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师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南师大 附中 2007 2008 学年度 第一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 资源描述:
-
1、2007-2008学年度南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 选择(12分)1 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号角 角色 勾心斗角 群雄角逐B 强制 强迫 博闻强识 强辞夺理C 辅弼 辟邪 筚路蓝缕 刚愎自用D 跻身 侪辈 济济一堂 同舟共济2 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第395页一个没有很好掌握语言这一思维工具的人,其智力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A:“。(,)。”B,。(,)C:“。”(,)
2、D,“。”(,。)”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可以肯定地说,达芬奇的绘画艺术是世界美术史上不容置喙的重要组成部分。B 他的演讲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语言优美,闪烁其词,全场听众无不报以热烈的掌声。C 他们一家三口相亲相爱,相濡以沫,尽享天伦之乐,真让邻居们艳羡不已。D 你还小,这事你现在还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了,以后等你长大了也不迟。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魏晋风骨”这个词对于我们很陌生,读读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会有很大的收获。B 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的总数至少有900家以上。C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
3、们所缺乏的,一是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不足,二是在复杂的形势下采取的策略不当。D 健康休闲是一种以恢复身心健康状态、丰富生活、完善自我为目的的闲暇活动。二、 默写(14分)5 高山仰止,_。(诗经小雅车辖)6 不愤不启,_。(论语述而)7 前不见古人,_。念天地之悠悠,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8 天姥连天向天横,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9_ ,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10 想佳人,妆楼颙望,_。(柳永蝶恋花)11 夫夷以近,_;险以远,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2 江流有声,_。_,_。(苏轼后赤壁赋)13 一川烟草,_,_。(贺铸横塘路)三、 文言文阅读(30分)
4、(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7题。(13分)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
5、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韩愈柳子厚墓志铭)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其俗以男女质钱 质:抵押B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 书:记下C 免而归者且千人 且:尚且D 虽重得罪,死不恨 重:再次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因其土俗
6、,为设教禁,州人顺赖/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B 且万无母子俱往理/且焉置土石C 无辞以白其大人/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D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淡妆浓抹总相宜1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字,表示被动的一项是()(3分)A 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B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C 是岂不足为政耶D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17 从上面的材料中,你能看出柳宗元身上的哪些品质?请结合其所处环境概括。(4分)(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821题。(17分)范滂字孟博,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
7、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地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后牢修诬言钩党,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
8、”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唯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范晔后汉书范滂传)【注】光禄四行:光禄举敦厚、质朴、逊让、节俭为四种美德。举谣言:收集歌谣,提出对官吏的批评。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二千石:汉代郡国守相、太守均为二千石的官。自非:假若不是。简札:指呈给皇帝的奏折。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
9、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功曹:汉代相当郡守的总务长,掌管人事,参与一郡政务。显荐异节,抽拔幽陋:公开荐举有高尚品德的人,剔除坏人。钩党:互相勾引,结为朋党。李、杜:这里指李膺、杜密。二人都是当时贤士。1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 少厉清节 厉:严厉B 吏不能诘 诘:责难C 即自诣狱 诣:往,到D 引与俱亡 引:拉19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 间以会日迫促 以:连词,因为B 其未审者 其:指示代词,其中的C 死亦何恨 何:疑问代词,什么D 再拜而辞 而:连词,表承接20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范滂揭发依仗
10、权势欺压人民的官吏、豪强,疾恶如仇、大义凛然,却引起他人的猜疑和不满。B 范滂为人清廉正直,在遭到诬陷时,督邮吴导和县令郭揖都对他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对朝廷表现出强烈的不满。C 劾奏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多人;在职严整疾恶;公开荐举有高尚品德的人,剔除坏人等都是范滂为“王道以清”采取的措施。D “范滂别母”一段既表现出了范滂的孝道,又使我们感受到范母勉儿就义之慷慨、博大的胸襟。2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3分)译文:(2)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2分)译文:(3)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3分)译文:四、 实用阅读(3
11、4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224题。(12分)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一篇画筌(这是中国绘画美学的一部杰作)里说得很好,而这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观。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处理空间的方法,也叫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是有独创性的,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而这种艺术表演方式又是和中国独特的绘画艺术相通的,甚至也和中国诗中的意境相通。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仅用少量的道具桌椅等
12、)。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以免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个“真境逼”是在现实主义的意义里的,不是自然主义里的所谓逼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真”、“神”、“美”在这里是一体。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