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一B部语文《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谏太宗十思疏
- 资源描述:
-
1、班级: 学号:_ _ _ _ 姓名_ _ 家长签字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和把握课文字词解释;2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3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4学习借鉴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学习重难点】1 诵读、领悟、背诵。2 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第一课时【前置性补偿】知识链接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
2、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
3、称赞他。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魏征(繁写体为“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死后,太宗又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4、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大多被唐太宗采纳。预习检查、熟读课文,完成下列词语注音。求木之长 浚其泉源 戒奢以俭 塞源盖在殷忧 载舟覆舟 忧懈怠 虑壅蔽正身黜恶 因喜谬赏 垂拱而治 职役【新知探究】研习课文一、二节1 积累提示:求、安、景、克、殷、董2 理解划线词语:臣闻求木之长者 莫不殷忧而道著必浚其泉源 克终者盖寡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必竭诚以待下臣虽下愚 则纵情以傲物而况于明哲乎 骨肉为行路人君当神器之重 虽董之以严刑居域中之大 终苟免而不怀仁凡百元首 貌恭而不心服承天景命 可畏惟人3. 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的词,并作解释必固其根本 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载舟
5、覆舟 4、 解释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纵情以傲物董之以严刑戒奢以俭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莫不殷忧而道著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之求木之长者岂取之易人君当神器之重5句子翻译(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3)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
6、,所宜深慎。【形成性检测】(1)求:(仲永)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闻达于诸侯( ) 今急而求子( ) 臣闻求木之长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2)安:尔安敢轻吾射(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君谓计将安出?( )而今安在哉?(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思国之安者( )然后得一夕安寝( )(3)景: 四时之景不同( ) 至若春和景明( ) 承天景命( ) 云集景从( )万流景仰( )(4)克:操遂能克绍( )既克,公问其故( ) 克终者盖寡( ) 克己奉公( )(5)殷:青鸟殷勤为探看(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