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任务突破练18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适用于 高考 教材 2024 语文 一轮 复习 任务 突破 18 文言 实词 虚词
- 资源描述:
-
1、任务突破练十八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二)第一组考点强化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20分)令狐楚,字殼士,德棻之裔也。逮()冠,贡进士,京兆尹将荐为第一。既及第,桂管观察使王拱爱其材,将辟楚,惧不至,乃()先奏而后聘。德宗喜文,每()省太原奏,必能辨楚所为,数()称之。俄()出为华州刺史。皇甫镈既相,擢楚河阳怀节度使,代乌重胤。始,重胤徙沧州,以河阳士三千从,士不乐,半道溃归,保北城,将转掠旁州。楚至中,以()数骑自往劳之。众甲而出,见楚不疑,乃()皆降。楚斩其首恶,众遂定。敬宗立,拜楚为河南尹。迁宣武节度使。汴军以骄故,而韩弘弟兄务以峻法绳治,士偷于安,无革心。楚至,解去酷烈,以
2、()仁惠镌谕,人人悦喜,遂()为善俗。入为户部尚书,俄拜东都留守,徙天平节度使。始,汴、郓帅每至,以()州钱二百万入私藏,楚独辞不取。久之,徙节河东。召为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故事,检校官重,则从其班,楚以吏部自有品,固辞,有诏嘉允。楚外严重不可犯,而中宽厚,待士有礼。为政善抚御,治有绩,人人得所宜。(选自新唐书令狐楚传,有删改)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0分)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汴军以骄故,而韩弘弟兄务以峻法绳治,士偷于安,无革心。(5分)(2)故事,检校官重,则从其班,楚以吏部自有品,固辞,有诏嘉允。(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14分)
3、春,正月,乙丑朔,陈主朝会群臣,大雾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陈主昏睡,至晡时乃寤。是日,贺若弼自广陵引兵济江。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于渎内。陈人觇之,以为内国无船。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广陵,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晋王广帅大军屯六合镇桃叶山。(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陈主:南朝陈后主。贺若弼:隋吴州总管。晋王广:晋王杨广。3.解释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4分)(1)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
4、)(2)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3)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4)守者皆醉,遂克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雾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陈主昏睡,至晡时乃寤。(5分)(2)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5分)第二组素养提升综合练学科素养国别体史书与战国策国别体,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影响较大的则是战国策。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描写人物形象逼真,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有文采。无论个人陈述还是双方辩论,都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燕太子丹质于秦,亡
5、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
6、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7、(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精读落实】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B.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C.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D.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跪而逢迎”与“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两句中的“跪”字含义不同。B.“却行为道”与“来吾道夫先路”(离骚)两句中的“
8、道”字含义相同。C.“光窃不自外”与“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两句中的“窃”字含义相同。D.“足下”是敬辞,古代下称上可用“足下”,意为“您”;同辈相称不可用“足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鞫武忠于太子,以国事为重。鞫武并不同意太子丹招惹秦国的打算,自己又没有好的对策,但还是向太子举荐了田光。B.太子身为人质,不忘祖国。他在秦国做人质时,秘密前往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侠肝义胆的爱国志士,以图谋国事。C.太子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为应对秦国、保全自己的国家绞尽脑汁,甚至不顾自己太子的身份“跪着迎接”田光先生。D.田光忠心耿耿,舍生取义。他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亲
9、自效忠国家,就极力举荐荆轲,并以自杀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忠心。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排其逆鳞哉?(5分)(2)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
10、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
11、。”“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B.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C.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
12、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D.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庶子,是指战国时年轻的家臣,这一职位与甘罗的年龄非常相称。B.孺子,多指儿童。文中甘罗只有十二岁,年龄尚小,所以张唐以此称之。C.具币,文中指准备盘缠,其中“具”与现在“开具证明”的“具”意思相同。D.郊迎,指古代出城迎接宾客的一种隆重仪式,以此表明对来访者的尊敬。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信侯为了伐赵,派刚成君去燕国做大臣,最终使燕太子丹入秦做了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188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