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咬文嚼字2》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咬文嚼字2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咬文嚼字阳信一中高一语文组姓名 董 宝 礼目标要求:1、学习本文的语言,积累一些典故。2、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本文独具的论证方法。3、评价作者的观点,借鉴吸收。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文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预习解决:1、给下列字词注音。涎( )茗( )镞( )沁( )藻( )滥( )2、解释下列词语。援例:深恶痛绝:锱铢必较:索然无味:玩索:胸襟:岑寂:游离:意蕴:蕴藉:流弊:下乘:3、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论证方法是什么?是否能说明问题?请举例说明。你对作者的说法都赞同吗?若有不同看法,试举例
2、说明理由。学习研究:1、弄清本文的结构,概括说明文章的思路,完成下列提纲。一、引题( 段):二、揭示中心,初步论证( 段):咬文嚼字 三、进一步论证( 段):四:总结( ):2、阅读课文第6段,回答以下问题。作者说自由直接意义和联想意义,用了两个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有何相似点?作者用这两个比喻恰当吗?说说看。文中说“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它的妙处就在于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根据作者的分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丰富”和 “有蕴藉”是怎么理解的。作者写这个例子又是什么目的。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字的联想意,
3、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对某字联想的境界不同,因而它具有不确定性。B、与科学的文字不同,文学的文字不靠直指意义而是必须用联想的意义来表现,诗尤其如此。C、联想的意义在文学创作中难用,因为它是游离的、个性化的;同样,读者若不了解其中某些关联和意味,也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D、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于作者善于根据文字在历史过程中所积累的种种关系,充分地使用文 字的联想意义以创造独特的境界。3、 细读课文第7段,完成以下各题。本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与第6段相比,它的论证角度有什么不同?文中说,从前作诗文的人写不同的诗文往往用一些现成的不同的“套语”“滥调”,作者对这种做法是持否定态度的,那么,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