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 青岛市 西海 新区 黄岛区 2020 届高三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语 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 在广州市天河区绢麻社区11号大院,一则社区居民公约二次征求意见稿贴在了公告栏,成为居民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11号大院社区居民邝泽棉最关心的是文明养宠问题。他第一时间来到公告栏,看到自己建议的“宠物饲养需文明”被采用到公约中,“看来文明养宠是大家共同的呼声,有了共同约束,小区环境才能好”。 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风尚也延续到社区公约制定中。垃圾分类、文明养宠是居民们建议写入居民公约的“高频词”。在公约中,没有“禁止”与“应该”,而是“戒烟戒酒身体好”“
2、互信互助不互扰”这样的直接倡导,涉及邻里关系、小区秩序、垃圾分类等内容,均由居民自己提出。 “这份公约很实际,是一份我们都可以做到的承诺。有了共识,社区成了真正的家。”在24号楼栋长王健新看来,居民之间会因为一些小事有摩擦,而公约是居民心中的“一杆秤”,互相监督有据可依,倡导文明深入人心。 你心中的理想社区是什么?有什么不文明现象是需要改进的?居民“话事”立规矩,在绢麻社区,以居民公约在问题与对策之间架起桥梁,而以楼栋长、志愿服务队、居民公约为基础,已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通过前期座谈和民情走访,社区起草居民公约草案。在居民代表们的畅所欲言中,公约初现雏形。历时两个月,通过逐字逐句调整
3、,社区公约被编成了一首12句的顺口溜,更朗朗上口。再次征求意见并修改后,由社区召开的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绢麻社区党委书记范红梅说,社区有居民1.2万余人,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小区文明规范需要大家齐心参与,“每栋楼有楼栋长,负责沟通楼宇之间居民的问题,大事小事有商量;社区志愿服务队,定期为居民提供服务,党员代表、志愿者积极参与到社区治安的巡逻中。首个社区居民公约由居民自己制定,既能增加参与度,也让文明习惯更深入人心。这三方面形成合力,营造出和谐的社区氛围。” 绢麻社区是广州推广结合了文明新风尚、由居民制定的社区公约的缩影。截至9月上旬,员村街14个社区已全部完成居民公约草案的制定并通过表决,后
4、续各社区居委会将张贴公示向居民公布,宣布其生效日期。 各社区的居民公约体现了国家、社会、个人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为了便于宣传和记忆,社区公约都采用了朗朗上口的排比短句,避免传统的说教方式,让居民公约更有活力,更有底蕴。“两委统筹做工作、依法建章立规矩、居民群众齐参与是制定居民公约工作的三个主导思想。让居民公约真正由居民说话,居民定制。”员村街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家最关注、最重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居民公约的方式体现,真正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摘编自“广州文明网”垃圾分类写入广州社区居民公约)材料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进行20多年倡导工作后,
5、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通过立法,上海市明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种生活垃圾分类标准,首次明确对生活垃圾全流程进行分类,确立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和相应法律责任等。比如,个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200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5万元。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早在2012年3月就开始施行。不过根据相关调查,对条例具体内容有了解的北京市民占比不足两成,宣传工作尚需加强。5月底召开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尽快修改完善该条例,依法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行为设定相应罚则,明确“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在多年宣传的基础上,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2018年
6、7月1日起实施,常态化执法检查成为重要抓手。广州市垃圾分类的重要经验之一是从干湿分离切入,对于厨余垃圾等湿垃圾,一些广州市民在家里建立处理设施,将厨余垃圾打碎后排到下水管道冲走;在菜市场、小区,政府建立起一些小型处理设施,就近处理做成有机肥等。(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材料三:作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日本东京也曾深受垃圾围城和环境污染的困扰。到1970年底,日本国会全面修改清扫法,制定废弃物处理法,以遏制废弃物排放,对废弃物进行适当的分类、保管、收集、运输、再生和处理。日本垃圾分类教育从孩童时期就系统化普及。在社会各界长期努力下,东京城市环境大幅改善,垃圾分类也越发细致
7、复杂。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厨余垃圾、金属垃圾、塑料垃圾分类之细让扔垃圾也变得没那么简单。在东京街头和居民区可以看到众多垃圾回收点,这些回收点上均贴有投放说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时间,如一周7天什么时间丢弃什么垃圾。如果错过了指定时间,就只能等到下个收集日再去丢。如果要扔自行车、衣柜等大件垃圾,还需提前电话申请,并且购买处理券,每件价格在数百日元到上千日元不等。如果胡乱丢弃垃圾将会受到罚款甚至监禁处罚。(摘编自“新浪财经”日本:接近极致的分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讲述广州市绢麻社区一则居民公约二次征求意见稿贴在了公告栏,说明小区居
8、民对此公约都表示赞同。B材料二指出了一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不足并提出批评,例如上海的混装混运现象和北京的宣传方面。C材料三对日本垃圾分类工作做了较详细的描述,意在对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的远见卓识给予肯定。D从我国几个大城市推行、实施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发现的系列问题可知,实施垃圾分类任重道远。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州市天河区绢麻社区把垃圾分类、文明养宠写入居民公约,可见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风尚也延续到社区公约制定中。B相比于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社区居民更愿意遵守社区公约,不喜欢枯燥的法律条文,因为社区公约朗朗上口,便于记忆。C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现
9、状,及其惩罚、机制、执法等方面的介绍,说明每个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D我国已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强制”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用法律手段让居民都能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认真执行。3下列说法中,关于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居民公约是居民心中的“一杆秤”,互相监督有据可依,倡导文明深入人心,居民认真遵守公约,那垃圾分类工作就能实现了。B上海、北京、广州三个城市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时间有先后,可以看出生活垃圾分类是一步步推行的,相信最后会推广到全国。C日本的垃圾分类教育从孩童时期就系统化普及,而且分类极为细致、图文并茂,这也使得东京城市环境大幅改善
10、,值得我国借鉴。D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多,这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垃圾分类已成为我国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属于新闻报道,但报道的侧重点和目的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5我国在垃圾分类方面应该关注哪些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木工刘建华王安忆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
11、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不可能!杀下去一半。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最后,还是依了刘建华。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后来,我们才明白,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我们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这使他一直愤愤然,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
12、倘若说“我们不讲究”,他便说“要有问题我不负责”。这样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可是,刘建华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得,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电锯,擦拭得锃亮,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料”是指人的品质。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逢
13、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他们能做也能吃。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他便微笑着反诘:过年能不回家吗?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
14、了。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心里不由感慨:倘若不是与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
15、心情,去了新房子。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建华在与老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不按常规出牌;老黄作交代,他也要反着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刘建华不满我们将其置于老黄的领
16、导之下。B“我”没有受老黄关于刘建华品质不好的蛊惑,相反,在他俩之间“我”选择留下刘建华,因为刘建华他们劳动的快乐和骄傲感染了“我”。C刘建华回家过年,说初十回来,初十那天果然回来了;最后也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这些优秀品质是作者予以充分肯定的。D小说赞美了刘建华这一类进城务工农民工的优秀品质,也展示了他们的缺点,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群体的复杂情感。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木工刘建华”为题,带有为人物立传的色彩,既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姓名,又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小说具有一种真实感。B小说开篇对主角刘建华眼睛的描写,着力突出了其“亮”和“尖刻”,展现了人物的性
17、格特点,也为写下文他与我们发生冲突做了铺垫。C本文善于运用优美的字词、简洁短促的语句,精准地表达出难以描摹的情境,这种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体现了作家的写作能力。D文章以敏感、细致的笔触叙述了都市平民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表现了木工刘建华给“我”带来的厌倦、欣赏、疑虑等复杂的心理。8.刘建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9.作品是怎样叙述刘建华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冯元字道宗。高祖禧,唐末官广州,以术数仕刘氏。传三世至父邴,广南平,入朝为保章正。元幼从崔颐正
18、、孙奭为五经大义,与乐安孙质、吴陆参、谯夏侯圭善,群居讲学,或达旦不寝,号“四友”。进士中第,授江阴尉。时诏流内铨取明经者补学官,元自荐通五经。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对曰:“达者一以贯之。”更问疑义,辨析无滞。补国子监讲书,迁大理评事,擢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王旦闻其名,尝令说论语老子,群子弟侍听,因荐之。天禧初,数与查道、李虚己、李行简入讲易于宣和门北阁。迁太常丞兼判礼部、吏部南曹。皇子为寿春郡王,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会遵度卒,擢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仁宗即位,迁户部员外郎,为直学士兼侍讲。与孙奭以经术并进讲论,自是仁宗益响学。历会灵观
19、副使、同判国子监。故事,国子监多宿儒典领,后颇用公卿子弟,任均管库。及奭、元并命,士议悦服。同知贡举,进龙图阁学士,预修三朝正史。为翰林学士、判都省三班院、史馆修撰、判流内铨兼群牧使,四迁给事中。元性简厚,不治声名,非庆吊未尝过谒二府。执亲丧,自括发至祥练,皆案礼变服,不为世俗斋荐,遇祭日,与门生对坐,诵说孝经而已。多识古今台阁品式之事,尤精易。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无子,以兄之子譓为后。(节选自宋史冯元传)【注】祥练,丧期或丧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
20、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B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C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D初/七岁/方读易/母夜梦/异人以绀莲华与元吞之/且曰/善读此/后必贵显/元且老/率三日一诵易/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是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国子监,又称“国子学”,是唐至清时期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C翰林学士,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北宋翰林学士承袭唐朝制度,
21、仍掌制诰。D谒通常指拜谒,也指平时在亲朋同僚之间通名时使用的一种简易的名片。文中指拜谒。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冯元面对质疑,依然充满自信。他自我推荐精通五经,因年轻遭到谢泌的质疑,但是对于那些疑难经义,他能清晰流畅地进行辨析,后来被补为国子监讲书。B冯元通晓经术,深得重用赏识。他和孙奭一同进宫为仁宗讲学,后来二人又一同进入国子监讲学,使国子监那些长期钻研经术的大儒们心悦诚服。C冯元才学很高,担任各种官职。他升为龙图阁学士后,参与修撰三朝正史。后来在不同地方担任不同职务,多次升迁至给事中。D冯元学识渊博,终日诵经不辍。他通晓五经,并且对古今台阁规格标准都有着
22、很深的了解;晚年时,大约三日还诵读一次周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谢泌笑曰:“古治一经,或至皓首,子尚少,能尽通邪?”(2)王旦又荐元宜讲经资善堂。帝以元少,更用崔遵度。14冯元淡泊名利,性情简朴至孝,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重九赏心亭登高 范成大忆随书剑此徘徊,投老双旌重把杯。绿鬓风前无几在,黄花雨后不多开。丰年江陇青黄遍,落日淮山紫翠来。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注】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诗为淳熙八年(1181)任建康(今南京)镇帅时所作。双旌,镇帅的代称。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23、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登高追忆,“书剑”意象豪迈,表现了诗人当年满怀理想抱负,意气风发。B颔联写秋风中黑发无几,表达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慨叹;黄花经雨,象征着人生暮年。C颈联写登临之景,庄稼即将成熟,田野丰收在望,落日照耀,淮山紫翠,绚烂美好。D本诗在写景追忆中抒发对家国和个人境遇的慨叹,与杜甫的登高有异曲同工之妙。16诗歌尾联“饮罢此身犹是客,乡心却附晚潮回”广受后世称道,请从炼字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作者用“ , ”两句,表现男主人公心愿达成后对女主人公变得粗暴无礼。(2)逍遥游中用“
24、, ”两句,来说明鹏在迁徙过程中的活动范围之大。(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 ”两句,写戍边将士的外貌和神态,表现他们的思乡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吸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有几个地方我以前经常去的,像阳明山的白云山
25、庄,叫一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堆叠着的高楼和人欲,自己饮着茶, 。像在北投和阳明山间的山路边有一个小湖,湖畔有小贩卖工夫茶,小小的茶几,藤制的躺椅。独自开车去,走过石板的小路,叫一壶茶,在躺椅上静静地靠着,有时湖中的荷花开了,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有一次和朋友去,两人在躺椅上静静喝茶,一下午竟说不到几句话,那时我想,这大概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了。现在这两个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也只有伤心。湖里的不是荷花了, ,池畔也无法静静躺着了,因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损了。到假日的时候,走路都很难不和别人推挤,更别说坐下喝口茶,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呼啸而过的飞车党,还有带伴唱机来跳舞的青年,那时所有的感
26、官全部电路走火,不要说清欢了,连欢都不剩了。18下列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比拟、比喻、设问B比拟、比喻、夸张C设问、比拟、排比D设问、比喻、排比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飞车党,还有来跳舞的青年,那时所有的感官都在冒火,不要说清欢了,连欢都不剩了。”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373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人教版语文湖北专版上册习题课件:18 狼(共19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