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南省 海南 中学 2017 2018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 资源描述:
-
1、海南中学2018年高一下学期段考试题 语文卷第卷一、 文言文阅读(48分)(一)课内文言文(共9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顺流而东 齐彭殇为妄作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A B. C D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相同句式的一项是( )【例句】何言复来还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B.况吾与子
2、渔櫵于江渚之上C.固时俗之工巧兮 D.挟飞仙以遨游(二)文学文化常识(3分)4.下列古代文化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的说法。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三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C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D“司马”在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共16分)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
3、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
4、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涯:边 B既又直丰乐之东 直:笔直 C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 滋:滋生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殁:去世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写欧阳修以“醒心”名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乐”贯串全篇。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修的“乐”展开议论,正体现曾巩散
5、文平正周详而长于议论的特点。C在丰乐亭饮酒,在醒心亭观景,这“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正是欧阳修真正的快乐。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公筑亭题名的含意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5分)(2)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5分)(四)默写(20分)8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把贤才比
6、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是如此批判的: “ , 。”雨霖铃中“ ? , 。”这三句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在定风波中,作者以自然界的风雨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各种打击都能处变不惊的句子是: , ? 。英雄泪尽美人巾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体现为“ , , ?”这句恰好与词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呼应。醉花阴以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见情,以花拟人
7、,生动的表达抒情主人公憔悴面容和愁苦神情的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 , , 。二、古诗词阅读(共14分)(一)根据你掌握的文学文化常识,完成第9题。(3分)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B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他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妓填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与李清照共为婉约派代表。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怀古”就是题目。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
8、、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法,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宋】李之仪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释】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10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 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
9、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 “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寄托着强烈的悲愤。C. 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D. “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次,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E. “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11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
10、字,完成12-14题( 共17 分)海的寻觅陈世旭江与海的交汇处,两面是苍茫的岸。历史从岸边出发,岸上的现代风景不断生长,一座城市在历史与梦想交织的波涛中,一次次挥洒让世人惊叹的笔墨,如神话流传。 短短几十年,人口数万的小镇,成为人口数十万的重镇;水陆空交通无不便捷,是经济最发达区域的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永远向世界敞开大门的经济走廊;歌剧院、主题公园、五星级酒店、高级休闲度假商住区鳞次栉比,楼群拥塞若满载的货柜;当地政府可支配财政收入接近20亿元,净资产超过2亿元的社区、村组所在多有,烟尘和空气中弥漫着金钱的气息。几十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来此寻觅财富,寻觅梦想,寻觅纸醉金迷。 我是迟来者,20
11、11年立春来到这里。此间已不知历经几度沧桑。倚天长望,波澜壮阔,水逐风云,山浮日月,森森寒芒动星斗,风在海的背上寻觅。 来寻遗垒残石的创痕?来寻江口掩埋的折戟?来寻屈辱漂浮的碎片?来寻悲壮拍打的海魂? 销烟池上的青烟穿透时空。那一片青烟,点燃了整个世界。钦差大臣在万众簇拥中岿然端坐,骨子里深藏骄傲,佩剑拨动的心事铮铮作响。“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张开双臂,一手挽住历史,一手挽住未来,与大地作亘古的拥抱,大海和蓝天是永恒的伴侣。 战场的回音与苍凉,早已落定。要塞的石板路,沿着校场的断壁残垣盘旋。明坑暗道,铁锁铜关。黑色的硝烟在副将父子头上聚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