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作业2—语文《父爱之舟》方案设计.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父爱之舟 C2 创造 真实 学习 情境 作业 语文 父爱 方案设计
- 资源描述:
-
1、C2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作业2方案设计要求: 基于作业1中的工具/软件/平台设计学习方案,突出学生真实学习体验。方案需包括主题、面向对象、目标、任务、过程、评价、工具/软件/平台的使用策略等内容。创造真实学习情境父爱之舟方案设计一、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旨在引导学生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父爱之舟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文章以梦为境,追忆了早年“我”与父亲住旅店、逛庙会以及父亲送我上学、考学等生活琐事,表达
2、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品尝到吴冠中先生早年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果说父爱是这篇文章的内核,那么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便让这“父爱”丰富而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显得更加有血有肉了。细细品读这些场景,我们透过事情本身的“辛酸”和“甜蜜”,触摸到的是细腻而深沉的爱。二、面向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所以提取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生活场景是比较容易的。但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与深沉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和文本理解句子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感
3、受浓浓的亲情。三、目标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四、任务1、研读“我”梦中的种种场景,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 2、通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3、培养知恩、感恩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1)课件播放歌曲父亲的MP4视频,学生跟唱。(2)请同学讲一讲:父亲让我最感动的一件事。2、导入新课(1)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散文父爱之舟,齐读
4、课题。(2)介绍作者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3)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提问: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描写的是江南水乡。) (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渔船 报考 教训 心疼 席子 庙会 彩排 糖果 抽象启迪 毕业 寄宿 师范 路费 轮换 领略 意境 磨灭 (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加个小标题。 2、学生自由发
5、言,教师适时引导。 卖茧子;住客栈;送“我”考学;看庙会;背“我”上学;铺床被;在船里食宿;缝补棉被。 3、这一个个画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活动,这就是场景。总结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全班交流。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叙述的。 3、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小组内讨论,概括段意。 4、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