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高中语文 教材 分析
- 资源描述:
-
1、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分析 新课标实行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可接受性等几个方面的优点,在当时具有不可否认的先进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编写者和学习者之间所存在的理解和审美方面的差异,教材客观存在的诸如选文内容比较陈旧、编排方式较为呆板、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等不足就逐渐暴露出来,再也不能满足教学和学习的需要了。而新课标实行以后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之上对传统高中语文教材作了改进并有所创新,无论从思想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处处体现了一个“新”字,更利于培养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新课标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教材分析;语文 6
2、23.2 文献标识码 1009-1122(2019)03-0105-03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力之争完全在于人才之争。因而,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则是教育发展战略的核心。社会的发展要求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无论哪个层次、哪种类型、哪种规格的人才,都必须具备起码的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合格是人才合格的最基本条件,而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语言素质的人才就必定要发展语文教育事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加强并巩固了其重要地位。改革语文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对提高人民素质的要求,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
3、点。一、对新课标实行前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回顾(一)对选材标准的回顾1963年5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课文必须是范文,要求文质兼美,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入选的文章,一般应该是素有定评的,脍炙人口的,特别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的。”1978年3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语文要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必须思想内容好,语文文字好,适合教学。”1986年12月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1992年6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课文要文质兼美。语言文字要合乎规范。课文要难易适度,
4、适合教学,应该是经过一定的努力,教师能教好,学生学得了的,题材和体裁应该丰富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9年3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从历年大纲对语文教材选材的要求来看,不同时代的语文教材的编写有不同的特征。(二)对新课标实行前高中语文教材的评价1.内容和形式上的可取之处从以上大纲或课程标准来看,课文的选编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侧重思想性、时代性、丰富性、可接受性等几个方面,具体而言:(1)思想性。语文学科具有
5、较强的人文教育优势,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课程目标中的重要内容。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拥有优良的品德。如祝福教学生痛恨封建礼教,同情劳动妇女;荷花淀教学生看到残酷战争背后的美丽的水乡,淳朴爱国的乡亲;劝学用古老的语言教导学生勤奋这些都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2)时代性。时代在不断发展,语文教材也在不断改进。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就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来说,就能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包身工控诉了资本主义的罪恶;琐忆歌颂了鲁迅先生崇高的革命战斗精神;依依惜别的深情讲述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整个教材处处都教育学生不
6、忘过去的艰苦岁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3)丰富性。这主要体现在选文的体裁和题材上。选文的体裁随着语文改革的进行不断丰富多样,现代诗词、文艺随笔等体裁也在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题材方面也是如此,不仅有革命题材,文艺、科技等题材也被选入课本供学生学习。(4)可接受性。各阶段的选材标准都强调“合适教学”“要难易适度,适合教学,应该是经过一定努力,教师能教好,学生学得了的”,这些其实都说的是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具有可接受性。比如红楼梦共一百八十回,而教材仅仅选了其中的一小段:林黛玉进贾府;古代文言文、文言诗词不计其数,而编者仅选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作为教材都是一些学生易学、易懂的篇目,让学生在学习中明
7、事理、通人情。各个时期语文教材在当时也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德育目的。所选课文不但可以作为学生读写的范文、样本,同时还可以用来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灵魂、激发热情。通过对这些选文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前面提到的夏衍先生的包身工就通过详细的叙述,精辟的议论,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总之,好的选文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知识,得到进步。中学语文课文的选编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上有着举足轻重
8、的作用。2.内容和形式上的不足之处从各个时期的教材来看,编写者都力图从各个角度达到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一方面,时代在飞速发展,许多当时被视为先进的思想已日趋落后,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理论却还没有被引入课本;另一方面,许多编者并不是来自教学第一线,并且许多编写者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理解与审美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不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外部世界,这就使得教材的选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之间出现了一道不可逾越的“代沟”,无法进行对话和沟通。学生学习时只能照着一些条条杠杠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从而产生了“课文都是编书人编的”这种想法,给教师的教
9、和学生的学带来了许多不便因素,引起了教师和学生的不满。尽管选文标准是明确的,但由于编者的理解各异、喜恶不同,再加上时间的不断推移,导致教材所选作品有明显的缺陷,编排方式有很大的不足,能力体系也不尽完善。(1)选文内容比较陈旧有研究者作过统计,新课标实行前的高中六册语文163篇课文中,古代文学作品64篇,外国文学作品10篇(其中9篇是19世纪以前的作品),其余现代文,其中20年代的8篇,30年代的9篇,40年代的9篇,50年代的12篇,60年代的15篇,70年代的9篇,80年代的13篇,90年代的2篇。这些课文中不乏各个时代的经典名作,其思想、内容有着永恒的生命力,但缺少反映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公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版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课件:复习任务群六 题型突破篇 任务组二 整体阅读 读懂是前提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