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类型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1单元 1.doc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56962
  • 上传时间:2025-10-29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8.88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1单元 2022 新教材 高中语文 单元
    资源描述:

    1、氓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

    2、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多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络绎不绝呼之欲出推陈出新卓尔不群B.不绝如

    3、缕惟妙惟肖推陈出新特立独行C.不绝如缕惟妙惟肖革故鼎新特立独行D.络绎不绝呼之欲出革故鼎新卓尔不群答案:A解析: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来来往往,连接不断。符合语境。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形容人来来往往不断。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不符合语境。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此处形容“工料、工艺”,符合语境。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

    4、换代或重大变革,不能用来形容“工料、工艺”。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符合语境。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此处没有“随波逐流”的意思。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

    5、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答案:C解析:文段画线的句子中,“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语序不当,“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精神”搭配不当。A项,语序不当,“零距离”应放在“互动”之前。B项,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活动”。D项,搭配不当,应将“表现”改为“展示”。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B.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C.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初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D.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答案:D解析:从语意连贯角度看,本段强调的是“匠心”,而不是“匠人”,而且括号前说的是玉器、青铜器和瓷

    6、器、丝绸,所以括号内的文字应以“匠心”为陈述对象,由此排除A、C两项。B、D两项的区别在于“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对于“历朝历代”的匠人而言有些空洞,所以,“初心”比“终极目标”更贴合文段意思。故选D项。4.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以“儒家学者”为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被赋予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参考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解析:画线句子的内容

    7、大体是:诗经的本来面目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以“儒家学者”为开头,即以“儒家学者”为主语重新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原句是一个被动句,改成以“儒家学者”为开头,就是变换成主动句。注意句中代词的作用,根据文意,句中的“它”指代的是诗经,变成主动句后要还原出来,句子主体为“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掩盖对诗经进行”。另外,改写时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连贯。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诗经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自古就有研究,:一曰汉学,一曰宋学,一曰朴学,还有一个,是20世纪以来兴起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前三种,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精华,它们的成绩,构

    8、成了今日所谓“国学”的基本资源。事实上,它们的大多数结论,已经被常识化,而其研究思路,也成了专家和一般知识者对同类问题的基本认识模式。这种定型化,一方面,表示学术的成熟;另一方面,枯守家法,泥持陈说,始终未能突破经学本体和文学本体的困缚。参考答案:约有四个代表系统(大致有四个方面)不只是学术资源也滋生了因循和守旧解析:本段文字主要是在讲研究诗经出现的一些问题。第处从横线后的“一曰汉学,一曰宋学,一曰朴学,还有一个,是20世纪以来兴起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看,应是对四点的总说;可填“大致有四个方面”;第处要注意与横线后的“常识化”照应,后面说到大多数结论被常识化,所以前面在强调主体,即“学术资源”;

    9、第处要注意概括横线后一句表达的意思,后面说到“枯守家法,泥持陈说”,这是一种因循守旧的做法,这里可填“也滋生了因循和守旧”。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风雨诗经郑风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喈(ji)喈:群鸡齐鸣声。夷:平,指心中平静。胶胶:群鸡乱鸣声。瘳(chu):病愈,此指愁思萦怀的心病消除。6.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变换了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现思妇刹那间感情的变化。B.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既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

    10、思之苦,也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更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C.哀景写乐,倍增其情。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图景。D.诗人的用词写景是讲究的,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写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暝,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答案:B解析:在情境的选择上,本诗不写未见之前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也不写相见之后载笑载言的欢聚之乐,而是重章渲染“既见”之时的喜出望外之情。7.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参考答案:主要运用比兴的手法,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

    11、了主人公的相思、惆怅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击鼓诗经邶风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注镗(tng):击鼓的声音。兵:刀枪等武器。土国城漕:卫国大兴土木筑漕城。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平:平定,调和。爰(yun):何处,哪里。契阔:聚合离散。成说:预先约定的话。于嗟:感叹词。洵(xn):远。8.下列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先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造成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再交代“击鼓

    12、”的原因,即国家要有战事。B.“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两句,诗人把自己的遭遇与众人作对比,突出自己的英勇,不再筑城,将独去南征。C.“不我以归”即“不让我归家”,“忧心有忡”即“内心忧伤”,这两句直接表达诗人对战争造成的长期分离的不满。D.诗歌写出了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叙忆人,悲恻感人。答案:B解析:“土国城漕,我独南行”,突出自己的不幸,众人筑城,唯独我南征。9.“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传诵千古的名句。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流传千古的原因。参考答案:“与子偕老”是美好的誓愿,谁料到归期难望,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战争的残酷与征人的无奈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表达了征人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秋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1单元 1.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6962.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人不知,鬼不觉近反义词解释.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解释.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丰收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班语言活动找反义词教案.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中央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重的反义词是什么.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严寒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业精于勤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横跋扈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专心一志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与柔软有关的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计其数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知不觉的近义词反义词.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不声不响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生字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一掷千金的反义词.doc
  • 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2022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落花生状元预习卡(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tall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小学语文 反义词 lucky的反义词有哪些.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