疗”涉及到无线通信技术和医疗技术的跨领域合作,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布局。在监管方面,5G新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也让医疗健康领域各应用的数据流通随之加速,这其中潜在的医疗数据安全风险,需要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来加以保障。我们在期待“5G+医疗”加速发展的同时,更要对这项技术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摘编自李贞“5G+医疗”仍需踏实探索,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0月8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熟的商用5G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5G视频直播、5G+远程会诊、5G+热成像技术、5G远程办公和远
16、程教育等的应用。B. 5G网络速率高、时延低,它推动了医疗行业智能化发展,基于“云视讯”平台的医疗推车可使医疗远程会诊系统实现远程高清视频连接。C. 医疗推车可建立多方会诊,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还可兼容医院内网环境和中国移动5G专网,将患者的医疗信息实时分享给远端专家。D. 5G技术本质上是通信技术,可与众多医疗场景结合。如无线监护、采用医疗服务机器人进行远程查房等。这些应用目前实现有难易之别。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热成像技术可快速完成人群密集区域的人员测温及体温监控。测温通过热成像技术完成,5G作为移动通信技术,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度。B. 5G
17、+远程会诊系统可以使大城市、大医院专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专家可以对偏远地区医院的重症、危重症的患者进行问诊,提供救治指导等。C. 中国移动仅用三天时间就建设完成了包括火神山医院5G网络在内的各类通信、医保和卫生专网建设,有力地支援了武汉的抗疫行动。D. 远程操控手术中,要让“千里手”和“千里眼”的结合既要突破地域限制,又要保障零失误,即使进行反复实验、刻苦钻研也是做不到的。6. 我国“5G+医疗”要成功落地需要哪些措施保驾护航?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答案】4. A 5. D 6. 需要硬件上的技术保障需要软件上的考量,包括伦理考量、法律法规完善等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布局需要创新监管手段来保障医
18、疗数据安全风险【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成熟的商用5G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一第一段文句“商用不久的5G被积极应用在各行业各部门,信息通信新技术的有效应用为保障逐步恢复生产、减少人群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知,是“商用不久
19、的5G”,并不等同于“成熟的商用5G技术”,故此项曲解原文信息,于文无依据。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题干要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即使进行反复实验、刻苦钻研也是做不到的”理解有误。依据材料三第二段文句“远程操控手术就极复杂,要让千里手和千里眼的结合既突破地域限制,又保障零
20、失误,需要有耐心去反复实验、踏实钻研”可知,原文的意思是“需要有耐心去反复实验、踏实钻研”,并无“即使进行反复实验、刻苦钻研也是做不到的”的结论,故此项于文无依据了。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提取、筛选、整合、梳理探究作品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做这种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全面提取信息,然后快速筛选出相关的段落或文句,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梳理和探究,接着做出精准地整合;最后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进行归纳和概括。题干要求“我国5G+医疗要成功落地需要哪些措施保驾护航?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审题可知,此题的信息筛选要集中在材料三,若考生不审题,就会去三则材料去筛选和整合,其结果是费时费力不讨好,故考生一定要
21、看题干要求,换言之,不要放过眼前任何文字。出现在你面前的文字都是有效的。具体分析,材料三由三段文字构成,第一段的关键句是第一句“5G在本质上是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和医疗结合的场景众多”,主要内容是说5G可以和医疗相结合,但技术有难易之别;第二段从硬件上阐释,5G可以和医疗相结合需要的保障,如“需要逐步突破的技术难关”;第三段从软件、政策、国家层面和新监管手段的角度阐释需要的保障,如原文文句“还少不了软件上的考量,包括伦理考量、法律法规完善等”“在政策方面,5G+医疗涉及到无线通信技术和医疗技术的跨领域合作,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布局。”“在监管方面,5G新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也让医疗健康领域各应用的数
22、据流通随之加速,这其中潜在的医疗数据安全风险,需要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来加以保障”。筛选文中信息后,下一步需要考生用自己的话组织答案,答案既要做到言简意赅,又要结合文本概括。(三)(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渐渐朱以撒空无一叶的九重葛,整个冬日在寒风中抖瑟。近日发现有星点紫红色的叶芽从枝条的骨节探出,每一日都非常微弱地发展。与此同时,朋友赠送的洋兰,细细地看,正在敛约着极盛时刻的嫣红,细微地走向它的反面。这两种走向,因为太细了,往往让人浑然无觉。正常的生长或者凋零,都是在难以分辨中进行的。在叙述这种进展程度时,我经常运用两个字渐渐。一滴融入了清水的墨,坠落在白色宣纸上会有
23、多大,效果如何,一般人是难以言说的。有的人挥毫时左手总是攥着一团卫生纸,墨一入纸,便飞蛾扑火般地敷上去,吸干。于是右手不断地写,左手不断地吸,一眼可见手头功夫的匮乏。同时,左手这个寒酸的动作与优雅的右手难以匹配。我习惯了墨汁垂落,宣纸柔软承露般地接住它的圆润,然后缓缓化开。其向着外围扩散的模样毛茸茸的,内浓外淡,内黑外白,非人工可以合成。搁笔后挂起,品一盅茶后再去看看,晕化恰到好处,比挥毫时刻多了一些水乡气息。因为渐渐,才如此微妙。深沉的夜色里,宁静中传来更夫的脚步声,还有低沉的梆声。好像时间是由更夫带来的,由他来向梦中人传达时间的进度。在一个缺乏钟表的年份,更夫出现,在深夜里,替人守时,使梆
24、声飘入睡意里。夜,在渐渐中流转。那些赶早的人满怀感激,起身收拾行囊,穿过夜幕渐淡阗寂的街巷,悄悄地消失在远处。不少旧日的文本都展示了这个情节,甚至由更夫把夜间许多叙事的残片缝缀起来,让深沉的夜晚有一些动感在更夫的步履下,舒缓的、浸润的青石板路面上,共同地流露出连绵的湿意。一位小姐倚在临街窗旁,右手执一柄描花纨扇,正朝窗外张望。街面上耍把戏的正在调遣三寸不烂之舌,寻常话语一经渲染,灿若桃花。小姐渐渐笑了,很平和。她把手抬起来,让纨扇更近于自己的脸庞,一旦笑颜大展,纨扇已经遮掩了春色。春色三分毋须多,泛滥起来就不那么可爱了。像一夜秋风凌厉,打落万千叶片,这与我偏重于渐渐的心理相违。有的黄叶就能生出
25、一些美感。它是先落下两片,再落下两片。一点点地递进,含蓄文雅,有一种长调般的韵味。让人端详着树顶,晚秋正在缓步移近,天空在落叶的疏朗中渐大,这个秋天才算是一步一步被拥有了。孩子渐渐地长大了,长辈渐渐地老去,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进展,由小到大,由壮而衰。老子是不看好强壮的,物壮则老,他说。在他眼里,人最好不要长大,永远地柔、弱,这样就有无限生机。生活慢下来时,孩童说着稚气无忌的话语,无知以至无畏。疏离了天性,超常地精明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在我眼里,这样的孩童就让人讨嫌了。我读到几幅儿童书法,笔下老到,甚至老气横秋,心里就十分惋惜。在这个变数很大的空间里,没有多少人乐意那么长久地等待。一粒
26、花蕾,不要急于让它成为一朵花。生活的节奏在看不见的地方支配着我们的手脚呢。主人从草地上觅食的鸡群里挑了一只芦花色的公鸡,作为款待客人的佐食佳肴。从炖罐里飘出来的肉香,让人贯串起放纵奔跑于田畴地角、花径草丛中正常生长的过程。从出壳到长成,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积累,允许生长的缓慢。主人安时处顺的生存观,显然有过人的耐心。我们在口舌感到快感的同时,还有一种美感,渐渐递增起来的美感。像自然草木那样,渐渐地生,渐渐地长,渐渐地枯黄;像自然四季那样渐渐地来,渐渐地渗透,渐渐地转换。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
27、从九重葛与洋兰让人浑然无觉的两种截然不同生长走向写起,显示出作者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也引发了下文关于渐渐的思考。B. 本文思路开阔,今古相接,由物及人,形散神聚,具体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渐渐”的感悟与思考。C.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例如第三段,将有的人书法手头功夫的匮乏、书写动作的不协调和“我”老练娴熟的书写、悠然自得的心态进行对比,表达了“我”对自己书法的自信。D. 作者善于借生活片段来表达情感,如老到乃至老气横秋的少年书法,既表现出对少年的惋惜,也包含着对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8.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简要作答。9. “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作者在
28、文中主要描写了“渐渐”的哪些场景?请分类概括,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场景组织到一起的?【答案】7. C 8. 我们品尝主人款待的芦花鸡,因其美味而感到快乐。芦花鸡从出壳到长成经历了一个缓慢积累的正常生长过程,其中所蕴含的自然而然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鸡主人过人的耐心与安时处顺的生存观也让我们感受到美。 9. 主要写了两类场景,一类是自然场景:九重葛与洋兰等草木正常生长与凋零,秋天等四季自然转换;一类是生活场景:书法作品自然晕化,更夫步履舒缓为人报时,小姐以纨扇遮挡住笑颜,主人安时处顺让鸡自然生长。作者是通过感观和想像将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的。【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
29、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文章的开头的作用,B项考核文章的思路,C系那个考核文章的手法,D项考核文章的情节的作用,其中C项,“表达了我对自己书法的自信”错,从后文“因为渐渐,才如此微妙”可以看出是为了说明“渐渐”的道理;“我老练娴熟的书写”表达也不够准确,文中没有依据。【8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答题时应先确定句子的位置,看有无修辞,圈出关键词,结合前后语境解答即可。本句话在文章倒数第二段,是对品味自然生长的芦花鸡肉时而生
30、发的感慨。在理解时应抓准句子中的几个关键词:口舌、快感、渐渐、递增、美感。尤其要注意“渐渐”“递增”含义的挖掘。点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思路布局。散文有所谓“形散神聚”的说法,“形”怎么组织起来的,往往要考虑线索的问题。据此解答该题。答题程序应该是先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然后进行分类归纳,最后点明串联
31、的线索。做题时,要注意“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的提示功能,其告知我们所提取的场景应是“原生态”自然而然的,由此可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考虑。这些场景,既有作者的亲身体验与感受,也有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可见是被作者用感官和想象串联起来,服务于“渐渐”这一主题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廷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
32、:“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
33、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威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
34、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B.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C.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D. 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校尉是中国古代中级军官。校指军事编制单位,尉即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B. 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618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