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部编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10 青山 处处 忠骨 教案
- 资源描述:
-
1、10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目标1.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字,正确读写“拟定、参谋、锻炼”等13个词语。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4.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2.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文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本课的有些生字,学生容易读错,如“拟”,应读作“n”,不要读成“y”;“赴”应读作“f”,不要
2、读成“p”;“躇”应读作“ch”,不要读成“zh”。初读课文时,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的读音。老师重点指导易错的“炼”和“眷”2个字的写法,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2.阅读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指导学生感受毛主席情感世界的重要方法。许多感受,学生不一定能说得出来,但可以通过读表达出来。3.语言运用学习作者抓住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彭、拟、谋”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字,正确读写“拟定、参谋、锻炼”等13
3、个词语。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 诗歌引入,走近伟人1. 一代伟人毛主席在少年时,因外出求学而写给父亲一首诗呈父亲。学生齐读。师简介:这是毛主席少年时所作的诗,他善于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情怀。2.对于毛主席,大家有哪些了解呢?(先让学生自由交流对毛主席的了解,再课件出示毛主席简介)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毛主席,感受毛主席的情感世界,来学习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板书并齐读课文题目。(板书:青山处处埋忠骨)4.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历史。(课件出示抗美援朝的视频资料)【设计意图】诗歌引入,体会毛主席博大
4、的胸襟。了解抗美援朝的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板块二 明确目标,检查预习1.默读课文。仔细观察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课文由两个部分组成)2.自由朗读课文的两个部分,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写毛岸英牺牲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感到万分悲痛。第二部分写最后毛主席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苦的决定。)3.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4.课文中出现了3封电报的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3封电报和毛主席批示的内容找出来并画线。(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相关语句)(1)从电报和批示中,你获取到了什么信息?(第一封电报彭德怀告诉毛主席,毛岸
5、英牺牲了;第二封电报彭司令请示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第三封电报朝鲜请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毛主席批示的意思是让岸英安葬在朝鲜。)(2)对毛主席的批示,你们有什么疑惑吗?(3)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小结:这里的“忠骨”是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答疑解惑。(课件出示解释)这里的“忠骨”是指什么?(毛岸英烈士的遗体)(5)这句诗的意思太深奥了,只有走进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才能完全领悟它的意思。让我们一起走进毛主席的内心,感受他的情感世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初步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为深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打下基础。板块三
6、 观看动画,整体感知1.认真读课文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学生边读边画)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对毛主席的内心世界的看法。(学生自由讨论)3.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1)指名学生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悲伤得说不出话,吃不下饭,只能借烟消愁)(2)毛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惊悉噩耗,毛主席怎能不悲恸欲绝呢?(全班齐读课件中的句子)4.噩耗传来,痛失爱子的老父亲在想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当年,地下党的
7、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1)指名学生读。这段话写的是毛主席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这段对毛主席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什么?(我感受到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毛主席与爱子毛岸英聚少离多,前面三次的分离,岸英都平平安安回到了他的身边,而这一次却回不来了。)(2)教师引导:毛主席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大家带着这种心情齐读这段话。5.第一部分中还有哪些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指名学生说)课件出示“岸英!
8、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1)指名学生读。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毛主席对儿子的两声呼唤中,我体会到毛主席对儿子深深的思念,他多么想再见儿子一面。从动作和神态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我感受到毛主席内心无比的悲痛,这种丧子之痛,这种丧失最心爱的长子之痛,是一位父亲难以承受的。)(2)此刻,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毛主席心中的伤痛。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毛主席失去爱子后万分悲痛的心情。(全班齐读课件中的句子)6.学生练习接读,有感情地朗读。(1)噩耗传来,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战士悲痛不已,他整整一天(学生接读)没说一句话。(2)老来丧子,白发人送
9、黑发人,年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儿子,他整整一天(学生接读)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3)毛主席怎能不肝肠寸断呢?他整整一天(学生接读)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4)此时此刻,毛主席多么希望岸英能像去苏联留学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像去农村锻炼时那样平平安安地回来,他喃喃着儿子的名字(学生接读)“岸英!岸英!”(5)此时此刻,毛主席想到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所受到的苦,他的眼睛模糊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学生接读)“岸英!岸英!”(6)此时此刻,毛主席多么希望岸英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亲切地唤着“爸爸”,他哽咽了,喃喃着儿子的名字(学生接读)“岸英!岸英!”(7)教师小结:可是,岸
10、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他再也唤不回心爱的儿子了。这节课,我们通过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到毛主席惊悉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我们运用这个方法学完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感情基调是悲痛的,让我们带着这种悲痛的心情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设计意图】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毛主席痛失爱子极度痛苦的心情。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一代伟人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2.进一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板块一 感情朗读,感受悲痛1.谈话导入。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
11、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刻着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撰写的一段碑文:课件出示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一九五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2.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中国和朝鲜关系一直都非常友好,毛主席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爱子葬在了朝鲜。这是一种怎样的胸襟啊?我们来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3.当司令部请示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而朝鲜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时,面对这两种抉
12、择,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认真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学生边读边画)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对毛主席的内心世界的看法。(学生自由讨论)5.全班交流汇报。(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1)指名学生读。你从对毛主席的这些动作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他心中万分的悲痛和不舍。毛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发呆,他想起和爱子在一起的短暂时光,让人无限的眷恋。他想起岸英奔赴朝鲜时,自己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一阵悲痛、愧疚又涌上心头。)(2)毛主席就算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