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 南阳市 第一 中学 2015 届高三 下学 第三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第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艺术内容向艺术形式的推移杜书瀛艺术内容只有通过它的具体可感的外在表现它的形式,才能发挥其感染作用。从艺术创造的角度来看,一个艺术品从受孕到发育、成长,一直到诞生,始终处于不断的、不停顿不间歇的运动过程之中。因此,几乎是在艺术对象转化为艺术内容的同时,也就发生了从艺术内容向艺术形式的推移。一个艺术品,只有当它走完了从艺术对象到艺术内容、从艺术内容到艺术形式的全过程之后,它的运动才算告一段落。任何一件艺术品,都应该是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的统一体。纯粹的以艺术内容而存在的艺术品,或者纯粹的以艺术形式而存在的艺术品,严格地讲是不可能有的。
2、一定的艺术内容必定要求用它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二者相依为命。艺术内容向艺术形式推移的具体情形表现为前后承续、紧密相连的两个步骤。第一,是艺术内容自身固有的组织结构、存在方式的被发现。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艺术家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认识、掌握现实生活,将艺术对象转化为艺术内容;然而,艺术家对艺术对象(现实生活)的这种认识和掌握,绝不是仅仅认识和掌握该对象的内在意蕴,而不涉及它的组织结构、存在方式,艺术家几乎是同时也就认识和掌握了该对象的固有的组织结构、存在方式。艺术对象转化为艺术内容,绝不是对艺术对象的原样照搬,而是经过了艺术家的想象、虚构、加工、改造,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艺术对象原来的状态。经过艺术家重新改
3、造之后的艺术对象,即艺术内容,其组织结构、存在方式也就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时甚至大大改变了原来的组织结构、存在方式。第二,它必然要求通过一定的媒介、给以一定的物质材料的表现,使之得到固定化和外在化。也就是说,艺术家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工具,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使一定的艺术内容连同它的组织结构、存在方式,获得一定的物质外壳具体可感的相对固定的物质外貌。一件艺术品的创作,在它尚未获得一定的物质表现以前,其艺术认识始终不能得到最后的完成,艺术内容始终不能得到最后的确定,而这艺术内容的组织结构、存在方式也始终不能得到确切的把握。只有在它获得了一定的物质表现之后,相对地说,其艺术认识才算完成,其艺术内容
4、和它的组织结构、存在方式才能被最终把握并被确定和固定下来。艺术形式虽然并非艺术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艺术内容自己的形式,但是,艺术形式的创造却的确与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他的世界观、他的个性特点,特别是他的才能和技巧,有极密切的关系。对于同一个艺术对象和同一个艺术内容,普通人与艺术家,平庸的艺术家与天才的艺术家,所做的艺术表现是不相同的,而且可能相差很大。这里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分。这是因为艺术家的主观特别是他的才能和技巧在起作用。(选自艺术哲学读本,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推移关系的一项是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绘制蒙娜丽莎,在由观察到体会的过程中艺术内容诞生,从开始绘画到画
5、作完成是艺术形式的呈现。B在演艺圈打拼多年,筷子兄弟体会到了真情的存在,然后创作并演绎了被称为“神曲”的小苹果,歌曲旋律优美、情深意切。C柳永、李清照、苏轼等人的词作有多首被后人谱成歌曲传唱,他们的词作被后人谱成曲子传唱的过程体现了艺术内容到艺术形式的转化。D萧红是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其传奇一生备受人们关注,今年由李樯编剧、许鞍华执导的反映萧红一生的电影黄金时代公映。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艺术的创作要经过两个推移过程,即艺术对象到艺术内容以及艺术内容到艺术形式。B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有独特方式,会通过其组织结构、存在方式等把握其内在意蕴。C艺术内容和其存在的方式最终能够被确定和
6、固定下来,是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工具的。D艺术形式的创造体现了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等,但艺术形式并非艺术家的主观臆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一件艺术作品来说,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是缺一不可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并相互决定对方。B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对艺术对象(现实生活)意蕴的把握与对艺术形式的理解几乎是同步进行的。C现实生活本身有其组织结构和存在方式,而经过艺术家改造的艺术对象的结构、存在方式会有变化。D不同的人对同一个艺术对象所做的艺术表现应该是不相同的,这与艺术家的水平等有密切的联系。【答案】1C2B3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
7、: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将选项对应原文信息,合理筛选。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项在第三段,原文是艺术家对艺术对象(现实生活)的这种认识和掌握,绝不是仅仅认识和掌握该对象的内在意蕴,而不涉及它的组织结构、存在方式,艺术家几乎是同时也就认识和掌握了该对象的固有的组织结构、存在方式。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自博陵徙焉。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士。举贤良
8、方正高第,不中者诵訾之,武后敕有司覆试,对益工,遂为第一。再补陆浑主簿,入调吏部,侍郎岑义叹曰:“君今郤诜也!”荐为左补阙。性舒迟,进止雍如也,当官则正言,不可得而诎。睿宗召授中书舍人,以母病东都不忍去,固辞求侍,更表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以代己处。诏改虞部郎中,俄检校御史中丞。请发太仓粟及减苑囿鸟兽所给以赈贫乏,人赖其利。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恃以弄法;姚崇子彝留司东部,通宾客,招贿赂。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转著作郎,去其权,盖惮之也。久之,为太子左庶子。母亡,受吊庐前,宾客未尝至柩室。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服
9、除,迁中书侍郎。玄宗以仙州数丧刺史,欲废之,沔请治舞阳,舞阳,故樊哙国也,更为樊州,帝不纳,州卒废。沔既喜论得失,或曰:“今中书宰相承制,虽侍郎贰之,取充位而已。”沔曰:“百官分职,上下相维,以成至治,岂可俯首怀禄邪?”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雨潦败稼,沔弛禁便人。召还,分掌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为集贤修撰,历秘书监、太子宾客。太常议加宗庙笾豆,又欲增丧服。沔曰:“加笾豆未足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朝,徒近侈耳。”韦述等议与沔合,又诏中书门下参裁,于是宗庙笾豆坐各六,余仍旧制。每朝廷有疑议,皆咨逮取衷。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
10、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 笃孝:非常孝顺B当官则正言 正言:说正确的话C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 姻家:结为亲家D以成至治 至治:大好局面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B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C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D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11、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沔有才学,能经得住检验。他考中进士,在贤良方正科考试中成绩优等,后遭人公开诋毁,经主管部门的审察复试后,他最终名列第一。B崔沔为人纯正,孝顺父母。睿宗征召他担任中书舍人,而他在东都的母亲生病,他不忍心离开母亲去任职,于是坚决请辞,请求能亲自侍奉母亲。C崔沔为官正直,敢于同权奸斗争。宋宣远依仗卢怀慎的权势玩弄法律,姚崇的儿子姚彝收受贿赂,事情被崔沔知道后,崔沔不畏权势,坚决弹劾了二人。D崔沔爱护百姓,设法救济穷人。他曾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削减苑囿中的鸟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在魏州刺史任上,他放宽禁令,来给百姓提供方便。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10分)(1)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2)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答案】4B5D6C7(1) 他告诉宾客们说:“母亲这一生,不是至亲不能进入厅堂进去拜见,怎么能因为去世而改变礼节呢?”中书令张说多次称赞他。(2) 凡是诏令和部门事务,崔沔常持不同的意见,张说不高兴,让崔沔出任魏州刺史。【解析】4试题分析:“正言”在这里应解释为“言词严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考点:理解常
13、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礼部尚书”是官职名,应在其后断开,排除BC。“俭约自持”是持家俭省节约,“禄禀随散宗族”是俸禄随时散发给同宗同族的人,故应在各自的后面断开。故选D。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坚决弹劾了二人”错,原文是“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转著作郎,去其权”。考
14、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谒”,拜见;“存亡”,去世;“数”,多次。(2)“凡”,凡有(凡是);“曹事”,官署事务;“异同”, 不同的意见。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是从博陵迁居到这里的。崔沔纯正谨慎,没有虚假之言,侍奉父母非常孝顺,很有才华。他考中进士,应试贤良方正科成绩优等,没有考中的人
15、公开诋毁他,武后敕令主管部门对他进行审察复试,崔沔的对答更加高妙,最终名列第一。两次补授为陆浑主簿,调入吏部任职,吏部侍郎岑义赞叹说:“您是当今的郤诜啊!”推荐他任左补阙。崔沔性情和缓,举止温文尔雅,但处理公务时却言词严正,(别人)不能使他屈服。睿宗征召他,授予他中书舍人一职,他因母亲病于东都而不忍离去,坚决辞让,请求能奉养母亲。他又上表建议让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来代替自己担任这个职务。(皇帝)下诏让他改任虞部郎中,不久,又任检校御史中丞。崔沔请求散发太仓的粮食以及减少苑囿中鸟兽的饲料来赈济贫穷的百姓,人们因他的奏请而获得利益。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是亲家,依仗卢怀慎的权势而玩弄
16、法律;姚崇的儿子姚彝在东都任职时,结交宾客,收受贿赂。崔沔准备查验弹劾二人,姚崇、卢怀慎当时正执政,一起推荐崔沔说他有史才,让他转任著作郎,夺去了他的权力,大概是畏惧他吧。过了很久,他又担任太子左庶子。母亲离世,崔沔在房前接受宾客的吊唁,宾客都不曾进到停放棺柩的内室他告诉宾客们说:“母亲这一生,不是至亲不能进入厅堂进去拜见,怎么能因为去世而改变礼节呢?”中书令张说多次称赞他。崔沔守孝期满,升任中书侍郎。玄宗因为仙州的刺史屡次死亡,打算废掉仙州。崔沔请求将治所移至舞阳,舞阳,原来是樊哙的封国,更名为樊州,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仙州最终被废掉了。崔沔喜欢谈论朝政得失,有人说:“现在的中书宰相秉承皇
17、帝旨意行事,侍郎虽然辅佐宰相,也只不过是个虚职而已。”崔沔回答说:“百官分担的职务不同,上下相互联系,以便实现大治,怎么可以一味顺从。空领俸禄呢?”凡是诏令和部门事务,崔沔常持不同的意见,张说不高兴,让崔沔出任魏州刺史。州内大雨,积水冲毁庄稼,崔沔放宽禁令方便百姓。后来,被皇帝召回,分掌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的身份任集贤修撰,历任秘书监、太子宾客。太常讨论增加宗庙祭祀用的礼器笾和豆,又想要提高丧服的规格。崔沔说:“增加笾、豆的数量,并不能尽盛天下的美物,而将其安放在宗庙里,只不过近乎奢侈罢了。”韦述等人的意见与崔沔相合,皇帝又下诏让中书门下审议裁定。于是每座宗庙笾、豆各设为六,其余仍然按照旧的
18、制度。每当朝廷有难以决定的争议时,都向崔沔咨询,然后选取中间意见。崔沔去世时六十七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孝”。崔沔持家俭省节约,俸禄随时散发给同宗同族的人,不营建住宅,曾经作陋室铭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正宫】鹦鹉曲农夫渴雨冯子振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夫。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8这首曲子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9请简要分析“看一片闲云起处”中“闲”字的妙处。(5分)【答案】8内容:农夫急切盼雨。一年四季的辛苦劳作,希望得到
19、风调雨顺后的好收成,可是当稻苗肥壮正待吐穗结籽之时,偏偏久旱不雨,农民因此焦虑欲绝。天公不遂人愿。天公无情,久旱不雨。偶尔几片残霞,也隔断彩虹,飘然而去。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盼雨而不得的农民的深切同情。9“闲”字,在这里是悠闲的意思,写不能化作及时雨的云的悠闲之态,它与农民盼雨的急切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农民对无情天公的恼怒之情。【解析】8试题分析:理解诗文内容,首先要读懂全诗,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农民求雨诗,前四句写了稻苗肥壮正等着杨花吐穗,苗都要枯死了,却是响晴的天不下一丝雨。五六句写了可恨苍天不顾人们渴雨的急切心情,让残霞把要下雨的白虹冲断,云朵向南飘去。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最后两句,
20、农夫们注视着那片白云,盼望能在人间降下三尺好雨。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解答此题,可先根据解释“闲”的含义,然后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闲”字所表达的事物特点,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其表现的作者情感。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 ”(李白行路难)表现出诗人李白貌似有目标实则没有路径可达目标的茫然。(2)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
21、写出生命短暂、渺小的两句是“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两句写出了春夏两季鲜花芳香、树木繁茂的美丽景致。【答案】(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重点关注诗句中笔画复杂的字词,同时要结合意思进行识记。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如(1)中“貌似有目标实则没有路径可达目标的茫然”,(2)中的“用比喻写出生命短暂、渺小”,(3)中的“夏两季鲜花芳香、树
22、木繁茂的美丽景致”等。二是注意以下字形“渡”、“蜉蝣”、“沧”“阴”等。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略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王运熙:平淡中自有丘壑2月8日凌晨,著名文史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运熙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所挚爱的研究,离开了他所牵挂的学生。王运熙1926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山县,从小就爱好古典文学。后来,王运熙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治学兼通新旧文学,目光宽广,思路开阔。他在和王运熙谈话时,滔滔不绝,上起先秦汉魏,下逮现代的一些学者和作家。正是在这样一
23、种名师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情形下,王运熙走上了他的治学之路。从1978年到1996年退休,王运熙主持的语言文学所集中了多位学科带头人,下设6个研究室,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成为学术研究的重镇。语文所成立以后,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完成了三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编写。1983年到1996年,王运熙又在原有基础上与顾易生共同主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历时十余年,对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的研究更具系统性和完整性,把文学批评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王运熙一生专注于学问,甘于淡泊,白首未改此心。他曾经说:“上海的大闸蟹很好吃,但不吃也无所谓;但不让我看书写书,那就一天也受不了。”虽是玩笑,
24、却道出了他虽在陋巷却不改其乐的心境。王运熙赠给学生吴承学一本文心雕龙探索,他在书的扉页题写“治学自警语”:“全面观照,准确把握。正本清源,探明原貌。”他的治学亦如此,不求新、不求奇、不媚俗、不趋时,从文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最平实的学问。在研究文心雕龙时,王运熙的结论与北方一些学者,如,中华书局的周振甫,山东大学的陆侃如、牟世金,西北师范大学的郭晋稀等几位先生的观点并不相同,在当时引起了争论。王运熙认为文心雕龙是一部指导写作的书,并不是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和关学著作。他以原著文本为研究的出发点,努力把握刘勰整个文学思想体系,避免先入为主,用现代文学理论去套。因此得出的结论得到了许多研究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8540.html


高二语文答题卡.doc
2016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