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岢岚县中学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10《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游褒禅山记
- 资源描述:
-
1、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学生列表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 2、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3、凡是要学生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巩固,温故知新。 【教学目标】 1、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2、 认识本文所阐发的治学、处事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明白这两者在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
2、3、 掌握“各”、“极”、“观”、“求”、“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 【教学重点】 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策略】 引读启发顿悟的阅读方式理解、分析文章。 【教学用具】 采用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 1、 导引:常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zh zh yoshu, rn zh yoshn)。” 是啊,张老师很想给心灵放个假,品味山间之清风,感悟人生的跌宕。但怕耽误你们的学程
3、,我,只有在文字的性灵间与文人共舞,与中华未来的脊梁共度现在进行时。你愿意吗?好的。你还能记住这样的诗意吗? 小石潭记:“隔篁(hu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n)石底以出,为坻(ch)为屿(y),为嵁(kn)为岩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登泰山记:“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
4、,而皆若偻” 醉翁亭记:“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 这些游记共同的侧重点是什么? 抓住景物特点,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课题)。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议论,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
5、心。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 1、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今江西省临川)人 2、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 “王荆公”。 3、 “唐宋八大家”之一 4、 作品: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5、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他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也毫不动摇退缩。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 6. 褒禅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风景秀美,“文革”前寺院(即课文记述的慧空禅院)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半山腰还有大小二塔。十年浩劫中,塔被炸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702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