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联盟 2018 2019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联考 试卷 解析
- 资源描述:
-
1、 “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高二语文试题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父母的 使王明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山村丰富而生动的色彩使他陶醉不已。(2)本报记者昨日从最高检察院获悉,安徽滁州市原市委书记等三名厅级干部 分别被检查机关查办。(3)景区在管理帐篷客问题上不宜“一刀切”,应 ,做好配套服务,想方设法满足游客的新需求。A. 熏陶 日前 因势利导 B. 熏陶 目前 顺水推舟C. 熏染 日前 顺水推舟 D. 熏染 目前 因势利导【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的能力,注意啊考核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含义
2、、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题中熏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熏染: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题中是褒义语境,用“熏陶”。日前:几天前;目前:指说话的时候。句中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用“日前”。因势利导: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语意应和“一刀切”对应,用“因势利导”。故选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B.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
3、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良好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C. 未来三年内,我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D. 在今年的自主招生的面试选拔中,东南大学主要依据笔试成绩为基础,择优确定自主选拔的录取对象。【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成分残缺,句尾加“的经历”;C项,成分残缺,“转变”没有宾语,“客货混运”后加“局面”;D项,结构混乱,“主要依据笔试成绩为基础”句式杂糅。故选B。【点睛】结
4、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D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
5、地,我们喜悦,悠然,恰然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语段起句写日光下景物,结尾处总结句先后写“日光下的景物”和“月下的景象”,行文层次分明,五个句子中,写“视觉刺激”,属于“日光下景物”层次;根据中“这”指代作用,两者顺序
6、应是,属于“月下的景象”的层次,“而在晚间”标明进入第二个层次叙写;句中的“便”承句的色调变化,“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指代中的描写;承句,由“我”到“物我”。故选B。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 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B.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C.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D.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考纲规定的常用的修辞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借代和反复,有人也把对比列入到修辞的行列,注意明确修辞的特征,然后具体的区分,题中C项,比喻。故选C。5.对下列
7、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闵:通“悯”,忧伤(陈情表)B. 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害:妒忌,嫉恨(太史公自序)C.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相与:相处,相交(兰亭集序)D. 若望仆不相师 望:希望(报任安书(节选)【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望:埋怨。故选D。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慈父见背(陈情表) 是以见放(渔父)B. 不知老之将至(
8、兰亭集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C.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太史公自序)D.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逍遥游)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A项,见,相当于“我”/被;B项,之,主谓之间取独/动词,到;C项,所,名词,地方/所字结构;D项,以,介词,用。故选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别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太上不辱先(报任安书(节选)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C. 臣具以表闻(陈情表) D. 故
9、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节选)【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题中ACD项,使动用法,使受辱,使听到,使思考;B项,一:应动用法,认为一样。故选B。8.下列各句中,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B. 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C. 屈原既放(渔父) D. 重为乡党所笑(报任安书(节选)【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10、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题中BCD项,被动句,A项,宾语前置句。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济自负,尤精天文、地理、卜筮之书。时太祖已定宁越,规取张士诚、方国珍;而察罕兵势甚盛,遣使至金陵招太祖。兑知天运有归,以布衣献书太祖
11、,言天下大计,其略曰: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进则越两淮以北征,退则画长江而自守。夫金陵,古称龙蟠虎踞帝王之都。藉其兵力资财,以攻则克,以守则固,百察罕能如吾何哉?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张九四之地,南包杭、绍,北跨通、泰,而以平江为巢穴。今欲攻之,莫若声言掩取杭、绍、湖、秀,而大兵直捣平江。城固难以骤拔,则以锁城法困之。分兵略定属邑,收其税粮以赡军中,彼坐守空城,安得不困?平
12、江既下,巢穴已倾,杭、越必归,余郡解体。此上计也。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驯狎。往年大兵取婺州,彼即奉书纳款。后遣夏煜、陈显道招谕,彼复狐疑不从。遣使从海道报元,谓江东委之纳款,诱令张昶赍诏而来。且遣韩叔义为说客,欲说明公奉诏。彼既降我,而反欲招我降元。其反覆狡狯如是,宜兴师问罪。攻之之术,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彼自方国璋之没,自知兵不可用。又叔义还称义师之盛,气已先挫,正可胁之而从也。福建本浙江一道,兵脃城陋。两浙既平,必图归附,下之一辩士力耳。如复稽迟,则大兵自温、处入,奇兵自海道入,福州必不支。福州下,旁郡迎刃解矣。威声已震,然后进取两广,犹反掌也。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赐银币袭衣。
13、后数岁,削平天下,规模次第,略如兑言。【注】太祖:与下文中“明公”意同,即明太祖朱元璋;察罕:即察罕帖木儿,汉名李察罕,元末将领。9.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闻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 规模:规划,计划B. 藉其兵力资财 藉:凭借C. 诱令张昶赍诏而来 赍:携带D. 宜限以日期,责其归顺 责:责备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2)太祖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辞去。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2)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节
14、选)【答案】9. D 10. (1)我认为元朝的天运将终止,人心不向,而李察罕想效法曹操的做法,形势却是不一样的了。(2)太祖对他的话感到十分惊奇,想要挽留并任用他,他竭力推辞而离开了。 11. (1)项脊轩总共遭受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明保护的。(2)痛惜自己的志愿还没有完成,平平庸庸而死,使自己的文章不能在后代传扬。【解析】【9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D项,责:要求。故选D。【10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
15、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窃:我;以:认为;效:效法;侔:一样;奇:意动用法,感到十分惊奇;留:挽留;力:竭力。【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凡:总共;得:能够;焚:被焚毁;殆:大概;恨:痛惜;没世:死;不表于后:不能在后代传扬。第一句被动句,第二句状语后置句。【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
16、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叶兑,字良仲,宁海人。以经时济世之才自负,尤为精通天文、地理、卜筮方面的书籍。当时,太祖(即明太祖朱元璋)已平定宁越,计划攻打张士诚、方国珍,然而李察罕的势力还很强盛,派使者至金陵招降太祖。叶兑预知国运将另有所归,就以布衣的身份献书给太祖,解说天下大计,大体意思如下:我听说想要取的天下的人,必定有一定的计划,韩信初见高祖,就筹划着楚、汉的成败,孔明卧于草庐之中,就与先主讨论三分天下的形势。我们现在的计划,应该在北面灭掉李察罕,在南面吞并张九
17、四,抚慰温、台两州,占领闽、越两州,定都于建康,在江、广两地发展势力,进则可以越过两淮北征,退则 可以划长江而自守。金陵自古就有龙蟠虎踞之称,是帝王之都,凭借我们的兵力资财,攻出去能克敌制胜,退回来能固守不败,一百个察罕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现在听说李察罕妄自尊大,写信给您,就像曹操招降孙权一样。我认为元朝的天运将终止,人心不向,而李察罕想效法曹操的做法,形势却是不一样的了。张九四的地盘,南面包括杭、绍两州,北跨通、泰两州,以平江为巢穴。现在想攻打他,不如佯称攻取杭、绍、湖、秀四州,而派大军直捣平江。城池坚固难以一下子攻占,就用锁城法困住他。再分派军队攻克平定平江附属的城镇,征收赋税来供给部队,
18、张九四死守空城,怎么能够不艰难呢?方国珍狼子野心,不可以驯服而亲近。往年大军攻占婺州,他立即写信投降。后来您派夏煜、陈显道招抚,他又狐疑不归顺。他派使者从海路报告元朝,说江东地区(此处指朱元璋)委托他向元朝投降,诱使张昶带着招降的诏令而来。又派韩叔义为说客,想要却说您奉行诏令。他已经归降了我们,却反而招我们降元。他就是如此反复无常,十分狡诈,应当兴师问罪。然而他以水为命,一听说部队到来,就带领全家航行到海上去了,中原步骑奈何不了他。攻打他的战术,应当限定日期,要求他归顺。他自从方国璋覆灭后,就知道自己的势力不行了,就连叔义也称说我军势力强盛,可见元气大伤了,正可以威胁他而使其顺从。福建原和浙江
19、同属一道(行政单位),士兵脆弱城池简陋。两浙地区平定后,它一定会归附,攻下它只要一个辩士的力量罢了。如果收复拖延太久,那么派大军从温、处两州进入,奇兵从海道攻打,福州必定难以支撑,福州被攻下,附近的郡县就会迎刃而解了。我军声望威震,然后进取两广,易如反掌。太祖对他的话感到十分惊奇,想要挽留并任用他,他竭力推辞而离开了。赐给他很多金银财物、成套的衣物等。几年以后,平定天下,战略的计划和实施的情况,基本上和叶兑说的一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蝶恋花早行周邦彦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
20、应。【注】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轳辘: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金井:对井的美称。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颗星被称为“斗柄”。12. 请简析“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这三句写景的顺序,以及对刻画人物的作用。13. 清人俞陛云说本词结句(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神韵无穷,吟诵不厌”,这两句诗的视角有何不同?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2. 这三句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现出由深夜到拂晓这一时间的进程,暗示了行者整夜不曾合眼,表达了行者因即将离家而满腔愁苦与不舍的心绪。 13. 前一句是从行者(男子)的视角来写的,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只见闺楼已远,天空斗柄
21、横斜;后一句是从思妇(女子)的视角来写的,行者渐行渐远,但思妇仍然凭栏远眺,行者的身影渐不可见,只有偶尔传来的晨鸡报晓之声与那远人的脚步声遥相呼应。这两句描绘了男女别后的景象,表现了行者和思妇的不舍和离愁,以景结情,意犹末尽。【解析】【12题详解】此题考核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要求分析景物描写的顺序和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答题时抓住句中“月皎”“更漏将残”“辘轳”表示时间的词语,由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行者整夜不曾合眼,再结合此中的内容,分析对形象刻画的作用:表达了行者因即将离家而满腔愁苦与不舍的心绪。【13题详解】此题考核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景物描写的视角,以及手法,答题时注
22、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情感。“楼上阑干横斗柄”从行者(男子)的视角来写的,“露寒人远鸡相应”从思妇(女子)的视角来写的,然后分析手法“以景结情”,这两句描绘了男女别后的景象,表现了行者和思妇的不舍和离愁。【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
23、篇中的空缺部分。(1)_,形影相吊。(陈情表)(2)夕阳古道无人语,_。(长亭送别)(3)老当益壮,_。(滕王阁序)(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节选)(5)_,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节选) (6)朝菌不知晦朔,_。(逍遥游(节选) (7)定乎内外之分,_。(逍遥游(节选) (8)若夫乘天地之正,_,以游无穷者。(逍遥游(节选)【答案】 (1). (1)茕茕孑立 (2). (2)禾黍秋风听马嘶 (3). (3)宁移白首之心 (4). (4)通古今之变 (5).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6). (6)蟪蛄不知春秋 (7). (7)辩乎荣辱之境 (8). (8)而御
24、六气之辩【解析】【详解】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茕”“黍”“阏”“蟪蛄”的写法。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麦前一年里头那个红红火火的正月十五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二月二,转眼间清明又过了,就到了惊蛰,就到了谷雨。眼瞅着地里的麦苗儿泛青、拔节、秀穗、扬花,呀!就快到麦天了呢!下煤窑的男人们就能回来了呢!杏儿胳膊腕儿上了只荆条篮子,篮子里装满换洗衣服,她这是要到河里洗衣服去。河是叫作黄河的。杏儿由于要洗娃儿的尿布,自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