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7 兼爱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新教材部编版语文课后习题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兼爱 WORD版含解析 高中 新教材 部编版 语文 课后 习题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第二 单元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7兼爱课后巩固与提升一、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是也。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歹丂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
2、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
3、治也。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墨子尚同上,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
4、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答案:A解析:“今若天飘风苦雨”,意思是“现在假如天刮大风下久雨”,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此者也”是判断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D两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墨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B.“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战国之前“百姓”也指贵族,如诗经天保“群黎百姓”,郑玄注为:“百姓,官族姓也。”C.“天子、三公
5、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种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可以世代相传。D.“五刑”指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罚,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所指各异,秦以前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答案:C解析:“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不是爵位。尚书大传礼记等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周礼则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认为,上古时期百姓之间相互残害,导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进而造成天下混乱,天下犹如禽兽一般。B.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没有行政长官,所以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
6、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C.墨子认为,民众判断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见为准,而不能与下面相互勾结。D.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要选择“仁人”“贤者”来担任国家各级领导并有效治理国家。答案:B解析:B项,“所以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错,这是主观臆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是也。(2)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参考答案:(1)因此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意见对而别人的意见错,因而相互攻击。(2)上面根据这些方面来行使赏罚,就必然十分清楚明白、审慎而有信。5.你是如何理解墨
7、子“尚同”思想的?简要概括说明。参考答案:“尚同”思想就是希望选择贤君能臣,百姓能和天子有统一的目标,上下同心,建立一个“大同”的国家。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人类刚刚诞生还没有刑法、政令的时候,人们用言语表达的意思都不同。人越多,不同的意见也就越多。因此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意见对而别人的意见错,因而相互攻击。所以在家庭内父子兄弟常因意见不同而相互怨恨,使得家人离散而不能和睦相处;天下的百姓都用水火毒药相互残害。即使有余力也不能帮助别人;多余的钱财宁愿让它腐烂,也不分给别人;隐藏起好的知识,不肯教给别人,以致天下混乱,有如禽兽一般。明白了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行政长官。所以(人们)就选择贤能的人,立
8、之为天子。立了天子之后,因为他的力量还不够,又选择天下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三公。天子、三公已立,又因为天下地域广大,他们对于远方异邦的人民以及是非利害的辨别,还不能逐一了解,所以又把天下划为许多国家,设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确立后,又因为他们的力量还不够,又在他们国内选择一些贤能的人,把他们立为行政长官。行政长官设立之后,天子就向天下的百姓发布政令,说道:“你们听到善和不善,都要报告给上面。上面认为是对的,大家都必须认为对;上面认为是错的,大家都必须认为错。上面有过失,就应该规谏,下面有好人好事,就应当访求并推荐给国君。是非与上面一致,而不在下面勾结,这是上面所赞赏、下面所称誉的做法。假如听到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961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7、我变成里一棵树课件.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